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中,罵人最厲害的當數這“王八蛋”了:因為這三個字不但罵了你本人是“王八蛋”,還罵了你父母是王八,可以說是一箭雙鵰,狠毒下流。那麼,為什麼“王八蛋”是罵人,而其他動物的蛋,比如雞蛋、鴨蛋,甚至其他爬行類動物的蛋,比如蜥蜴蛋、蛇蛋……都不是罵人的話呢?王八究竟怎麼得罪了中國人,居然成為這麼惡毒的咒語?
最大的原因是來源於人們對王八(烏龜)的誤會,這誤會大概從漢代就開始了:東漢時號稱“五經無雙”的經學家古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到“龜”字時,這麼說:“龜,舊也。外骨內肉者也,從它(蛇),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鱉之類,以它為雄。”後人在《五雜俎》也說“龜不能交,而縱其牝者與蛇交”。《埤雅》中說“廣肩無雄,與蛇為匹,故龜與它合,謂之玄武”———也就是說,古人認為龜這種動物全是雌的,所以,它要下龜蛋(“王八蛋”)生小烏龜的話,就只有把蛇(“它”)當自己老公,和蛇交配。古人把他們心目中的龜這一特點用在人類身上,那些老婆跟其他人上床生下來的蛋,自然就是“王八蛋”了!
其實,這種說法是人們的想當然:大家看到烏龜揹著個大甲殼,胸上也是一塊甲板,就想象這樣的東西要相互交配,簡直不可能。於是又胡思亂想它該跟誰做夫妻最合適,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蛇頭上:這首先是因為“龜頭與它頭同”,既然它們這麼有“夫妻相”,那它們搞在一起也就有了基礎;其次,也因為古人大概以為只有蛇的那種無孔不入的身軀才能與龜這種壁壘森嚴的動物交配。就因為這兩點想當然的理由,古人就亂點鴛鴦譜地將烏龜配給了花蛇。
其實,這只是古人的胡思亂想與胡說八道。我看中央臺的《動物世界》就親眼看見過烏龜小姐跟烏龜先生製造“王八蛋”的過程:它們彼此是愛得十分艱難吃力,沒有萬物之靈的人類那麼隨心所欲,可經過努力,也還是能夠琴瑟和諧的。焉用那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蛇來幫忙?不過,話又說回來,古代的許慎又沒有看《動物世界》的幸運,憑空想象龜與龜做愛,也實在困難,所以硬將龜派去與蛇做親家,也不是不可原諒的。
上世紀初,曾參加過戊戌變法的王照就漢語拼音化問題與當時有名的油嘴吳敬恆發生爭執。吳敬恆這傢伙口才端的了得,嬉笑怒罵尖酸刻薄,把個口才不如他的王照噎得直翻白眼。王照急了,就張口罵對方:“王八蛋!”吳敬恆這傢伙哪裡是盞省油的燈?又豈是捱了罵不回擊的主兒?不過,他的回擊很有趣———他裝模作樣地嘆口氣:“鄙人不姓王!”就一句,便把這綠帽子完璧歸“照”。罵得雖然很巧妙,但站在烏龜的立場上,卻完全可以告他們二人誹謗罪。
千古奇冤揭秘:岳飛為什麼“必須要死”?
南宋政權雖然暫時安定了下來,但外有金兵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內有各地潰兵敗將組成的遊寇集團和農民的反抗武裝,極大中興四將圖地威脅著宋廷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高宗不得不拋開壓制武將的祖宗家法,著意籠絡重用武將。當時最有名的將領就是南渡後的“中興四將”。其中,劉光世出身將門,其父官拜節度使,他本人早年曾隨父鎮壓方臘起義;張俊和韓世忠都是行伍出身,靖康年間就追隨趙構,在平定苗劉兵變中又都立有大功;而岳飛則是資歷最淺的一位,但是在短短几年間,他的戰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諸將,紹興四年八月,在收復襄漢六郡之後,宋廷授他為清遠軍節度使,地位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不相上下。
高宗是在向金人求和而不得的形勢下才重用武將的,其目的只是自衛,並沒有北伐恢復的打算。岳飛收復的失地,實際是從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權偽齊手中奪取的。岳飛出兵前,高宗明白他與其他將領只守不攻的作風不同,特地下手詔,告誡他只需收復偽齊所奪之地,千萬不可領兵北上,觸犯金人,否則就算立下戰功,也定要嚴懲。這一紙詔書,牢牢地束縛了岳飛的手腳,加上岳家軍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兵力,也無力進行北伐,因此岳飛只好在收復襄漢後,率主力退守鄂州。
偽齊銅印
面對金人的進攻,高宗始終不願放棄投降求和。儘管紹興四年以後,岳飛、韓世忠等率軍先後擊敗了金和偽齊的兩次南侵,但高宗並不想利用這絕好時機進行北伐,宋軍的戰果只是為他與金朝議和提供了討價還價的砝碼。就在各地抗金斗爭接連取得勝利的時候,高宗派出求和的使臣絡繹不絕。紹興七年年底,宋使王倫從金朝帶來了議和條件,金朝要求南宋稱臣、交納歲幣,作為交換,金朝答應廢黜偽齊,歸還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韋氏,歸還河南地。高宗得到這個訊息,欣喜異常,屈膝求和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再派王倫使金,與金朝商量具體的和談事宜。
高宗議和的決定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強烈反對,其中幾位手握重兵的大將的意見,對於和議能否順利簽定至關重要。紹興八年八月,高宗召韓世忠、張俊與岳飛入朝,希望說服他們至少不反對和議。張俊向來害怕金兵,在歷次對金作戰中都極力避免與金兵交鋒,其為人又善於岳飛像
逢迎,所以馬上表態支援議和。而韓世忠與岳飛則堅決反對,岳飛更是對高宗明確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善,恐貽後世譏議。”這番義正詞嚴的話不禁使高宗對岳飛心生嫌忌。
其實,在此之前,岳飛已經在兩件大事上冒犯了高宗。這位抗金最堅決的大將個性耿直,在戰場上有勇有謀,而在政治鬥爭中卻顯得缺少心計,太不善於保護自己。
紹興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兵權,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軍隊撥給岳飛指揮,岳飛信以為真,以為這樣一來,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餘,立即提出要帶兵10萬,出師北伐,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臨時變卦,拒絕將淮西軍隊交給岳飛。對高宗的出爾反爾,岳飛十分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離開本軍駐地鄂州,以為母守孝為名上了廬山。在高宗看來,這種行為分明是要挾君主,但當時金兵的威脅尚在,解除岳飛兵權的時機並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詔,對岳飛好言撫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飛返朝,向高宗請罪,高宗表示對其寬恕的同時,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中已經暗藏殺機。
第二件事發生在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飛好心建議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獨子趙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揚州潰退時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時年才30歲,內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時立太子,在他看來無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難言之隱。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規定武將不得干預朝政。所以,岳飛的建議一下又觸犯了兩大忌諱,更加深了高宗對他的忌恨。
這兩件事以及在抗金恢復上毫不妥協的立場,為岳飛日後的命運埋下了禍根。紹興八年,高宗與金朝的媾和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文武百官的反對之聲日益高漲,只有秦檜極力支援高宗議和。十一月,金朝“詔諭江南使”張通古與宋使王倫南來。金使的稱號中將“宋國”稱為“江南”,敵對兩國互通訊息,應稱“國信”,金朝卻稱“詔諭”,顯而易見,這是金人故意羞辱南宋。金人接下來的要求更令南宋臣民難以接受,金使居然要高宗跪拜受詔,奉表稱臣。為了苟安偷生,高宗對此並不介意,他冠冕堂皇地表示:“只要百姓能免於刀兵之苦,朕可以犧牲自己的體面來換取和議。”然而,岳飛手跡天子有此“美意”,臣民們卻不願“領情”,朝廷內外群情激憤,抗議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聲勢和規模,臨安市民甚至在街上貼出醒目的榜文:“秦相公(秦檜)是細作(奸細)!”矛頭雖然是指向秦檜,實際上表達出對高宗的強烈不滿。儘管高宗惱羞成怒,將反對激烈的大臣一一貶謫,但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顧忌。十二月,高宗以為徽宗守孝為藉口,由秦檜等宰執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禮,接受了金朝的國書。
高宗以為和議之事已成,從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便大赦天下,給文武大臣加官晉爵。岳飛在接到升官詔書後,當即上書表示拒絕,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並重申自己率師北伐的宏圖大願。高宗和秦檜此時對岳飛切齒痛恨,除掉岳飛的陰謀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果然不出岳飛所料,紹興十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次南侵,岳飛率軍又奔赴抗金前線。隨著金兵在川陝、兩淮等地的進攻相繼受挫,宋軍進入戰略反攻,岳飛進軍中原。他命
原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等渡過黃河,聯絡河北義軍,結成“忠義巡社”,攻取河東、河北州縣,以實現他確立的“連結河朔”的戰略方針,同時親自領兵長驅直入,進駐郾城。七月,金將兀朮集結大軍,從開封直撲郾城,岳家軍以寡敵眾,大敗金兵。接著,兀朮又轉攻潁昌,岳飛對此早有防範,事先已命長子岳雲前往支援,兀朮在潁昌再遭岳家軍的沉重打擊。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距離開封只有45裡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收復了黃河南北的部分州縣。金兵不得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並打算放棄開封,渡過黃河北逃。
岳家軍的接連勝利當然不利於高宗和秦檜與金朝重開和議,他們連下12道金字牌,催促岳飛立即班師。此時,數萬岳家軍由於收復失地很多,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軍隊也已接到撤軍的命令,張俊、韓世忠、劉錡等部陸續班師,岳飛要想在沒有後方支援、缺乏友軍配合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收復故土,實是難上加難。在形勢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飛違心地拒絕了兩河百姓要他繼續北伐的懇求,奉詔班師。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就這樣被高宗和秦檜葬送了。
紹興十一年正月,兀朮統領近10萬大軍捲土重來,直攻淮西。高宗命駐守鄂州的岳飛率軍增援淮西,但岳飛援軍尚未趕到戰場,楊存中與劉錡、王德等已在柘皋大敗金兵。張俊準備獨吞戰功,便打發岳飛等回軍,不料兀朮命孔彥舟回師攻陷亳州,並重創前來救援的楊存中和王德軍,當岳飛率領的援軍趕到時,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岳飛兩次赴援淮西,行動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稱,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據說是當時岳飛正患感冒,第二次則是軍隊乏糧,其中是否夾雜著對高宗阻撓他北伐的不滿情緒,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這件事還是成了後來秦檜陷害他的口實。
淮西之戰後,高宗加緊了削奪武將兵權的活動。由於南宋建立以來,他不得不倚重武將外抗金兵,內平遊寇,結果造成武將勢力崛起,對皇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紹興十一年四月,高宗將張俊、韓世忠和岳飛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名為升官,實際是奪去了三大將的兵權,三將所轄軍隊從此直接聽命於皇帝。
接著,高宗和秦檜將迫害的矛頭直指岳飛。七月,秦檜死黨万俟卨(mòqíxiè)秉承上意,上章彈劾岳飛,他抓住岳飛曾經擅離職守、私上廬山以及沒有及時應援淮西等事,大做文章,並把張俊撤除淮東防務的事情栽贓到岳飛頭上。岳飛意識到自己處境險惡,上書辭職,懇求高宗“保全於始終”,能放過自己,但高宗對岳飛的厭惡由來已久,根本不打算手下留情。
僅憑上面的幾條“罪狀”,尚不足以置岳飛於死地,秦檜又指使張俊脅迫岳飛部下王貴、王俊,誣告岳飛愛將張憲密謀要挾朝廷還兵給岳飛,串通謀反。張憲被押送大理寺審訊,嚴刑逼供之下,張憲仍然不肯屈招。好不容易等來了除掉岳飛的機會,高宗怎能因證據不足就輕易放過?他決定讓大理寺審理岳飛一案。十月,岳飛、岳雲父子被投入大理寺獄中,御史中丞何鑄與大理卿週三畏奉詔審訊。何鑄反覆訊問,實在得不到任何岳飛謀反的證據,在審訊時,又看到岳飛背部刺的“盡忠報國”四字,深知岳飛的忠心與清白,便向秦檜力辯其冤。秦檜抬出高宗來,明確告訴他:“此上意也。”也就是高宗要置岳飛於死地。何鑄憤然道:“我豈是為區區一個岳飛的性命,強敵未滅,無緣無故誅殺一員大將,勢必失去軍心,決非社稷長久之計!”何鑄既然對岳飛下不了毒手,秦檜便奏請高宗,改命万俟卨為御史中丞,鍛鑄冤獄。岳飛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他在獄中悲憤地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向高宗和秦檜發出了最後的抗議。
聽說岳飛以謀反罪入獄,已經辭官在家、明哲保身的韓世忠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他當面責問秦檜,岳飛謀反的證據究竟何在,秦檜答道:“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這件事情大概有吧。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高宗和秦檜殺害岳飛的心意已決。在高宗看來,除去岳飛,既可以使和談順利進行,又能震懾其他武將,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因此,他不惜違背“不殺大臣”的祖宗家法,於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親自下旨,以毒酒賜死岳飛,張憲、岳雲斬首。
岳飛墓
岳飛自20歲從軍,到39歲被害,一生戎馬倥傯,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時時不忘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他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驍勇善戰,沉重打擊了南侵的金兵。有人曾問岳飛,天下何時才能太平,他答道:“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確,像岳飛這樣既不蓄姬妾又不營私財的正派官員,在中國古代社會里是非常罕見的。但是,在當時的情勢下,岳飛越是廉潔正直,高宗和秦檜對他就越是忌恨,必欲除之而後快。一代抗金名將最終不是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死於自己所保衛的朝廷之手,不禁令後世之人對他更生無盡的痛惜和由衷的崇敬之情。
相關閱讀:
岳飛什麼錯導致被皇帝處死
河南很多地名都有來歷、有講究。前不久,記者在漯河市郾城區(原郾城縣)就發現了幾個有趣的村名:指揮寨、掛刀營、柺子張。普通村名都是丁崗、馬灣什麼的,這幾個村名卻有點“殺氣騰騰”的味道。
在指揮寨村外,記者與幾位村民聊起了村名的來歷,60來歲的袁德成先生有點不好意思地摸著後腦勺說:“好像以前這兒住個大官,是個指揮長,他叫啥名字我可不知道。”記者有點失望,請教他們找誰能問清楚,他們商量了好一會兒,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怕是沒人知道了。
陪同記者前去的郾城區文化局辦公室主任王俊傑也有點失望,他指點著路旁藍色的“指揮寨”村牌說,根據地方史志專家的研究,800多年前郾城大戰時,岳飛指揮部就駐紮在這裡,後來為了紀念岳飛起了這樣的村名;掛刀營的得名,是由於岳飛為嚴整軍紀,在村口大樹上懸掛過一口大刀;柺子張村則是岳飛大破柺子馬的地方。15年前,縣裡曾想在指揮寨造個指揮台,但因資金問題擱置了。
郾城大戰青史留名,如今竟然找不到一點遺蹟了,只找到幾個似是而非的村名,這實在讓記者感到遺憾。
隨後記者來到許昌,想找找潁昌大戰的蹤跡,但也幾乎沒什麼收穫。只是許昌火車站前同樣是藍色的“潁昌路”牌子,能讓人產生一點聯想。
1140年,許昌(宋時叫潁昌)和郾城這兩座城池,曾見證了一個歷史時刻,一個讓後世無數人既熱血澎湃又悲憤填膺的歷史時刻。
岳家軍在這裡數次擊敗金軍主力,岳飛與諸將相約痛飲黃龍;而潁昌大戰三天後,岳家軍就接到撤軍的命令,不得不放棄已經收復的河南半壁河山,班師南下,從而錯失了收復中原、洗雪靖康之恥的最好時機。河南也因此錯過了再次成為全國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機會。
當時南宋四路大軍進攻中原,岳飛的部隊又打敗金軍主力,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的機會就在眼前,趙構和秦檜為什麼下令大軍班師?一年後人們似乎看到了謎底,韓世忠、岳飛等人被任命為國防部正、副部長,不再具體管理部隊,“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統統變成了“趙家軍”。趙構拍拍手安了心,但收復中原的王朝夙願卻越來越渺茫。
岳飛收復鄭州、洛陽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800多年前,岳飛在郾城如此嘆息。
1140年6月到7月,岳家軍揮師北伐,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收復了許昌、鄭州、洛陽等地,並在郾城、許昌連續擊敗金軍主力,岳飛的心情暢快到了極點,但幾天後,他就被迫班師,心情由大喜到大悲,糟到了極點。
“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為了這一天,岳飛努力了十年。
1129年,岳飛被迫跟隨杜充撤離開封時,他夢想的就是這一天。在江南,他阻擊金軍,收復建康(今南京),又奉命掃平許多叛軍和農民起義軍,他率領的“岳家軍”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南宋最可依靠的勁旅。他本人的軍事才華充分展露,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中功勳最著、升遷最快的一個。但岳飛之志,並不在個人富貴。打造一支鋼鐵之師,收復中原,洗雪國恥,是他平生最大的夢想。
岳飛的生活極其儉樸。一位新加入岳家軍的將領是位美食家,他請岳飛吃飯,上了一道好菜,岳飛吃了幾口,稱讚道:真好吃,這麼好的東西一次吃完太可惜,留著晚上再吃吧。那位大將羞愧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還有位好色的大將千里迢迢給岳飛送來一個四川美女,岳飛在屋外問道:我這裡穿不上絲綢的衣服,吃的都是粗糧,這樣的日子你能過下去嗎?屋內傳來“哧哧”的笑聲,於是岳飛見都沒見,就讓來人把美女帶了回去。
岳飛的心思都放在治軍打仗上。他的部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打仗時銳不可當,深得南宋及淪陷區百姓的愛戴。在他看來,國仇大過天。名將楊再興原是流寇曹成的將領,與岳家軍作戰時,他殺死了岳飛的弟弟嶽翻。後來兵敗被俘,楊再興在岳飛面前慷慨陳詞,表示要為國效命。岳飛愛他豪壯,親自為他鬆綁。後來在郾城大戰中,楊再興單槍匹馬殺入金陣尋找金兀朮,雖沒遇到兀朮,卻也殺了百十名金兵。隨後他在小商橋以300名騎兵殺入12萬金軍大陣,殺敵上千,自己也被亂箭射死。戰後岳飛為他舉行火化葬禮,發現他身上的箭頭竟有兩升,全軍為之感泣。
1134年,岳飛奉命北伐,收復襄陽、唐州(今唐河縣)、鄧州和信陽等地,從此坐鎮襄陽,時刻準備進軍中原。兩年後,岳家軍再次北伐,所戰皆捷,攻取了河南欒川、盧氏、嵩縣,陝西商縣等地,但由於後勤供應不上,留在襄陽的岳家軍甚至有士兵活活餓死的,岳家軍不得不退兵。
1140年,金軍毀盟攻取河南,順昌被圍時,金軍極有可能再下江南。宋高宗為了自保,令張俊攻取宿州、亳州,韓世忠攻淮陽(今江蘇邳州),岳飛進軍陳州(今河南淮陽)。數路大軍劍指中原,形成頗有戰略優勢的進攻態勢。當劉在順昌擊敗金軍主力後,宋軍士氣高漲,形勢極為有利。
岳飛打下陳州後並沒有在這裡止步,他的百勝之師在一個多月內,攻佔了許昌、洛陽、鄭州、中牟等地,然後把主力集結在許昌一帶,準備尋機與金兵主力決戰。在郾城、許昌發生的數次大戰中,岳家軍“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仍無一人肯回顧,終於一次次大敗金軍主力。
為收復中原,岳飛派人在淪陷區做了大量的工作,關隘、渡口的車伕和舵手,飯店、旅社中的店小二,組成了一張岳家軍聯絡網,抗金的“地下工作者”“往來無礙,食宿有所”。到達許昌後,岳飛派遣原從黃河北投奔過來的梁興、董榮等人渡河北上,聯絡當地義軍,一時間打著岳家軍旗號的義軍風起雲湧,“剿殺金賊,佔奪州縣”,使金人在燕京以南很多地方的統治陷入癱瘓。
宗澤臨死前“過河”的夙願,極有可能由他當年賞識提拔的部將實現。
但就在這個時候,命令岳飛班師的聖旨——民間傳說中的12道金牌送到了岳飛的手中。不難想像,下達班師的命令,對岳飛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據說,岳飛從郾城、許昌撤軍時,當地百姓“哭聲遍野”,岳飛也傾灑了無奈的英雄淚。岳家軍一撤,淪陷區起事的義軍失去依靠,將要燎原的大火頓時熄滅。
南宋版“攘外必先安內”
1140年岳飛班師,成為後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有人說,岳飛是“愚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幹嗎聽他的?收復了開封再說。
事實上,其他幾路大軍已經奉命撤退,岳飛已成孤軍。如果不撤退,不但得不到糧草供應,甚至可能被視為叛軍,那樣的話岳家軍就很危險了。
有人認為,趙構命令撤軍有他的道理,當時宋軍沒有徹底打敗金人的實力。但當時趙構跟金人可能是“麻稈打狼——兩頭都怕”,宋朝大臣洪皓那時出使燕京,他發回密報說:“順昌之捷,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史學家多認為,宋金強弱之勢已經發生變化,金人宿將大多已經死了,金軍整體戰鬥力下降,而如果宋朝諸路大軍齊心協力,分路進擊,協同作戰,則“兀朮可擒,汴京可復”。遺憾的是,“王師亟還,自失機會,良可惜也”。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認為,宋軍還不具有滅金的實力,但他同樣認為,當時宋軍收復黃河以南地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秦檜的兒子秦熺在描述1140年前後南宋內部軍政狀況時,用了四個字:“太阿倒持”,太阿是古代著名的寶劍,所謂“倒持”的意思是,本來應該由皇帝握著對付臣下的寶劍柄,反而握在了臣下的手中。秦熺說,高宗早就有意革除“積歲倒持之患”。或許在高宗看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岳飛所想的收復中原、洗雪國恥,而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權,避免受到內部的威脅。換句話說,命令岳飛班師,很可能不是擔心打不過金人,而是擔心岳飛的威望和兵力大得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範圍。這算得上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內”。
宋太祖曾經“杯酒釋兵權”,建立了一套文臣控兵體制。而在宋金戰爭中,軍事才能突出的武將逐漸建立了自己的部隊,他們權力很大,不但有軍權,還擁有轄區內的民政、財政大權,部隊與武將關係十分密切,都以主將之姓為名,如岳飛的“岳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等。
這種狀況極大地提高了南宋軍隊的戰鬥力,使他們在與金人的戰鬥中逐漸扭轉了局面。不過,這種情形絕不是趙構所希望的。
削奪武將兵權的行動,從1132年就悄悄地開始了,只不過當時南宋風雨飄搖,趙構不得不依靠這些大將,不敢驟然重收兵權。1140年發生的一切,讓趙構底氣足了,他意識到金人已經不能對他構成致命的威脅,於是收兵權的步子就大了起來。
1141年年初,兀朮再次舉兵南侵,但在合肥附近的柘皋鎮被宋軍打敗,隨後兀朮在濠州(今鳳陽)設伏打敗宋軍後北撤。他也意識到今非昔比,再與南宋交兵佔不到什麼上風了,於是,宋金議和再度悄悄進行。
高宗以慶祝柘皋之捷為名,把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召回杭州,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看起來是讓他們參與最高軍事決策,實際是不再讓他們掌管軍隊。高宗又下詔:“凡爾有眾,朕親統領”,解散三大將的統帥部,使他們的軍隊直接隸屬中央,提高軍隊“中層幹部”的權位,讓他們分別管理部隊,而軍隊的統帥則臨戰時由皇帝親自指派。至此,趙構完成了宋朝第二次“杯酒釋兵權”,“岳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統統變成了“趙家軍”。
但岳飛、韓世忠威名素著,深得軍民愛戴,他們的存在,都可能是一種威脅。
韓世忠先被選為打擊物件。岳飛被派和張俊一起去原“韓家軍”檢查工作,岳飛發現張俊竟按照秦檜的吩咐在整韓世忠謀反的“材料”,他大吃一驚,趕忙連夜派人送信。韓世忠聞訊大驚,他連忙入宮求見趙構,伏地大哭,解開衣服,請趙構看自己身上的刀痕箭瘢。他的手曾中毒箭入骨,兩隻手只剩四個指頭。或許這雙殘手救了他,趙構此後不再與他為難。而韓世忠從此深居簡出,不再跟自己過去的部下見面,喜歡上了佛教和老子,自號清涼居士。偶爾他會帶個書童,騎頭小毛驢,在西湖邊看看風花雪月。
岳飛救了韓世忠,卻難救自己。
岳飛的錯,就在於他太完美了。作為武將,他不但不惜死,還不愛錢,不貪女色,打勝仗得到賞賜就分給部下。平時什麼事都很低調,唯獨在收復中原問題上他異常桀驁不馴,“忠憤激烈,議論持正,不挫於人”。
或許趙構真的把岳飛看成一個威脅。但秦檜夥同張俊用盡了各種辦法,給岳飛定的罪名也就是三個字:“莫須有。”這三個字,後世成為冤獄的代名詞。
岳飛死了,那年,這個河南人年僅39歲。
同時死去的,還有收復中原的希望。
南宋的歷史,在和與戰之間徘徊。後來,南宋軍隊曾經兩次北伐,但都無功而返,甚至自取其辱。杭州繁榮起來,不亞於當年的汴京,很多人安逸下來,收復中原成了一個遙遠的夢想。但在柔美旖旎的西子湖畔,還是有一些陽剛磊落的詩魂在懷念中原,他們內心積鬱的悲憤,化為南宋文學最動人的光芒。明日請繼續關注“大宋南遷·仰天長嘯收拾舊山河”之四:《回望中原:南宋愛國詩詞的靈魂》。
1140年6月到7月,岳家軍揮師北伐,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收復了許昌、鄭州、洛陽等地,並在郾城、許昌連續擊敗金軍主力,但幾天後,岳飛就被迫班師,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為泡影。
漯河市郾城區指揮寨村,是當年郾城大戰時岳飛指揮部駐紮的地方。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岳飛,起了這樣的村名。
還原歷史真相:揭露中國十大千古奇冤
NO.10 李鴻章—— 替罪羔羊,枉背滿清黑鍋
滿清的賣國賊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滿清實際權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別是在西太后時代,連光緒皇帝都得聽太后的,何況一個當北洋大臣的李鴻章。
李鴻章冤,所以儘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
李鴻章簽完《馬關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國與11列強簽完《辛丑條約》後,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死前一小時,俄國公使的還站在他躺著的床頭面前逼迫他,其時李鴻章已經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著淚。
李鴻章給朝廷遺折中說“切盼”大清國“舉行新政,力圖自強”的願望,並提醒朝廷“一國生事,多國構煽”,要警惕列強對中國存在“野心”。
NO.9 李道宗—— 王朝基石,慘變猥瑣小人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範,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歲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劉武周,參加了唐初全國統一戰爭、唐對東突厥、對吐谷渾、對薛延陀、對高麗的歷次對外戰爭,功勳卓越、影響深遠。
道宗雖貴為皇室,但禮賢下士、勤奮讀書、生活儉樸、品德高尚,又極富謀略眼光、善於謀劃、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戰未有所失,同河間王李孝恭並稱當代英傑,受世人所敬仰,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將。
小說《薛家將》把他描述成一個反面人物是不符歷史事實了,是對李道宗將軍的汙衊,在此必須指出,因此讀者要分情歷史同文學,不要委曲歷史名人還原歷史人物原貌。
NO.8 蘇定方——軍功顯赫,何來奸詐之說
說起這個蘇定方,老一輩的人都會想到著名的武生戲《羅成叫關》裡那個動不動就奸笑的白臉大鬍子。
在《說唐》和《隋唐演義》裡,在竇建德旗下的時候,他設計害死了正面英雄羅藝、羅成父子,尤其是這個少年英武的帥哥羅成,是英雄秦瓊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狀元,又是唐軍第一勇將,人氣高得不得了,結果中了蘇定方的圈套,萬箭穿身,死得那個慘啊。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其膽略真是絕倫超群。有人評價蘇定方為唐高宗時期天下第一良將。
蘇定方一生中,為大唐破滅三個國家,都活捉了他們的君主,獻給高宗。可以軍功甚著。舊唐書評價它為“神略龕張”真是恰如其分。
NO.7 潘仁美——大宋名將,竟變千古奸臣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楊家府演義》的書,在歌頌楊業一門忠烈的同時,把潘仁美寫成了一個大奸大佞。
隨著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壞怠盡,怎麼看都如那天下的烏鴉一般,橫豎都成了黑的了。
潘仁美其實是北宋一名有著赫赫戰功的開國名將,把他寫成大奸大佞,實在很冤枉。
潘仁美當時乃河北大名人,軍校出身,周世宗時,已經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年輕將領,周世宗徵西北時,命他為永興軍(今陝西省西安市)護軍。
宋太祖登基時命潘美召集後周宰輔,曉以大義,使這些人對新朝俯首稱臣,甚至連改朝換代的聖旨,也是由潘美曉諭天下的。979年,潘美北伐契丹,節節勝利,被封代國公。潘美南征北戰,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與史稱“良將第一”的曹彬相提並論。
NO.6 魏延—— 一代良將,硬安腦後反骨
魏延字文長,是三國後期蜀國的第一虎將,他曾效命於荊州劉表,後來轉投他處,在關羽攻城時,義斬太守,救下老將黃忠,成為蜀漢開國元勳的猛將。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卻是一個被說成“腦後有反骨”的反賊。魏延作為蜀國後五虎將時代的戰將扛把子,卻一直不受信賴,尤其以子午谷奇謀不被諸葛亮採納最為後人惋惜即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魏延依然奮勇向前,為蜀漢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至於魏延之死實乃與楊儀政治鬥爭的結果,與諸葛亮無關。魏延雖然才幹出眾,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剛愎自用,同僚們普遍對他敬而遠之。
不過,蜀軍中掌管後勤的官員楊儀卻從不把魏延放在眼裡。楊儀本性狷狹,為人奸詐。魏延一向看不起楊儀,而楊儀又偏偏與魏延對著幹,這使魏延十分惱火,對楊儀恨之入骨。久而久之,二人積怨很深,猶如水火。最後在楊儀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滿門抄斬,雞犬不留。楊儀洩私憤之情,暴露無遺。
NO.5 廖化—— 文武雙全,豈是平庸之輩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
實際情況是這個樣子嗎?曾看陳壽的《三國志》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廖化不但不象成語中說的那樣窩囊,而且他“高調精彩亮相,武藝無比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疆場的三國英雄。
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在三國時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只能是伯樂瞎了眼,豈不是歷史上一樁冤案!
NO.4 周瑜—— 雅量高致,反誣心胸狹小
因為一部“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三國演義》,周瑜讓人家喻戶嘵。但人們所知曉的這個周瑜卻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判若兩人。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一個風流倜儻、有些才幹,但心胸狹窄,總想算計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的大都督,是一個性格暴躁,政治、軍事才能遠遜於諸葛亮的人最後被諸葛亮氣死的人。
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是一個德才出眾堪為中國古代男人楷模、洋溢著漢代風骨和中國古人崇尚的氣節之美、慷慨之氣、忠義之氣的優秀男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軍事奇才,是中國古代優秀男人的典範。
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詞,但登徒子到底是誰,他究竟怎樣好色,很多人都說不清楚。
登徒子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員。楚襄王很寵幸辭賦作家、屈原的弟子宋玉,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進讒言道:“宋玉雖然長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歡發牢騷,又是一個好色之徒,希望大王為了您的名聲著想,不要讓他跟隨您隨便在後宮出入。”
宋玉雖然是詭辯,但是邏輯性極強——我宋玉美色在前連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卻連醜妻都愛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難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嗎?
這番混蛋邏輯居然說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繼續寵幸宋玉,只是可憐了登徒子老先生,自從宋玉把和楚襄王的這段對話寫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登徒子從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
NO.2 陳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罵名
“陳世美科考時,妻子含辛茹苦,對他恩重如山,高中狀元后被仁宗招為駙馬,從此便數典忘祖,休了結髮妻子,享盡人間榮華富貴……於是他便成了中國男人忘恩負義的代表。”
世人皆罵陳世美並不是沒有根據,可是,又有幾個人瞭解陳世美幕後真正的故事呢?在中國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陳世美這樣一個人。他出身在清朝時期的一個仕官家庭,成年後,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待人謙和的官員。
一日,朋友上門拜訪,並希望尋得一官半職,陳世美爽快答應並幫助了這位朋友。很快這件事就在當地傳開,於是同窗、好友、親威紛紛上門尋求幫助,由於人數太多實在無法應付,陳世美便吩咐管家將這等人士統統拒之門外。
不久後,一位曾在科考時幫助了陳世美的同窗也來到了陳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況下也將他掃地出門。事後,他非常記恨陳世美,於是執筆將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小人所為之事統統記於陳世美頭上,於是陳世美還是背上了千古罵名!
NO.1 華南虎—— 萬獸之王,竟輸赤手空拳
景陽岡武松打虎可謂《水滸傳》中的一段最婦孺皆知的著名橋段,小說中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行者武松,早被人們看成歷史的英雄。但《水滸傳》畢竟是虛構的小說,歷史上根本沒有武松打虎一事。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
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
他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最終了結了他的性命。
可見,歷史上武松打的是“蔡虎”(蔡京的兒子蔡鋆),而且從人與老虎的種種生理對比,人如果不借用武器是不可能將一頭成年老虎打死,而歷史上所記載的打虎之事,也都是藉助了武器才成功的。
歷數中國古代被冤殺的十大名將:韓信岳飛上榜
盤點中國古代被冤殺的10大名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厲害,你輝煌,可是在一個陰暗的角落,總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在盯著你,想方設法弄死你。他們跟你沒有什麼仇,僅僅是因為嫉妒,他們不明刀明槍的跟你動手,常常是藉助一個擁有權利的蠢貨去幹這事兒。看到這樣的冤案我們常常會無明火起,拍案痛罵。這也是歷史的另一種魅力:讓人憤怒,悲涼和無奈。
NO.10范雎進讒殺白起
冤枉指數:6
白起是春秋戰國時代繼孫子和吳起之後最出色的將軍,在大秦統一全國的程序中,白起參與指揮了兩次足以影響歷史的大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討伐楚國的戰爭,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東方六國心驚膽戰。嚇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當時秦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范雎這樣一個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係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范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戰無不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
中國古代被冤殺的十大名將
秦國名將白起
白起憤怒的問到:“為什麼?”後來轉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范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這個窩囊廢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范雎面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范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戰神”白起是怎麼死的?
秦王派出使者,帶著寶劍,追上白起,命令他自裁。
他接到寶劍,對天嘆道:“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意思就是,我犯了什麼罪過,非要落到今天的下場?
白起自殺的地方,在杜郵,就是今天的咸陽市東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嘴。對於白起,多數秦國人自然是同情的態度。秦始皇即位之後,念他勞苦功高,把他的兒子白仲分封於太陽,千年之後,繁育出了白居易。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中追憶先祖白起,這樣寫道:“後非其罪,賜死於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於咸陽,至今存焉。”唐宋時期的白起墓和白起祠廟,沒能儲存到現在。1970年,解放軍三五零三廠施工時,發現了白起墓的墓道,出土了數件兵器、佩劍等文物,如今都儲存在咸陽市博物館。
NO.9伍子胥被殺
冤枉指數:6.5
這事兒聽著簡直就象是在騙大傻子,藩王威脅的是誰?扯掉對誰最有好處?明擺著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點兒都不象個敢作敢當的漢子,為了討好七國讓他們罷兵,順水推舟的說:“對對對,沒錯沒錯,是晁錯要撤,不光自己要撤,還逼著我聽他的。”把晁錯給殺了!中國的事兒就是這個德行,你永遠也整不明白。領導幹部閉著眼睛在臺上說瞎話,還TMD說的有板有眼!真是可惜了晁錯這個材料。
伍子胥是司馬遷最佩服的一個歷史任務,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伍員身負國恥家仇,卻忍耐著巨大的悲痛和徹骨的憤怒等待時機,幾十年艱苦奮鬥矢志不渝,最後終於殺回了故鄉幹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個有血性的烈丈夫!”
伍子胥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的那種以德報怨的觀念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撲滅,惡人就是要用武力來制服!所以當好朋友申包胥責備他說:“即使國家對不起你,你也不應該反過來毀滅這個國家啊。”伍員鬚髮倒豎說出了一句讓千古之下的小人為之顫抖的名言:“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凌厲,個性鮮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結果。這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雷打不動的公式,伍員死了,他殺了一個小人費無極,又被另一個小人伯痞弄死,歷史彷彿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中國的英雄們開始了一個無奈的宿命:活得風風光光,死的窩窩囊囊。
伍子胥鞭屍的典故
伍子胥之父兄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報仇,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廬攻破楚國的郢都。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車之後的伍子胥一面擦著額頭的汗珠一面回想著剛才的一幕幕情景。雖然沒有完全腐爛仍能看出一點楚平王生前的模樣,但畢竟死體與活人還是很不一樣的。在這張死人的臉上,一點也沒有了當年的殘忍沒有了當年的盛氣凌人,死人就是死人。一鞭子下去,沒有聽到痛苦的慘叫也沒有看到呲牙裂嘴和皮開肉綻,有的只是蒼蠅亂飛驅蟲亂爬。腦袋被抽掉了下來,也只是在地上滾動一下,沒有哀嚎沒有求饒,有的只是旁觀者捂住鼻子表情古怪。
伍子胥在想:我奮力把這個已經腐爛發臭的屍體打得更不成樣子,又得到了什麼?是的,想當年父兄為楚平王所殘殺,自己死裡逃生,內心的仇恨喚醒了無盡的能量,幫助吳王打敗楚國,就是為了報這殺父之仇。可是,鞭打一個死人一具死體和折磨一個活人還是不一樣的。如果鞭打一個活人,就免不了會有慘叫哀嚎和求饒,免不了會有血肉橫飛皮開肉綻。我的仇恨也就會在他人的慘叫哀嚎血肉模糊之中消失。如果沒有,如果楚平王是條硬漢子緊咬牙關不哭喊一聲甚至還在不停地辱罵我一家子,那他的寧死不屈也更能刺激我鞭打的力氣啊!可是,這些都沒有發生。要是能在自己滿腔怒火燒得最旺的那一刻把楚平王千刀萬剮就好了!但這一切註定都不會發生。在仇恨燃起的那一刻,我殺不了他;而在我能殺他之時,仇恨已逐漸消退。最最無奈的是,我沒有可能帶著眼前的精兵良將去與若干年前的仇人廝殺。過去的作惡者不是現在眼前的這具屍首,過去的受虐者也不是現在的我。
不去想它了,伍子胥對自己說。仇與恨的問題有點玄乎,但體力的消耗卻很實在。在馬車的搖晃之中,這位必將流傳千古的人物很快進入了夢想,打起盹來了。
NO.8呂后誘殺韓信
冤枉指數:7
韓信的可愛在於他身上具有一種當代美國式的那種自信和坦率,他心裡有什麼話都敢於說出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心裡怎麼想。比如舉幾個例子:例子一:他被平定齊地之後,不顧忌諱,公開給劉邦寫信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刁悍複雜,請讓我代理這個地方的王(假王),鎮壓一下這個地方的邪氣。”有人說韓信這是借功勞向劉邦要挾,可是我覺得憑著韓信那種光風奇月的胸襟才不會這樣,我相信他是從純技術角度出發的。
例子二:韓信被貶後,曾經在大街上看到了呂后的妹夫樊噲,如果要用現在人的看法,自己這麼倒黴的時候看到了皇后的親戚!那還不趕緊上去巴結一下,跟呂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這樣沒出息,在蜀地被髮配的時候看到了呂后跪著哭求讓呂后把他調回老家去養老。)韓信偏不,笑咪咪的罵樊噲:“看見我來了還不磕頭!”樊噲懾於韓信往日的威望,馬上下馬磕頭:“能在這裡看到大王真的很榮幸!”韓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噲的腦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著再象以往那樣下跪了!唉,真沒有想到,我韓信今天居然會淪落到和你和周勃這樣的大老粗為伍!”說完了扭頭就走,一點都不在乎樊噲在射向他背後那怨毒的目光。
例子三:被貶後在皇宮和劉邦聊天,劉邦試探著問他:“韓信啊,你說句實話,你說我這樣的去帶兵打仗,憑我的才能到底能帶多少兵啊?”說完後可憐巴巴的看著韓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兒上能鼓勵一下。韓信腦袋一晃,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你撐死也就帶十萬兵吧,再多了肯定亂套。”劉邦氣的目瞪口呆,挖苦的回擊了一下:“那你呢?”韓信想也沒想:“我當然多多益善了。”劉邦更氣了,說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氣的話:“多多益善,那我為什麼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策呢?”韓信這才知道把皇帝給氣著了,趕緊給了個臺階下:“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所以我帶多少兵都是你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明擺著是敷衍皇帝,劉邦無論如何也樂和不起來了。
不出所料,後來呂后把韓信給殺了,劉邦當時開心的不得了,簡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問了呂后好幾次:“殺了?真殺了?”(這不是杜撰,史記上有記載,高祖又惋惜又高興。這兩種表情加起來可夠難看的。)然後夫妻兩個為了矇混過關,捏造說韓信圖謀聯合陳希(一個小角色,屬於流氓投機分子,造反被劉邦鎮壓了。)造反,我覺得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韓信連樊噲都看不上,會巴巴的上趕著去找陳希?
NO.7漢景帝殺晁錯
冤枉指數:7.5
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認為秦朝是被郡縣制度給害的,地方上權利太小,所以一出現造反的事情,郡縣沒有力量應付。所以學周朝,分封各個王,還殺白馬宣誓,只能姓劉的當王。他把十幾個兒子弄到各個地方當王,心想不管誰造反當皇帝都姓劉,沒關係。
可是後來的皇帝可就苦了,這些個王一個個的越來勢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時候,有的王自己鑄錢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謀劃這個事兒,晁錯也是這個意見,於是倆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開始搞削藩。這些王不幹了,起來造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師出得有名啊,公開說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於是想來想去整了個“清君側”,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的,就是讓晁錯給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
個人認為春秋到秦的時候,中國的風氣非常的好,把誠信看得比命還重要(比如侯贏報答完了主子信陵君,覺得欺騙了國王對不起國家,居然自殺了;還有比如燕公子光去拜訪田光,跟他談機密的事情,囑咐他不要洩露,田光認為公子光這樣說是侮辱自己的誠信,也自殺了。)。就是從漢朝以後,風氣開始變壞,都是劉邦和他的這幫子孫造的孽。
NO.6司馬昭殺鄧艾
冤枉指數:8
司馬昭我個人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陰的人物之一,先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說他指使手下成濟殺掉皇帝吧,皇帝擺開了架勢要去進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隊兵給殺了。瞎子也看出來了是司馬昭指使的,可這小子楞是抱著皇帝的屍體大哭,還喊著要凌遲了成濟給皇帝報仇。連他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有個叫陳泰的說:“成濟只是個侍衛,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帶隊的賈充(司馬昭的親信,帶隊指揮成濟殺了皇帝。)給殺了,也能稍微的矇蔽一下天下人的耳目啊。”
司馬昭假裝沒聽見,繼續痛哭。這樣的人肯定幹不出什麼好事兒,後來鄧艾、鍾會兩路討伐蜀漢,走之前,鍾會的大哥鍾愈就跟司馬昭說:“我弟弟不知道深淺,一直把自己當作天下奇才,讓他帶兵恐怕會出亂子。”司馬昭說不會,你放心吧。鍾愈走後,司馬翻身就對親信說:“鍾會的大哥說的不錯,我對鍾會真的不放心。”他手下問:“那你還讓他去?”司馬昭說:“這次去討伐蜀漢有很多困難,很多大將都不敢去,如果沒有膽量卻強迫他們出發,那會毀了大軍。鍾會這個人有膽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後我再收拾他。”
果然後來鍾會嫉妒鄧艾的功勞,上書說鄧要謀反,請司馬昭授權自己去討伐鄧。司馬昭這個時候還沒有完成針對鍾會的部署,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火速進攻成都。自己偷偷的命令衛灌潛入鍾會軍中聯絡反對鍾會的將軍,並且命令賈充火速進入漢中,斷了鍾會的後路。這樣,可憐鄧艾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糊里糊塗的成了司馬昭拖延時間的一個棋子兒!!!一代名將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讓人感到惋惜。
後來有個大臣叫段灼的實在看不過去,給他兒子司馬炎寫了個奏章,說:說鄧艾謀反太說不過去了,鍾會的人馬是他的四倍,就駐紮在離成都不遠的山谷裡,都控制著要道,就是個白痴也不會選擇在那種形式下造反啊。而且鄧都七十多歲了,有今天沒明天的人了,難道還想當皇帝嗎?司馬炎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司馬昭活著的時候大概就交代了說鄧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說他謀反根本就是扯淡。所以司馬炎立刻就給鄧艾恢復了名譽,可是人都死了,這種馬後炮啥用都沒有。
NO.5宋文帝殺檀道濟
冤枉指數:8.5
南朝時候的劉宋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很兇猛的,北邊一直打到山東和河北,西邊攻克了關中地區,差一點兒就提前統一了全國,這有賴於兩個出色的大將,西邊是王猛的孫子王鎮惡,北邊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將檀道濟。這兩個人都是死於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鎮惡的死,檀道濟更為冤枉。
檀道濟的事蹟不多說了,量籌唱沙巧退魏兵,樹上開花從容撤軍。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謀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憚的南朝猛將。劉裕生前就很看重他,臨死的時候還託付檀好好為兒子效力。他兒子劉義隆繼承了皇位,歷史上稱文帝,客觀的說,這傢伙不是個糊塗人,而且在政務上還是個好手,把國家治理的不錯。可惜的是他有點兒忌諱檀的勇猛和威名,這就給小人進讒創造了機會。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是中國式的陰謀,一個小人使勁兒的挑撥,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順水推舟下詔命令檀自殺。
旨意到了檀那裡,檀憤怒的頭髮上豎,折斷手裡的弓擲到了地上,大聲的痛罵:“你們這不是在毀壞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N年以後,北魏的越來越強大,不斷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軍甚至打過了長江!宋文帝嚇得向東逃到了鎮江的北固山上。看著山下的魏兵自由往來,文帝哆嗦著嘴唇說:“檀道濟要是活著,絕對不會讓魏兵如此的囂張。”
NO.4楊廣殺高穎
冤枉指數:9
我們知道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好皇帝,他治理的天下是四面平八面光,好的不得了,歷史上記載,他國庫裡存的糧食到了唐太宗的時候還沒有吃完!!!而且自己還相當的怕老婆,跟結髮妻子獨孤皇后倆人恩恩愛愛,他老婆都過意不去了,說皇帝自古以來都是三宮六院的,你一個妃子都沒有也不好,讓天下人看了好象我不賢惠似的。就做主給他物色了幾個妃子。
文帝手下著名的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得力的干將就是司徒高穎。這個人文武雙全,打年輕的時候就跟隨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排程,幫助文帝統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讚美稱頌,連皇帝的幾個兒子都很尊敬他。可是文帝死後,兒子楊廣上了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開始玩命兒的糟蹋他老爹留下來的家產。
高穎當朝,極力的勸阻他少幹荒唐事兒,楊廣懼怕高穎的威望,還不敢太胡來,但是心裡很恨高穎。當時楊廣手下有個叫楊素和宇文化及的,倆人兒都很恨高穎,嫌他擋在前面不允許自己接近皇帝,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就開始蒐羅罪證,誣陷高穎。終於最後抓住了個什麼把柄,我也沒太記清楚(不能怪我,史書上寫的就不清楚),不清不楚的把高給殺了。
高穎一死,楊廣去掉了最大的一個心病,開始為所欲為,手下楊素和宇文化及也開始篡奪了朝政。不過楊廣這個人很有意思,猜疑心特別重,跟任何人都不交心,他不管你是君子小人,今天寵你,也許明天心血來潮就找個理由作了你。所以楊素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並不舒服,有一次楊素病了,家裡人說找個大夫看看吧,楊素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吃什麼藥看什麼大夫啊,現在我死了,你們還能得到加封和賞賜。要是不識相的硬邦邦的活著,不知道哪天就被滅了族。”於是玩命的縱情歡樂,楞是把自己給折騰死了。這也算是誣陷高穎的報應吧。
NO.3唐莊宗殺郭崇濤
冤枉指數:9.5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其實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甚至比他老爹都有本事。李克用死後,留下了不少乾兒子,個個威望隆重,戰功赫赫,有人就擔心李存勖統帥不了這些人,勸他殺掉一些,鞏固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不答應,他知道要統帥這幫人,首先要讓他們心服!於是自己在投降計程車兵裡挑選了五百個騎兵,讓他們騎白馬使用銀槍,號稱銀槍校節督。充當自己的衛兵,每當碰到硬骨頭的時候,李自己就帶著這些兵對他的幹兄弟門說:“你們在這好好待著吧,看我給你們打個樣兒看看!”親自衝上去把對方解決。結果手下的這些人越來越怕也越來越服。
同時李還注意提拔年輕人才,充實自己的班子,這個時候他選上了年輕幹練的郭崇韜。郭這個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個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人才。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服他,後來他一次次的立功,人們越來越佩服他,稱他為唐的後起之秀。後唐立國後,唐莊宗李存勖開始躺在功勞本上享受,但是這個時候有郭崇韜擔任尚書僕射,盡力維持著,大局還好。
後來,莊宗命令郭帶著太子去討伐四川,一路上,郭盡心盡力,用智慧和謀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並且日夜的教導太子好好學習。太子呢,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性格有點兒叛逆,對郭的嘮叨和管束很不耐煩。結果太子手下有個嫉妒郭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