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十大千年古樹 已經歷5000餘年

由 湯生 釋出於 奇聞

  中國十大千年古樹: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側柏屬,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雖經歷了5000餘年的風霜,至今幹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紮半,疙裡疙瘩不上算”。

  1、軒轅柏--在陝西黃陵縣城北橋山黃帝廟內

  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側柏屬,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雖經歷了5000餘年的風霜,至今幹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紮半,疙裡疙瘩不上算”。由於世界上再無別的柏樹比它年代久遠,因此,英國人稱它是“世界柏樹之父”。

  據《古今圖書整合》記載,陝西黃帝陵處的巨大側柏樹,為軒轅黃帝親手種植,稱“軒轅柏”、“黃帝柏”、“黃帝手植柏”或“黃陵古柏”。為海內外著名古樹名木,海外僑胞經常在此舉行瞻仰活動。

  黃帝陵南側有一石碑,上書“漢武仙台”四字,碑側有高大的土臺,傳說漢武帝徵朔方回來,即在此祭祀黃帝。橋山東麓是黃帝廟,傳說建於漢代,原在橋山西麓,宋時移此。廟門上方懸一巨大匾額,上書“軒轅廟”三個大字。

  黃帝陵前設有祭亭,內立郭沫若親書“黃帝陵”碑。此處最早立的是蔣介石1942年祭拜黃帝時手書的“黃帝陵”碑,後來換成了郭沫若書寫的現存的石碑。碑亭內,存有毛澤東“祭黃帝陵文”手跡碑,孫中山歌頌黃帝的詩篇,以及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蔣介石題寫的“黃帝陵”石碑。

  2、鳳凰松--在安徽九華山閔園中

  鳳凰松位於九華山的閔園景區,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松高7.68米,胸徑1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這棵鳳凰古松,史載見於南北朝,相傳為南北朝時期的神僧杯渡所植,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挺撥蒼翠、枝繁葉茂。鳳凰松以其奇特雄姿和傳奇故事,成為古今眾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讚美詩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被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譽為“天下第一鬆”。

  鳳凰松主幹略微扁平,高三米處枝幹分成三股,中間枝幹曲形向上,如鳳凰翹首;一股微曲平緩下伸,似鳳尾下襬;一股斜伸微翹、分兩翼,似綵鳳展翅。一枝昂然斜伸,宛若鳳凰引頸;一枝平展四射,恰似鳳凰開屏。

  3、迎客松--在安徽黃山玉屏樓東文殊洞頂

  黃山迎客松位於海拔1670米處的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9.91米,徑0.64米,胸圍2.05米,枝下高2.5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迎客松枝幹遒勁,雍容大度,姿態優美。雖飽經風霜,仍鬱郁蒼蒼,充滿生機。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遊覽。遊客到此,頓時遊興倍增,紛紛攝影留念,引以為幸。此松是國之瑰寶,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4、二將軍柏-在河南登封縣城北嵩陽書院內

  嵩陽書院內的“二將軍柏”,是我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林學專家測定,“二將軍柏”是原始森林的遺物,樹齡至少為4500歲,堪稱“華夏第一柏”,被專家們譽為“活著的文物”、“稀世珍寶”。

  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遊嵩嶽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關於將軍柏的樹齡,一直是個神秘的話題。該樹從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趙樸初老先生留有“嵩陽有周柏,閱世三千歲”的讚美詩句。

  大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生機旺盛,虯枝挺拔。樹幹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門庭過道,洞中可容五、六人。兩根彎曲如翼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張,形若雄鷹展翅,金雞欲飛。每當山風吹起,枝葉搖動,如響環佩,猶聞絲竹之音。三將軍柏毀於明末。


  中國十大千年古樹: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側柏屬,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雖經歷了5000餘年的風霜,至今幹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紮半,疙裡疙瘩不上算”。

  5、阿里山神木--在臺灣嘉義縣東阿里山中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車站東側,聳立著一棵高凌雲霄的大樹,樹身略傾側,主幹已折斷,但樹梢的分枝卻蒼翠碧綠,搖曳多姿,為阿里山增添了不少魅力。樹高約52米,樹圍約23米,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虯勁蒼鬱,被人們尊為 “阿里山神木”。

  神木約生於周公攝政時代,故又被稱為“周公檜”,據推算它已有2300多年高齡,是亞洲樹王,僅次於美洲的巨樹“世界爺”。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現在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

  在周公檜的東南方有一棵奇異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後榮,重複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橫倒於地的第一代枯乾,樹齡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殼殘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則枝繁茂盛。

  6、帝王樹--位於北京門頭溝區潭柘寺內

  北京潭柘寺的大殿前,有一棵銀杏樹。這棵樹植於唐貞觀年間,樹齡已過千年。高達40餘米,直徑4米有餘,胸幹周長9米,遮陰面積達600平方米,要六、七個人才能合抱。相傳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繼位登基,就從此樹的根部長出一枝新幹來,以後逐漸與老幹合為一體。乾隆皇帝來寺遊玩時,御封此樹為“帝王樹”,這是迄今為止,皇帝對樹木御封的最高封號,其職位遠在著名的“五大夫松”和“遮蔭侯” 之上。

  六十年代初期,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到潭柘寺遊玩時,曾手指著帝王樹上東北側一根未與主幹相合的側細幹,對負責接待的人戲說:“這根小樹就是我,因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長成歪脖樹。”

  相傳,這棵“歪脖”銀杏樹,是為了與“帝王樹”相配而後來補栽的,故稱為“配王樹”,也稱為“娘娘樹”。不過據當代科學研究發現,這兩棵銀杏樹都是雄性,因而不能結果,所以永遠都不會有“太子樹”了。

  7、章臺古梅--在湖北荊州市太師淵章華寺內

  矗立在章臺寺(現名章華寺)院內大雄寶殿前方的這棵楚梅樹,與浙江天台隋梅、湖北黃梅縣江心古寺的晉梅、浙江杭州大明堂院內的唐梅、浙江超山報慈寺前的宋梅,並稱為我國5大古梅。相傳,這棵梅樹是楚靈王所植,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樹齡,可稱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梅樹,享有“中華第一梅”、“天下第一古梅”的稱號。

  相傳,這裡曾經是楚靈王與他的妃子們享樂所用的後花園,園裡種有一片佔地四十多畝的梅林。但隨著歷史演進和時代變遷,最終存活下來的梅樹只剩這一棵了,而且至今都還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生機蓬勃。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也享受著無數善男信女們的香火。

  每年臘月,滿樹的臘梅盛開,香飄百米,吸引不少遊客前去觀看,感受它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可稱得上是一道靚麗的奇景。清人李葆元曾有《章臺古梅》詩云:“香凝白雪爭千載,影瘐江南剩一枝。”

  8、天下第一銀杏樹--位於山東莒縣浮來山上

  莒縣浮來山上有座名為定林寺的千年古寺,有一顆樹齡3500年以上銀杏樹。傳說為東周春秋時期齊國和莒國國君會盟時栽下,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被譽為“天下銀杏第一樹”。這棵銀杏樹生命力極強,至今仍枝葉茂盛,樹高24.7米,胸圍15.7米,有“七摟八乍一媳婦”之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女子倚樹而立,暫避風雨。恰在此時,一遊客想實地測量一下銀杏樹的周粗,便從女 子的一側量起,量了七摟,又乍了八乍,那女子仍未挪動。遊客不好再量,於是就有了“七摟八乍一媳婦”之說。1500年前,這棵銀杏樹還曾與中國古代文學家劉勰為伴。劉勰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評論家,他在這棵大樹下的小樓裡寫出了著名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

  9、天馬河古榕--在廣東新會縣城郊天馬村天馬河中

  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河的河心沙洲島上,有一株500多年曆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高約15米,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生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幹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

  這是一株枝葉婆娑、根莖相連的巨大古榕樹,覆蔭面積達1萬平方米,籠罩著20多畝的河面,四面環水。數以千計的白的、麻的和灰的鷺鷥棲息其間。白鷺、麻鷺日間覓食,夜間歸來。灰鷺夜出,早晨歸來。漫天鳥群翱翔迴旋,怡然自樂,故又名雀墩。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裡遊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因以得名。現在樹旁設有觀鳥亭,闢為天然公園。

  10、世界柏樹王--位於西藏林芝

  此樹位西藏林芝 ,樹高50米,胸徑5.8米,至今已有2600多年樹齡,傳說是苯教開山祖師辛繞米保的生命樹。從根部向上主幹被分為三根支幹直衝雲宵 。此樹位西藏林芝,近2600年的樹齡,世界樹王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