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想要控制自己的感覺越強烈,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越少,所以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每當去了超市之後,面對琳琅滿目的零食,總有些孩子邁不開步子,拿到一盒巧克力,一包薯片,都可以讓他們開心半天。但也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從來不讓孩子吃零食。
本文圖片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案例一:
劉女士家的孩子很乖,之前一直都很聽父母的話,說了不讓他吃零食他還真的就沒有偷偷吃過,生活習慣也很好,每天早睡早起,也愛吃飯,所以個子長得很高。
她還透露到,在給兒子收拾書包的時候還經常可以在裡面看到有粉色的信封,應該是情書。
但是自從上了大學,孩子離家很遠,父母根本管不過來,孩子就好像放飛了自我,不僅之前好的習慣不再養成了,也愛上了零食,特別喜歡吃垃圾食品,結果一年回來長胖了30多斤,還滿臉的痘痘,感覺完全變成了兩個人。
案例二:
大學生小萱在剛到大學的時候身材非常好,羨煞旁人,但是她自己卻並沒有做到很好的身材管理,總是在吃完飯之後還要買許多的零食,甚至每個月生活費的二分之一都花費到零食上了。
聽她自己講,她很喜歡零食,只要有零食不吃飯也可以,幼年時因為家裡管教的比較嚴,媽媽是個牙醫,從來不讓她吃零食,所以她好不容易可以不受父母的禁錮了,一定要好好的把童年沒有吃過的零食都補回來。
結果這個可愛的小姑娘身材很快就改變了,也不如之前那麼秀氣、有自信了。
其實不僅僅是這兩個孩子因為從小不被允許吃零食,長大之後瘋狂的對零食著迷,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的教授發現:自制力並不單純的由精神控制,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自制力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當一個人想要控制自己的感覺越強烈,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越少,所以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因此,單純的讓孩子透過控制自己的自制力去控制吃零食的行為是不可能做到的,孩子只會一時的妥協,之後便會加倍的補償自己內心的空缺。
哈佛心理學教授維格納將這種行為稱為“白熊效應”,或者“諷刺性反彈”。即大腦會監控自身的想法。當監控到不被允許的內容時,潛意識中會讓它不斷地重複想起這些,但當允許你去想一件事,反而會減少自己想起它的可能性。
比如:壓抑自己的思維反而會加重焦慮症的症狀,壓抑消極情緒,人可能會變得更抑鬱。
壓抑對食物產生想法的節食者,在看到食物時往往控制力比平時更差。
所以孩子小時候一旦被要求不能接觸零食,長大後很可能出現反叛心理,更加肆無忌憚的對零食產生依賴。
如果孩子很喜歡吃零食,家長可以適當的同意,強硬的阻止或者拒絕只會起到反面的效果,在給孩子挑選零食時,以下幾種比較健康。
1、乾果
乾果是一種非常好的零食,不僅保留了水果的味道,還便於儲存,一般喜愛甜食的小朋友非常喜愛這種零食。
但是父母在選擇時要注意成分,儘量選擇純天然,或者新增劑少的乾果成品。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自己製作,讓孩子一起參與,這樣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這種零食。
2、酸奶
酸奶作為一種發酵乳,可以促進孩子的吸收,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這種酸甜的味道有的孩子非常喜歡,有的卻難以接受,所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選擇非常重要。
3、堅果
堅果一般具有高蛋白,富含多種維生素,所以攝入對大腦的發育非常好,其有些營養物質比肉類含量還要高,所以堅果也是一種不錯的零食。
零食是孩子的一大樂趣,童年生活中沒有自己喜愛的一樣零食,那將是一生的遺憾。所以家長不要過度排斥孩子吃零食,偶爾的吃還是可以諒解的,最好規定孩子一天,一週,一個月吃零食的量,並讓其保持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吃零食習慣,這樣孩子才可以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