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七歲能辭章是真的嗎
李賀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世稱之為“詩鬼”,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詩佛”王維齊名。他在詩歌方面的傑出造詣,與他個人的天賦有關,可見《新唐書》對他的描寫。
李賀畫像
李賀在詩歌領域可謂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歲能辭章”。他的詩才已經開始傳播,當時著名的大文豪韓愈和皇甫湜聽說後並不相信,於是兩人就聯袂前去一探究竟。他們見到李賀後,就出題讓他寫詩,李賀不慌不忙拿起筆就寫了一首,就是後世極為出名的《高軒過》。
這首詩共十四句,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描寫了兩位大人來時的穿著、馬匹、神態等,旨在說明他們的氣派。李賀上去迎接,發現是皇甫湜和韓愈,就盛讚兩位,一個是“東京才子”,一個是“文章鉅公”。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還是誇獎兩位大人,說他們才氣和學識淵博,筆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彌補上天造化的不足。後四句為第三部分,寫的是自己,說自己是“龐眉書客”,是窮困失意的但也胸懷大志頗有抱負,所以希望兩位大人可以提攜和幫助。
作為一首應酬詩,李賀的這首《高軒過》是非常成功的,他也因此得到了韓愈兩人的器重,之後多次對他伸出援手。不過後來也有人對這首詩的創造時間提出質疑,現在一般斷定,它不是李賀七歲所寫,而是他二十歲所作。
李賀的的詩詞全集
李賀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與李白、杜甫、王維等人齊名,而他的詩被稱為是“長吉體”,繼承了楚辭、漢樂府的遺風,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奇詭、語言瑰麗。
《雁門太守行》
李賀傳世的詩作有許多,比如《雁門太守行》。據說這首詩,是李賀拜見韓愈時所遞上的試卷的第一首,韓愈看後也十分欣賞。題目是古樂府曲調名,題材是邊疆戰爭。
首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兩句常被後世稱道。它一方面是寫景,黑雲襲來,又突然一道陽光從雲縫中射出;另一方面更是敘事,是兩軍交戰前的對峙,敵軍壓進欲要攻城,來勢洶洶,而守城一方嚴陣以待,氣勢如虹。以黑雲和日光來分別烘托戰爭雙方,這想象和描寫手法,堪稱世間少有。而頷聯則是雙方已經鏖戰,角聲滿天從白晝到黑夜,而鮮血如胭脂一般在夜色裡凝結成紫紅色,奇特的景物描寫手法從側面烘托了戰爭的慘烈。
頸聯寫援軍到達,想要擊鼓助威,可是夜裡霜凍太重,連戰鼓都擂不響。敵軍人數眾多、我方死傷慘重、天氣極其寒冷,如此的困難之下,將士們仍然士氣低迷,因為要報答君王的恩遇,已經視死如歸。這樣的報國之志,也正是詩人李賀所願。
整首詩,尤其是前四句,非常好地體現出李賀詩奇詭的想象和瑰麗的語言。以黑雲、金日來想象對戰雙方,描寫慘烈的戰爭卻用到了黑、金、胭脂、紫等豔麗的色彩,非李賀其他詩人做不到。
唐代詩人李賀為什麼被稱為“詩鬼”
唐朝李賀也許算不上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他可以說是最不幸的詩人。身懷詩才卻一生不得志,27歲就早早駕鶴西去,這應該是後世被稱他為“詩鬼”的原因之一。
李賀畫像
首先,這個稱號是對李賀在詩歌方面天賦的肯定,所謂“鬼才”。據說他七歲就能寫詩,已名動京城。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訪。於是,兩人給李賀出題,他也不緊張,拿筆就寫下了一首《高軒過》,先說兩位大人來時多麼氣派,在盛讚他們的學識和地位,最後說明自己的處境和抱負。雖然現在認定這首詩是李賀二十歲時所作,但也能說明他年少有詩才,聲名遠揚。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賀一生卻十分不幸,懷才不遇仕途不順,使他悲憤,二十歲就已經“一心愁謝如枯蘭”;之後妻子的早逝,又加劇了他的感傷。最終李賀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賀是極具想象力的浪漫主義派,他的詩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同樣如此寫詩的還有“詩仙”李白,與他不同的原因在於李賀詩歌的感情多是悲傷、苦悶的,這與他的境遇和性情有關。因此,李賀可以說是向死而寫詩,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間,“詩鬼”名副其實。
此外,“詩鬼”之名與李賀本人的長相大概也頗有關係。據記載,李賀長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說是醜陋,身材纖細瘦弱,幾乎長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長像雞爪。這不像鬼,像什麼呢。
李賀的致酒行原文及譯文
《致酒行》是李賀的一首七言樂府詩。據說,這首詩是李賀在被人陷害不得參加進士科之後,回家途中,借酒消愁時所寫,因此全篇描述的是詩人與主人飲酒對話的內容,主要是在抒發自己的悲憤之情。
“雄雞一聲天下白”
開頭兩句,寫詩人喝酒時,主人給他勸酒,並且祝他長壽。第一句的“零落棲遲”,明確地表達出詩人遭到陷害後的潦倒和落魄。三四句,借用了主父偃的故事,以他的“困不歸”來比自己,境遇相似都是潦倒在異鄉,而家人折柳思念自己的想象,更是加深了這種淒涼之感。這兩句像是詩人憤憤地在對主人描述自己的遭遇。
之後四句,則是主人聽到詩人的遭遇後的回應,也就是致酒的話。主人也借用了一個典故,同樣困頓的馬周當年客居新豐,不僅“無人識”還遭到了別人的侮辱,境遇甚至更加糟糕。可是他坦然面對,後來憑藉“兩行書”,從而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主人的話其實就是在勸詩人看開一時的困厄,積極面對,抓住機會從而功成名就。
全詩最後四句,是詩人聽後的感慨。詩人表示自己原本是“有迷魂招不得”,現在聽了主人的一席話,感覺就像是早晨雄雞叫了一聲天下就亮了一樣幡然醒悟。詩人的雄心壯志也回來了,認為少年就應該有凌雲之志,不能一蹶不振,自怨自艾。最後兩句一反之前的沉鬱淒涼,變得激昂向上。
李賀被人們稱為“詩鬼”嗎
李賀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後世對其評價很高,加上他的自稱,他有不少的稱呼,其中不少與李賀的生平事蹟有關,也有些是對他詩歌成就的讚賞。
李賀畫像
李賀字長吉,所以稱為李長吉。他祖籍隴西,生於生於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三鄉),因此他又有了隴西長吉、李昌谷的稱呼。此外,李賀雖然從小家境貧寒,但祖上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鄭王李亮,所以他有時也自稱“唐諸王孫李長吉”。李賀一生仕途不順,有三年時間任從九品的奉禮郎一職,這是他後來除軍隊幕僚外唯一的官職,所以他也被稱為李奉禮。他還有一個自稱是源於他寫的《高軒過》一詩,他在詩中寫自己是“龐眉書客”。
以上的稱呼都是源自李賀個人的生平,而作為一位詩人,李賀是以詩歌著稱,所以他的另幾個稱呼是對他成就的肯定,在後世更為出名。
比如,“鬼才”和“詩鬼”。說李賀是“鬼”有許多原因,李賀是浪漫主義詩人,詩歌常常涉及神仙鬼怪,而感情卻非曠達清遠,多是悲傷苦悶的,因此,李賀可以說是向死而寫詩,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間。與他相對的就是,“詩仙”李白,同樣是浪漫主義,區別就在於感情色彩上。
此外,李賀也被與李白、李商隱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三人都姓李,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先於李賀,而李商隱又晚於他。將李賀與這兩位詩人並稱齊名,本身就對他的肯定和讚譽。
李賀的詩集全集
李賀的詩歌因為他獨特的風格而被後世稱之為“長吉體”,在詩壇中獨樹一幟,影響極大。李賀雖然英年早逝,但作品不少。據記載,晚唐時李賀的詩被整理成集,共233首,而宋朝以後流傳至今共四卷220首。
《李憑箜篌引》
就內容和題材上來說,李賀的詩可以分為四種。一為借古諷今,他所處的中唐已經開始衰敗,藩鎮割據、朝政腐敗、百姓疾苦,這樣的國家和社會現狀,主要是李賀為官時所作,他看在眼中寫在詩裡;二為發憤抒情,他一生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因此內心憤懣不滿,李賀的這類詩歌既有積極豪邁的也有消極抑鬱的;三為神仙鬼魅,這是他想象力和浪漫主義的體現,而李賀以此常常抒發神鬼的虛假和生老病死的必然,多寫鬼怪也是他不稱為“詩鬼”的原因之一;四為詠人或詠物,實則是抒發自己和反映現實。
李賀的詩受到了楚辭、漢樂府詩、李白杜甫詩等人之前詩歌的影響。這一方面,李賀大多寫古體詩,尤其是樂府詩,卻很少寫當時的近體詩,據說流傳至今他沒有一首七言的律詩。此外,他較少寫長篇,多寫短篇詩歌。另一方面,李賀的詩想象奇特,語言瑰麗。奇特體現在他對神怪的描寫以及比喻擬人方式的特別,而瑰麗則是因為他常常可以推敲熔鑄自己的語言。
李賀的代表詩有許多,出名的有《夢天》、《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南園十三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