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三千年前“憤怒的小鳥”
三千年“憤怒的小鳥”長啥樣,你們知道嗎?近日,《殷墟至寶:來自商王朝的遺珍》在南京市博物館開展。展廳中近百件國寶重器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有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展覽中有一件文物酷似網遊裡“憤怒的小鳥”,被網友稱為最“萌”的文物,這就是青銅鴞卣。那麼,這個鴞卣到底是什麼呢?
鴞是貓頭鷹,卣是一種酒器,而“鴞卣”(xiāo yǒu)合起來理解就是“貓頭鷹造型的酒器”。2011年,曾有網友將鴞卣的照片傳至網路,被眾多網友所喜愛,被評為2011最萌的文物。所以,鴞卣也是社會認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貓頭鷹是一種不吉祥的鳥類。所謂“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貓頭鷹的降臨被視為一種不吉之兆。《說文解字》也將其解釋為“不孝鳥也”,其原因是貓頭鷹經常將獵物整個吞下,然後將不能吸收的皮毛、骨頭等雜物混成團狀吐出。古人遂認為其為“食母之鳥”。漢朝人有在五月初五用它的肉做湯喝的習慣,其目的是要把這不祥之物捕殺殆盡。
然而再往前追溯,商周時期的中國人對鴞還是很喜愛的。這可以從雖佔總數不多但比較集中於商周時期的鴞造型青銅器上反映出來。《周禮·鬯人》中有“廟用修”的記載,“修同卣,卣,中尊,謂獻象之屬”。可見,卣是一件集實用與禮制於一身的器物。商代青銅卣有很多做成鴞形,而已見的鴞卣又多做成這種兩鴞背立的形狀。
很顯然,紅山文化時期的先民們希望貓頭鷹能夠給予自身與自然界抗爭的神奇力量。而這種圖騰文化的影響一直到商周時期依然濃烈。紅山文化的先民屬於古華北人,即世居黃河以北、長城以南的部族,還包括現在的陝西、山西北部和內蒙南部地區。鴞卣的出土地石樓縣二郎坡村,正好處在紅山文化所影響的地域帶。
點評:紅山文化的崇拜的圖騰就是貓頭鷹,距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貓頭鷹在紅山文化出土的各種動物器型中數量是最多的。專家認為:那個時期,人們經常在黑暗中遭受野獸的攻擊,然而,貓頭鷹卻在黑暗中想雄鷹一樣,可以輕易的捕捉到食物,自然而然,貓頭鷹就成了紅山文化時期人類的圖騰。
圓明園十二獸首現狀:五首令國人心驚
4月25日,山西太原街頭正在噴水的山寨版“圓明園十二獸首”格外的吸引市民的目光。圓明園十二獸首是著名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十二獸首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僅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馬首、猴首、豬首回到大陸,龍首在臺灣,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下落不明,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徵。
圓明園獸首銅像,是清代乾隆年間鑄造的紅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前面噴泉的一部分。圓明園獸首銅像已經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徵。
讓我們回顧一下圓明園十二獸首下落及那些不為人知的的追索過程,讓我們記住這段歷史,吸取教訓,只有祖國強大才不會讓國寶流失!
1、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鼠首
為法國私人收藏家收藏。
法國當代時間25日拍賣,法國佳士得拍賣行24日在其網站公佈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估價,分別為800萬至1000萬歐元。(1歐元=6.7469人民幣元)
2013年4月26日上午11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段勇在北京會晤了法國PPR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弗朗索瓦-亨利·皮諾先生。皮諾先生代表皮諾家族表示,將向中國政府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掠走十二生肖獸首和其它眾多圓明園珍寶掠往海外。
圓明園學會的專家大多認為,獸首並非於圓明園燒燬時失蹤,它們的失蹤有幾種可能。其中一種是獸首是“水力鍾”的噴水頭,運行了一段時間後,其自動噴水功能壞了,改為人工機械噴水,最後,人工機械噴水功能也壞了,此時,設計者可能已離開中國,國內無人會修,官方便將獸首拆除藏入故宮或是其他地方;還有一種可能是清晚期青銅器短缺,官方可能將獸首拆除熔鍊另作它用;還有一種可能是火燒圓明園之後,才被盜走。
2、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兔首
為法國私人收藏家收藏。
在巴黎大皇宮預展中的兔首銅像
法國當代時間25日拍賣,法國佳士得拍賣行24日在其網站公佈中國圓明園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銅像估價,分別為800萬至1000萬歐元。
查閱與圓明園有關的大量資料發現,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獸首所在的西洋樓沒有發現青銅器失蹤。另外,獸首並非圓明園內最貴重的青銅器,可能被侵略者們忽略了。
獸首也可能是燒園後才被盜走,英法聯軍侵華後流散海外七尊獸首輾轉回國。
3、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牛首
2000年在港拍賣會中,保利集團以700萬港元投得,現存放在保利旗下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圓明園12生肖銅像製作完成於清朝乾隆年間,當年擺放在圓明園海晏堂前,據考證這十二生肖銅像是按照我國十二生肖設計的噴泉時鐘,每隔兩小時代表該使臣的生肖銅像口中便會噴水,因此又被稱為水立鐘頭。
4、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虎首
2000年在港拍賣,保利集團以高於底價3倍,即1400萬港元投得,現存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5、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猴首
2000年在港拍賣中,保利集團以740萬港元投得,現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6、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馬首
國寶工程顧問何鴻燊博士於9月20日在拍賣會舉行之前以6910萬港幣購得馬首銅像,並宣佈將其捐贈國家。
7、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豬首
豬首,唯一以公益方式迴歸的是豬首銅像。2003年初,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美國尋訪到豬首的下落。經過努力爭取,美國藏家同意將豬首轉讓給該基金。2003年9月,何鴻燊向該基金捐款600餘萬元將豬首銅像購回。其後轉贈保利集團,存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龍首或在臺灣
據2009年3月深圳衛視報道,中國臺灣收藏家王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中的龍首,目前在臺灣。王度說,臺灣龍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狀態良好,當時價值就為四五百萬元臺幣。其收藏者本計劃讓龍首現身拍賣,但鑑於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風波,收藏者估計短時間內不會讓龍首等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現身。
狗首曇花一現
據美國媒體2009年4月27日報道,居住在美國弗吉尼亞山區小鎮FrontRoyal的華人鄭安迪(音)稱自己月前在舊貨店以1000美元購得一狗首銅像,從外觀、材質和大小判斷,他認為極可能是12獸首銅像中的狗首銅像。舊貨店老闆聲稱,該銅像由他人寄賣,來源不詳,賣主開價1000美元,少一分都不行。鄭安迪細細端詳盤算後決定買下。
鄭安迪說,流失海外的國寶如能迴歸祖國自是美事,但他既無財力也沒機會為狗首銅像驗明正身,他希望能引起文物鑑賞者、收藏家的關注。需要一說的是,2003年,香港一家拍賣行拍品中浮現“狗首”,遺憾的是,其身份未能得到許多專家的認可,只好以撤拍而告終。
其餘獸首下落不明
目前仍然下落不明的龍首、狗首、蛇首、羊首、雞首(我們只能欣賞複製品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也被稱做“圓明園獸首”、“圓明園獸首銅像”,是原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水池的一部分。
這一組極富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銅像由義大利籍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設計,清宮廷匠師製作。他們是一座噴泉池的重要部分。這座圓明園內的噴水池被稱為“水力鍾”和“十二生肖報時噴泉”。
十二生肖形象的十二件獸首人身像以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兩旁,南邊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邊則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十二生肖銅像每天會依次輪流噴水,每個時辰,相應的動物口中就會噴水兩小時。正午十二時,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則同時噴水,場面壯觀。
流入日本的中國十大國寶 含王羲之《喪亂貼》
如果要問除中國之外,哪個國家收藏中國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來,一直以中國為文化母國,虛心學習,並大量輸入各種藝術品,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時光,到現在留下了相當一批珍寶。而且,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也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寶在海外,真要數個一二三四,卻知者寥寥了,所以我特此總結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國十大國寶。
《菩薩處胎經》五貼
等級:國寶
價值:人間傳世最古老的寫經
年代: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這卷經書來頭極大,它是人世間手手相傳的最古老的經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僅存的西魏墨跡,價值無可估量。此卷為西魏大統十六年陶仵虎寫造,字大如豆,書法為北碑一派,筆意自如,全無石刻方拙之態,其超凡入聖之處,實有不可思議之妙。這個寶貝我見過一次,是在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敦煌國際大展上,當時俄羅斯將其掠奪的敦煌寫經一舉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殘破。日方展出了幾件唐朝時候流入日本的寫經,精美至極,特別是這份菩薩處胎經,完全就是壓場的寶物,精美的紙張,穩健的筆意,一看就是難得一見的神品。
李迪《紅白芙蓉圖》
等級:國寶
價值:宋代花鳥畫第一名作
年代:南宋,1197年
質地:絹
流入日本時間:近代
收藏地:東京國立博物館
舉世公認的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一幅為紅芙蓉,一幅為白芙蓉,線描有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紅芙蓉相對畫的更好一些。兩幅畫都在畫面的左上部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畫家李迪的作品。這兩幅畫原來是圓明園的秘藏,後來流落海外,先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無準師範像》
等級:國寶
價值:宋代人物畫代表作
年代:南宋,1238年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東福寺
禪師的肖像畫,在日本人稱為頂相。唐宋禪宗的很多門派在中國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卻一直流傳了下來,於是宋代的禪宗藝術品大多也儲存在日本。禪門的肖像畫主要是師傅給弟子的,上面有題字,證明師承。無準師範是宋理宗的國師,徑山寺主持,南宋佛門的領袖,這幅肖像畫特別重視面部的表情細節,不經意的傳達了禪師智慧風趣的風範,是宋代肖像畫的代表作,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畫,也無一幅能出其右。
猛虎食人卣
等級:無
價值:商周青銅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質地:青銅
流入日本時間: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館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國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兩件之一(另一件為永青文庫的狩獵紋銅鏡),通高35.7釐米,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現老虎吃人的兇猛,還是人獸和諧的天人合一,歷來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商代青銅器中很少有比這件更奇異複雜的了。
牧溪法師《觀音猿鶴圖》
等級:國寶
價值:宋代禪宗畫代表作
年代:南宋
質地:絹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
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這套圖畫三幅一組,是宋代禪宗畫的極品,藏於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個週日展出一次。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對賈似道而遭通緝。此人畫法極具禪意,每幅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最經典的《煙寺晚鐘圖》,就是幾筆點就,簡直就是神來之作。這組觀音猿鶴圖是著名的禪門公案圖,這除了觀音之外,猿鶴的含義根本無從得知,特別是那隻母猿,懷抱幼崽,情同人類,卻又茫然直視,不知何解,彷彿畫家用畫筆畫出了一幅充滿禪機的問卷,讓世人回答。
《瀟湘臥遊圖》
等級:國寶
價值:南宋山水畫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近代
收藏地: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李氏《瀟湘臥遊圖卷》,為與李公麟同鄉的李姓畫家所作。相傳為南宋的雲谷禪師雲遊四海之後,隱居於浙江吳興的金斗山中。他不無遺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瀟湘山水,於是請一位姓李的畫家替他繪出瀟湘美景,將畫掛於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賞美景,故為瀟湘臥遊。這幅畫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整幅長卷淡墨皴染一氣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筆痕。大片的留白,朦朧的山水,山色空濛,水到天際,大氣磅礴,讓觀者一時筆法墨意盡忘,完全沉浸在畫家營造出來的那片廣闊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遊天外的感覺,完全就是個神品。當年這幅畫的價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之上,清末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東京大地震,菊池家倉庫著火,老頭子冒著生命危險,從裡面把最珍貴的《瀟湘臥遊圖》和《寒食帖》搶救出來,於是兩幅長卷上都留有一點火痕,現在後者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曜變天目茶碗
等級:國寶
價值:傳世孤品
年代:南宋
質地:陶瓷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
收藏地:東京靜嘉堂文庫
這是一個神異的文物,其實就單品而論,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這個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福建建陽窯),是宋人鬥茶用的,但是這個樣子的,莫說舉世無雙,就連考古發現的大量瓷片中,也沒發現任何一個類似的。我曾經見過這個寶貝,當時它被單獨陳列,底座不斷旋轉,在一片漆黑中,一個個光圈閃耀著妖異的光芒,而且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看著就讓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間燒出來的瓷器。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這種曜變天目碗據說有兩隻,流傳到日本之後,立馬就都成了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其中一隻被織田信長所得,毀於本能寺之變,剩下一隻是德川家康傳下來的秘寶,後來被三代將軍家光賜給了春日局(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些人的來頭,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這個碗在明治年間被三菱總裁巖崎小彌太所得,但是他說,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沒用它喝過茶。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等級:御物
價值:傳世孤品
年代:唐
質地:鑲嵌樂器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
收藏地: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絃的琵琶,我聽方錦龍彈過一回,完全就是人間樂器中的奇蹟,它不光可以當琵琶彈,還能當吉他,三絃琴,甚至冬不拉。而且這個樂器極度華麗,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被它發揮到了極致,世界上現存的能表現大唐盛世繁華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這件了。這件樂器是日本聖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後,生前用過的寶物都被藏在了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裡,一千多年無人驚擾,倉庫裡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異寶,光是極品樂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貴的寶物。
漢倭奴國王金印
等級:國寶
價值:日本朝貢史上的最珍貴實物
年代: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質地:黃金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東漢)
收藏地:福岡市博物館
《後漢書 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記“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這枚金印後來不知所蹤,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岡,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現。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釐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清晰的說明了倭國是漢朝的附屬,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貴的文物
王羲之《喪亂貼》
等級:御物
價值:最接近書聖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質地:紙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
收藏地:宮內廳
唐模本《喪亂帖》,這可是被認為最接近於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了,相傳是鑑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要不是它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根本就會被當成是書聖唯一的傳世真跡。此貼為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字型跌宕起伏,完全表達了書聖寫字時“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晉唐書法中的極品,完全可以和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故宮的秘寶《神龍蘭亭序》並駕齊驅,價值無可估量。
末代皇帝販賣故宮國寶驚人內幕
清遜帝溥儀4歲即皇帝位,在位僅3年,宣統王朝便土崩瓦解。但溥儀卻在此後一直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小朝廷中,宣統年號一直在這裡使用,因此,從1909至1924年11月溥儀出宮,這15年的宣統時期,溥儀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個青年,滿懷復興帝業的“壯志”,大量宮廷字畫、書籍、珍寶便在這一時期流失宮外。
流失宮外的珍寶古物,至今還沒有一份翔實的統計,估計數目驚人,其價值也無法估量。
流失出宮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溥儀“賞賜”,二是“攜帶”出宮。
“賞賜”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門。從溥儀這一方來說,分主動和被動兩種情形。主動賞賜是指溥儀有意為之的,賞賜的是皇親,目的是為復興帝業積累資金。
溥儀曾以“賜賞”的名義賞賜兩位伴讀,即皇弟溥傑、堂弟溥佳等大量的字畫書籍。被動賞賜是指溥儀身邊的師傅、近侍、政客等人以各種手段獲得的賞賜。“攜帶”出宮的宮廷古物,各種情形都有,數目無法統計。
溥儀主動“賞賜”溥傑、溥佳珍寶古物,實際上是一起有預謀、有計劃的盜竊活動。生活在紫禁城小朝廷的溥儀很清楚地知道,他已經不是這裡的主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趕出這座皇宮,一旦離開這裡,一切的費用怎麼辦?這樣,宮中珍寶古物便成為遜帝盜賣的目標。
盜運出宮的活動是從1922年開始的,挑的是宮中最為昂貴珍稀的古版書和歷朝名人字畫,古版書以宋版為主,名人字畫主要是好攜帶的手卷。這批盜運出宮的書籍、字畫,頗費了溥儀的一番心血,也歷盡了周折。
當時宮內各處所存的古物,都由專人保管看護,有賬冊登入在溥儀和胞弟溥傑及二位胞妹案。如果溥儀要賞賜某人某宮物品,需要在某宮賬冊上登入,載明物件名稱、賞賜時間和賞給何人,還要到(內務府)司房登記,開具條子才能出宮。溥儀便想了一個自以為巧妙的辦法,將古物分批賜賞溥傑、溥佳,讓他們每天下學出宮時帶出宮廷。
溥儀、溥傑、溥佳等在一起多次商討,認為宮裡不能居住時,惟一的安全地方就是天津租界——在1922年前後,北京正受戰火威脅,溥佳的父親恭親王載濤就在天津英租界13號路購買了一所樓房以備溥儀不時之需。
溥儀這樣寫道:
溥傑比我小一歲,對外面的社會知識比我豐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外面活動,只要藉口進宮,就可以騙過家裡了。我們行動的第一步是籌備經費,方法是把宮裡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以我賞賜溥傑為名,運出宮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裡去。
溥傑每天下學回家,必帶走一個大包袱。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幹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為,那時正值內務府大臣和師傅們清點字畫,我就從他們選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我記得的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有鍾繇、僧懷素、歐陽詢、宋高宗、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真跡,有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原稿,有唐王維的人物、宋馬遠和夏珪以及馬麟等人畫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閻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
古版書籍方面,乾清宮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書的珍本,都被我們盜運走了。運出的總數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二百多種掛軸和冊頁,二百種上下的宋版書。
溥儀既賜賞溥傑,也賜賞溥佳。1922年起,溥傑、溥佳每天下學後就帶一包賞賜物出宮。
溥佳曾這樣回憶:
當時,我們想了一個自以為非常巧妙的辦法,就是把這大批的古物以賞給溥傑為名,有時也以賞給我為名,利用我和溥傑每天下學出宮的機會,一批一批地帶出宮去。我們滿以為這樣嚴密,一定無人能知。可是,日子一長,數量又多,於是引起人們的注意。
不久,就有太監和宮伴(宮內當差的,每天上學時給我拿書包)問我:“這些東西都是賞您的嗎?”我當時含混地對他們說:“有的是賞我的,也有修理之後還送回宮裡來的。”可是長期以來,只見出,不見入,他們心裡已明白大半,只是不知道弄到什麼地方去了。
這批古物運往天津時,又費了一番周折。這些書籍、字畫,共裝了七八十口大木箱,體積既大,數目又多。在出入火車站時,不但要上稅,最害怕的是還要受檢查。恰巧當時的全國稅務督辦孫寶琦是載掄(慶親王載振胞弟)的岳父。我找了載掄,說是醇王府和我們家的東西要運往天津,請他轉託孫寶琦辦一張免檢、免稅的護照。果然很順地把護照辦妥,就由我把這批古物護送到了天津,全部存在十三號路一六六號樓內。
這批書畫古籍在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後點查毓慶宮時發現了“賞溥傑單”,公之於世,這才大白於天下。清室善後委員會稱這批東西“皆屬琳琅秘籍,縹緗精品,天祿書目所載,寶籍三編所收,擇其精華,大都移運宮外”。
這批珍貴的稀世珍品書畫古籍運到天津後,陸續變賣了幾十件——購買的人以超乎想像的低價購得如此珍貴的宮藏稀世奇珍,真是喜出望外。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關東軍參謀吉岡安直又把這批珍品全部運往東北。
偽滿皇宮也是仿照中國曆代宮廷的樣式,宮殿建造得像模像樣,坐北朝南的宮殿,呈庭院式結構。皇宮向南,有兩座大門,但正殿同德殿前的大門一直關閉著,只開西邊的大門,然後再從西面的興運門入院,門左側便是宮內府,尚書府也在這裡。
中和門是偽滿皇宮的內外分界點,以北為辦公區,稱為外廷;以南是溥儀的生活區,稱為內廷。勤民樓在外廷,緝熙樓在內廷,後蓋的同德殿在外廷,這些都是極重要的宮殿建築——勤民樓是溥儀辦公和接見客人的地方,同德殿是溥儀生活、學習和會見客人的場所,偽滿的藏書樓就坐落在這裡。
溥儀對於學習一直不很用心,也不大入門,但他對古版書籍和古董文物珍寶卻有偏好,甚至有時很入迷。偽滿初年,在皇宮西花園內專用三間大瓦房裝貯珍貴的古物和書籍,滿滿當當的,人在屋內很難轉身。同德殿修成後,在後院增建了兩層水泥樓,專貯書籍珍寶——將存放在天津靜園的所有書籍、古物統統運到這裡,這裡便稱之為藏書樓。
據溥儀的遠房侄子、曾在宮內府學習並陪伴溥儀的毓嵣回憶,從宮內帶到天津再轉運到偽滿皇宮藏書樓的許多宋版、元版、明版、清版古書從運來入藏以後,溥儀很少有時間來此閱讀。偽滿垮臺、日本潰敗後,溥儀一行逃往大栗子溝時,匆忙中也沒有攜帶這些古書,損失了不少。
國民黨佔領長春時,張嘉璈任東北行營經委會主任委員,曾接收偽宮宋版書13箱,後轉交國立長春大學圖書館儲存,到1949年以後由東北大學接管,現存於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是館中最珍貴的善本。
溥儀閒來無事時,喜歡看藏書樓收貯的字、畫手卷或珍寶古玩。攜帶出宮的手卷古玩太多了,如晉王羲之《曹娥碑》拓片,是歷代宮廷奇珍,上有乾隆皇帝的印璽;王獻之《二謝帖》,系墨跡本,是罕見的珍跡;
張瑀的《文姬歸漢圖》,乾隆曾認定為神品,上面鈐蓋有許多收藏章、鑑賞章;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手卷真跡,稱為二賦,是世間僅存的稀世之珍,僅上面鈐蓋的收藏印章就多達66個,還有元、明、清歷代名人的題跋,乾隆皇帝曾先後題跋三次,墨跡淋漓。
還有馬遠、夏珪、馬麟等人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的花鳥畫,以及鍾繇、僧懷素等人的手跡。這些作品,經歷代皇帝、名人鑑定後鈐蓋印章收藏,上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祿琳琅”印,系清宮所藏真品。
毓嵣說,這批古物、古書,溥儀處有目錄,由嚴桐江掌管,溥儀指定要看什麼,看管人員立即去取,看完後歸還原處。逃跑前,古書太多無法攜帶,就挑選了手卷中的精品,將最珍貴的裝成57箱,都是現釘的白木板箱子,每箱長一米餘,高五十釐米,寬四十釐米,全部運往大栗子溝,寄放於該處礦山株式會社、礦長住宅西頭的兩間房內;溥儀還隨身攜帶了一些珍寶,放在電影放映機的皮匣子裡,包括乾隆皇帝的田黃石印以及黃金、白銀製品和鑽石、珍珠、寶石之類的古物珍寶。
溥儀說,這批古書、古物,日本投降後,就不知下文了。
毓嵣說,據他愛人回憶,大約11月,偽宮內人員等待無望,就包租了一列小運轉火車,將所有宮內眷屬和物品都轉移臨江,放在新租的朝鮮式旅館院內。
從偽滿宮廷留下的《書籍簿》和《字畫簿》等賬冊中,可以清楚地了知其古書、字畫的收藏情況。《書籍簿》共4冊,首冊是總目,其餘3冊為細目。字畫類簿冊有《御筆手卷冊頁掛軸簿》1冊、《新舊手卷冊頁掛軸簿》1冊等。
偽滿宮廷的圖書,約略可分為三部分:內廷藏書,為溥儀私有,大多為清宮古書;宮內府藏書,為數很多;尚書府藏書,數量很少。
溥儀私人所有的內廷藏書,有目錄4冊,首冊是《書籍簿》,為總目,第2至4冊為《書目簿》,是細目。書目著錄內容很簡略,只簡單地寫出書名,許多書名也寫錯了,沒有版本項,少數寫出著者姓名,也沒有分類,看來是由知識有限的司房人員編寫。書目所列古書,共計820餘種,34500餘冊。對照近人陶湘所著《故宮殿本書庫現存目》,可知有十分之九的清廷殿本精品書籍轉運到了偽滿宮中,其餘的便是宮藏的歷代古書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