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艘裝備光纖全艦廣域網艦艇——聖安東尼奧級
聖安東尼奧級是美國海軍新一代的兩棲船塢運輸艦,預計建造十二艘取代總數27艘的現役兩棲艦隻,包括奧斯汀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與新港級戰車登陸艦、查爾斯頓級兩棲貨物運輸艦等等,將可滿足未來美國海軍快速應付區域衝突、將兩棲陸戰隊運送上岸的任務。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資料簡介
1993年1月11日,美國國防採購委員會批准了LPD17(原LX級)計劃。該級艦現已進入建造階段。它計劃取代4級艦,即船塢運輸艦(LPD4)、坦克登陸艦(LST)、兩棲貨船(LKA)和船塢登陸艦(LSD36)。首艦命名為“聖·安東尼奧”號(San Antonio),並於1996年簽訂了建造合同,1998年開工建造,計劃2002年交付使用。計劃建造12艘該級艦,最後一艘預計2007年建成。
該級艦具有裝載和運輸部隊、登陸艇、直升機、重型車輛和幹、液貨的能力。與上述4級艦不同的是,它沒有LPD級艦的旗艦司令部,LKA級艦的舷側的重型起吊能力,或LST級艦搶灘卸貨的能力,但仍保留了這4級艦的主要能力。該級艦主要用艦上的運載的氣墊登陸艇,尤其是直升機去控制和支援登陸部隊。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研製歷程
本級艦的研發從1993年1月開始,結果阿方岱爾(Avondale)造船廠、通用動力的貝茲鋼鐵(Bath Iron Works)造船廠、雷松(Raytheon)公司等組成的集團於1996年取得合約,進行細部設計。全部本級艦將由此集團承造,由於Ingalls造船廠對此表達抗議,導致工程的發包一度延宕。
首艦勝安東尼奧號原本預計於2002年7月交艦,不過卻面臨嚴重的進度落後與預算超支。為了解決問題,並控制整個計劃的進度與品質,美國海軍在2002年6月進行了一項合約交換:原先由貝斯承包的四艘聖安東尼奧級改由李頓/英格斯(該廠此時已被諾格集團購併,因此12艘本級艦的建造合約全部由諾格集團掌握)承造,而貝斯則獲得原先頒給李頓/英格斯的四艘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建造合約。由於在1999年,Litton集團購併了Ingalls與Avondale廠;在2001年,諾格集團又購併了Litton集團,因此所有的聖安東尼奧級都由諾格集團承造。
首艦聖安東尼奧號於2003年7月下水,2006年1月14日正式服役,全部12艘預計在2015年左右如數成軍。值得一提的是,用來建造第五艘本級艦紐約號(USS New York LPD-21)的鋼材中,將包括在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份子摧毀的紐約世貿雙塔的一段重達24噸的鋼樑。這段鋼樑原本是世貿南塔的結構之一。未來美國海軍還打算在更多同級姊妹艦上,使用來自於世貿雙塔的鋼料。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結構特點
短小的前甲板,艦橋前方裝有防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高大的島形上層建築採用隱身設計,與艦身融合;2座煙囪頂部裝有黑色頂罩和4部黑色排氣口,分別位於島形上層建築左右舷;2座大型金字塔形封閉式先進桅杆系統位於島形上層建築頂部;起重裝置位於煙囪之間;飛行甲板位於艦尾,設有2座機庫;備註:船臺甲板和艦尾裝卸艙門設計與“黃蜂”級艦相似。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使用情況
近年美國造艦計劃管理混亂、時程與成本失控以及監工不良等問題,深深地困擾著聖安東尼奧級的建造,使其品質大為降低。
雖然聖安東尼奧號在2006年12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但是直到2008年初都還無法有效值勤擔負任務。在2008年初,聖安東尼奧號終於進行第一次正式勤務,然而卻由於艦尾艙門受損,延遲了48小時才修復出港。
2008年8月,聖安東尼奧號加入由硫磺島號(USS Iwo Jima LHD-7)兩棲突擊艦的遠征打擊群(ESG)進入中東海域,這是聖安東尼奧號的第一次實戰部署;然而到10月底,聖安東尼奧號卻發生推進系統的潤滑油供應系統嚴重漏油的狀況,在10月31日進入巴林的美國海軍基地。美國海軍立刻派遣約30名技術人員趕赴巴林,就地為聖安東尼奧號展開維修。歷經25天的整修之後,聖安東尼奧號才在11月25日從巴林啟航,返回美國;這次整修耗資140萬美元,出問題的原因在於潤滑系統相關管路安裝、材質用料與焊接都不合格。
2009年3月20日,聖安東尼奧級的二號艦新奧爾良號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與洛杉磯級核能潛艇哈佛特號(USS Hartford SSN-768)發生碰撞,新奧良號被撞後油槽破裂,造成95000公升的燃油外洩。事發後兩艘艦艇都以自身動力返港整修。新奧爾良號的修復工作花費230萬美元。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主要引數
滿載排水量25300噸,全長208.4米,艦寬31.9米,滿載吃水7.0米,主機4臺中速柴油機,最大航速22節,可搭載陸戰隊員700~720人、2艘LCAC、2架CH-53E或4架AH/UH-1S艦載機。
動力裝置
主動力系統:4臺柴油機,40000馬力,雙軸。
螺旋槳:2個定距槳。
電站:5臺2500kW柴油發電機組
武器
導彈:MK41型垂直髮射系統,發射“海麻雀”改進型導彈或2座通用動力公司的RAM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艦炮:3座MK15“密集陣”火炮。
直升機:1架CH-46E“海上騎士”和1架CH53“海上種馬”直升機,或2架垂直短距起降飛機。
電子裝置
雷達:1部SPS-48E三座標對空搜尋雷達;
1部MK23對空搜尋雷達;
1部SPS-67(V)3對海搜尋雷達;
1部SPQ-9B超視距搜尋雷達。
電子戰系統:1套SLQ-32A(V)3電子偵察和干擾裝置;
1座SLQ-49假目標發射裝置;
1座SLQ-25“水精”魚雷誘餌;
1座MK36箔條發射裝置。
軍運能力
陸戰隊隊員:750名
登陸艇:2艘氣墊登陸艇
車輛:留有空間,正在考慮裝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