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光耀而言,東亞地區的兩個大國完全沒有可比性,因為在李光耀的眼裡,中國就是太陽,而印度就如同星星。
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好不客氣地指出了印度的重要缺點,一點都沒有給印度人留下幻想,李光耀說,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的除了結論,那就是印度不能和中國相比。
為什麼不能夠與中國相比呢?其中有一個方面就是語言。那麼,印度的語言是有什麼問題嗎?
早在英國人來到印度大陸之前,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這就讓人很奇怪了,印度這個國家難道真的沒有統一過嗎?難道現代的印度真的沾了英國人的光?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瞭解一下印度的歷史,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印度在數千年以來,根本就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度。
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的代名詞,而是印度大陸的泛泛指稱,印度人曾經自詡自己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建立過多麼多的強大帝國,但是無論是孔雀帝國還是莫臥兒帝國,印度從未被真正的統一。
而更加關鍵的是,所謂光耀世界的古印度文明,不僅與當今的印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且也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有體系的文明體。
可見,無論是從國家整體性來看,還是從文明的完整度來看,印度都不是一個整體。
正是這種特有的散碎性質導致了印度此後的發展脈絡,當今的印度依然顯得鬆散。其中一個表現就是語言文字方面。
在這個方面,李光耀就曾經有過深入的研究,也對印度的現狀有個清醒的認識。
李光耀說,統治印度是不容易的,因為作為政府方面,他們說的話很難被大部分印度人民所理解,因為他們有高達400多種語言,太嚇人了。
在德里,你沒有辦法在同一時間對超過40?人進行講話,剩下的老百姓根本就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怎麼能行。
如果你講英語,那麼全印度就只能有2億人能夠聽懂你的話;如果你說印地語,那麼就會有大概5億人聽得懂;如果說泰米爾語,那就只能有6000萬聽眾了。
由此可見,印度國內的語言系統是多麼的混亂,關鍵是印度政府這些年來一直在持續推進英語和印地語的使用,然而卻沒有多大成效。
而因為語言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印度國內矛盾重重,如溝通成本增加、經濟難以盤活、過於凸顯地域性、民族凝聚力不強、種族差異性較大、歧視也越來越嚴重等等。
可以說,語言真的是印度前進路上的攔路虎,而李光耀一眼就看透了印度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