我國人口紅利仍存 發展動力保持強勁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王文博 班娟娟)年平均增長率為0.53%,總人口達到141178萬人;城鎮居住人口90199萬人,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受教育狀況持續改善……5月11日出爐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凸顯10年間我國人口變化一系列新特點。在當天的國新辦釋出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從此次人口普查結果看,我國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仍然存在,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與此同時,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等今後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我國將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最佳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業內指出,隨著最佳化人口結構系列長期政策的陸續落地,我國人口質量紅利將進一步拓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人口增至14.1億 仍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釋出會上介紹,過去十年間,我國人口實現了從13億人到14億人的跨越,人口總量增加了7206萬人,比2010年增長了5.38%,年均增長0.53%。

  此外,我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資料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

  人口流動依然活躍,人口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了將近70%。人口城鄉結構方面,城鎮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十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比上一個十年的增幅上升了0.75個百分點。

  “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不僅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還帶來消費生產模式的改變,成為推動現代化進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口遷移流動活躍意味著流動遷移的成本在下降、制度壁壘在削弱,有利於實現勞動力市場的最佳化配置。”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勞動年齡人口達8.8億 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儘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依然較大。”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表示。

  曾玉平指出,從總量上看,七人普與六人普相比,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但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仍然較大,達到8.8億人,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也依然存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不過,寧吉喆也坦言,我國人口發展面臨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資料顯示,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同時,過去十年間年均增長率是0.53%,較前一個十年下降了0.04個百分點,人口增速放緩。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付一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此次人口普查資料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最近10年人口保持低速增長,雖然老齡化程度加深,但人口結構明顯改善。人口老齡化趨勢意味著我們可能會告別過去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挖掘人才紅利,以質量彌補數量。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陸暘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人口紅利包括三個維度: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增長對勞動力供給的正向影響;總撫養比降低對儲蓄率、投資率和資本存量的正向影響、教育年限提高對人力資本的正向影響。由於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提升,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降對經濟增長潛力帶來的負向影響。

  多重政策持續助力 深入挖掘人才紅利

  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挑戰已經成為下一步施策重點。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最佳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綱要還提出,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體系,最佳化人口結構,拓展人口質量紅利,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

  寧吉喆認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同時,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他還指出,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調整生育政策的積極成效,又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最佳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

  付一夫認為,近些年國人受教育程度比以往有了明顯提升,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要透過發揮知識、技能等方面優勢,創造新的紅利,同時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他建議,一是進一步推動教育資源均等化,透過財政支援、政策扶持等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二是穩步有序推進延遲退休,比如充分發揮知識技能型等人才在崗位上的技能積累優勢;三是完善人才培訓建設體系,發展壯大人才隊伍;四是進一步推動城鎮化程序,讓更多人享受城市優質資源,提升人力資本整體質量。

  楊舸指出,儘管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帶來較大挑戰。這需要透過人口紅利轉變成人才紅利來進行彌補。不過,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還需要一些政策配套或者機制保障。比如,緩解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讓人才培養更貼近於社會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同時,要創造更公平更公正的制度環境,打造更合理的產業結構。(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75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人口紅利仍存 發展動力保持強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