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太極拳的眼神。神到拳到的關係

練太極拳對眼神有個要求:眼隨手動,手眼相隨,目隨勢注,使眼神與手法,身法協調配合,做到身形兼備內外合一。但現今多數的人只注意動作程式的變化,不注意眼神的配合或配合不協調,難以顯示太極拳的神韻。

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對太極拳的眼神作用認識不足。有的人講:太極拳不像其它拳術那樣快速有力,不用過多注意眼神。這種說法是偏頗的。太極拳雖然有它的風格和特點,但它同樣具有中國武術的主要特點。比如:精氣神就是如此,而精氣神除與動作配合外,主要靠眼神來表達。拳諺講:眼為心之苗神發於目。在表現方法上,要心動形隨意發神傳,運用眼法來傳神達意,以顯示出動作的完整和飽滿的神采。

論太極拳的眼神。神到拳到的關係

太極拳的眼神運用,主要有隨視法和注視法兩種。

隨視法,是指目視方向,隨手的運動而變化。也就是說,眼神要追隨動作中的主要手和運動方向做相應的配合,無論過目暫見、前觀後看、左顧右盼的眼法都應隨動作的變化。注重眼隨手轉,手眼相隨的協調配合。

24式太極拳為例:如左摟膝拗步,當向右轉身側舉臂時,眼應隨手而動,而到左手摟、右手推時,眼神應比右手走得略快些,眼領著手走,最後定點時略帶挑眉,這樣便顯得有神采。其次,眼隨手而行,則腰自轉動,即以腰為軸,以軀幹帶動四肢,並與眼神相互配合。

比如:做雲手動作時,眼睛雖然注視著右手,不停地隨著腰部轉動,但對於左手的擺動,重心的左右移動,也沒有放鬆不管,只是重點注意的是右手而已,等到左手轉到上邊時,注意力又轉移到左手上去。這樣腰脊轉動,帶動兩臂在空間劃圓,兩掌隨著臂部運動,不斷地內外翻轉,兩腿支撐整個身體左右移動和旋轉,頭部也隨軀幹自然扭轉,同時兩眼不斷注視交換的上手,從而形成上下相隨,節節貫串,處處牽連,密切配合得全身運動。

論太極拳的眼神。神到拳到的關係

隨視法要注意兩點;當手運動到面前或胸前時,眼可隨手,當手運動到比胸還低的位置時,就不要隨視,要隨著腰的轉動,向前平視,否則會出現低頭現象。隨視時還要注意不要過於認真盯住一個目標,這樣會造成頭暈目眩,要做到似看不看或視而不見。太極拳講究綿綿不斷,因而隨視法處處皆用。

注視法,是指定勢時,眼平視前方或注視兩手。主要用在一個動作或姿勢完成時,眼睛要透過手或直接注視到遠方。

比如手揮琵琶這個動作,就是透過左手目視遠方,但注視法只是在短暫的瞬間完成的,因為太極拳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前一個動作結束,恰好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要在似停非停之際,立刻接做下一個動作,保持前後連貫,環環銜接,但這個瞬間確是表達精氣神的極好時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8 字。

轉載請註明: 論太極拳的眼神。神到拳到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