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生命的降臨到生命的結束的這個過程中,都會與無數的異性接觸,並且在其中挑選自己的另一半並且共度一生,在孩子三歲之前,或者說還沒有上學之前,孩子大部分時間是與父母,爺爺奶奶相處,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每天做的幾乎相同的事情。
但是,當孩子過了這個歲數,那麼他就會有了同伴的需求,不管同性還是異性,他們需要的人在心智上與自己相匹配的個體來互相陪伴,交流,遊戲玩耍,等心智上略微成熟一點之後,孩子更多的就會去交一些互相信任彼此支援,以及有共同興趣的朋友,這些都是一個孩子長大過程中群必須經歷的過程。
幾乎所有的小孩在上了幼兒園之後,都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性別,也可以正確地區分男孩子和女孩子,也大概瞭解一些男孩女孩之間的差異,比較有趣的是,無論外界的任何影響,孩子們都普遍傾向於選擇同性作為自己的夥伴,並且這種選擇也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也就是說這種現象不分種族也不分國家。
雖然孩子在一起單純的主要是為了玩耍,但是異性總是會給孩子帶來一種不同的吸引力,所以說無論年齡大小,異性的孩子在一起總會有著一定的浪漫色才,例如男孩子會故意“招惹”女孩子,讓女孩子追趕著他們玩,而女孩子也會給男孩子單純的說,我想嫁給你,等等,這種類似的活動都被成為“邊緣活動”。
微博上有這麼一條影片:影片裡面在超市中兩個互不相識的父母帶著孩子逛超市,當兩個孩子意外的相遇,互相看了一眼,小男孩便被小女孩所吸並對小女孩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於是小男孩在小女孩面前蹦蹦跳跳,並且做一些自己認為很滑稽很搞笑的動作表情,使用渾身解數只為吸引小女孩的目光逗小女孩一笑,而小女孩也成功地被小男孩吸引,眼睛停留在小男孩的身上,不斷的被小男孩的一舉一動逗得捧腹大笑,並且顯得略微的害羞,只要小女孩笑了,小男孩就好像得到了鼓勵一樣,不停的重複這同樣的動作,兩個本來素未蒙面且互不相識,甚至不是一個種族的小朋友,就在這麼短暫的時間有了一份短暫美好的友誼不禁讓網友被小朋友的單純可愛所吸引。
雖然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鼓勵孩子與異性交往,可以避免跨性別交往的缺乏,也有利於個體雙性化人格的建立,但是專家表明,在孩子年幼的階段,並不建議父母撮合孩子們的浪漫異性交往,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呢?
首先,做到“不刻意”,就是不要刻意的迴避阻止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同時也不要刻意營造浪漫關係,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發展,不要讓孩子間簡單的夥伴關係變得複雜化,在不同的年齡做應該做的事,是需要父母的引導,過於早熟,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相反可能會無端地為孩子單純的交友罩上了複雜的背景,所以說對於異性朋友這件事情,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提出了,不建議父母刻意引導。
當然,也有極個別例外,許多父母表情,當自己還認為孩子是個不懂事的小寶貝時,突然發現孩子有自己“心怡”的異性朋友,那麼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到“不鼓勵的內容採取忽視,想引導的內容,點到為止”,父母首先需要的就是冷靜,不要太緊張,孩子依戀同性朋友也是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順著孩子的心理,參與討論,並且適當的,正確的做出引導,這樣才會讓孩子的心裡更加的健康。
當孩子步入小學,初中,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交流就會顯得格外重要,父母需要尊重孩子,與孩子溝通,可以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同時也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一個重要的契機,可以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性,切記不能有晚輩聽從長輩的想法,這樣容易導致孩子過早進入叛逆期,與家人產生隔閡,影響親子關係。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一些必然經歷的事情,作為父母,需要做到的是,時時刻刻保持冷靜,不要大驚小怪,與孩子多多溝通,並且做到互相尊重,這樣才能夠時時刻刻地走進孩子的內心,聽從孩子的需求,還有就是做到互相尊重,多以商量的口吻來與孩子交流,而不是命令的口氣,這樣才能讓孩子願意把父母當朋友與父母交心,從而在成長的道路上可以健康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