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運河真正“活”起來了

大運河揚州段沿岸展新顏。 資料圖片

昨天,是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的日子。當天,“悠悠運河情,千年古城風”主題活動在大運河世界遺產點天寧寺舉行。現場,由市文旅局、揚州大學、大運河申遺保護管理辦公室共同編撰完成的《2019年度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研究報告》正式釋出,全面、深度展現了2019年度大運河的狀況,並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提出了建議。

分為五大篇章,堪稱大運河“綜合報告”

《報告》分為“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研究的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現狀分析”“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模式”“大運河遺產保護與利用建議”“結論與展望”五大篇章,展現了上年度大運河的狀況,並就保護利用提出了諸多建議,堪稱大運河綜合研究報告。

“我們從2015年開始對大運河開展專項巡查,2017年完成了《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研究報告》並透過驗收。隨後,我們在2017年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走訪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25座地級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形成了2019年度《報告》。”揚州大學蘇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宋桂傑介紹,大運河是活態遺產,每年都有變化,對於大運河全線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從2017年到2019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對於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模式在變化,市民參與保護的意識在加強。”宋桂傑介紹,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不斷推進,大運河沿線城市舉辦了很多具有大運河文化元素的活動,讓大運河真正“活”起來了,融入到了百姓生活中。

大運河歷史格局基本完整,部分遺產待更好保護

《報告》顯示,大運河本體現狀歷史格局基本完整,現存大運河遺產從春秋至清代的歷史格局基本完整,大運河主線河道(含遺址)的留存比例約為85%。對大運河文化遺產85處遺產要素單體儲存現狀的評估結果顯示,共71處基本儲存完好,其中18處作為考古遺址,價值特徵得以良好儲存;14處遺存主體儲存完好,區域性存在輕微殘損。

《報告》提到,淮揚運河遺產點多,遺產型別多,且密集。河道保護以及周邊環境良好。邵伯明清運河故道、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遺產本體得到修舊如舊式的改善,周邊環境得到根本性整治。

同時,《報告》指出,大運河的保護現狀也存在不少問題。“近年來,運河北方河段長期斷流,致使河道萎縮、工程設施嚴重破壞,部分河道、灘區被佔用。同時,隨著工程建設、航道整治等重大工程的相繼開展,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工程遭到破壞。”宋桂傑介紹。

彰顯特色,把運河作為一個景區來建設

對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報告》指出,大運河本身具有生態涵養、生態修復和生態反哺功能,要把運河作為一個景區來建設,彰顯生態文化特色。要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並創造優秀新運河文化,透過大運河旅遊產業和大運河文化產業的發展,使中國大運河成為展示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大長廊。

原市文物局局長、原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主任顧風認為,現階段對於大運河的保護利用,要重視對大運河現狀的分析與分類,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此外,要加強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注意保護利用的形式。“現在我們都強調‘大傢伙’‘巨無霸’,其實大運河沿線的各種博物館、展示館,包括遺產點本身,也是展示點,所以因地制宜很有必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7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年大運河真正“活”起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