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邦的手下謀士作出多大貢獻 項伯為什麼幫劉邦

由 公羊淑軍 釋出於 經典

劉邦的手下

劉邦的手下成分比較複雜,有出身貧苦為人料理喪事的周勃,有市井屠狗的樊噲,有商販灌嬰,有強盜彭越,有監獄小吏蕭何曹參,有起義領袖英布,有亡國貴族張良,也有少年壯志轉投過來的韓信陳平。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

就這樣一群人在劉邦的手下被劉邦盡其才物盡其用,為劉邦的大漢霸業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張良:劉邦的重要謀臣,參與了鴻門宴、楚漢決戰等重要事件,最後被呂后強行留在長安病逝。蕭何:相國之才,有著一套獨有的安撫天下得才能,戰爭時期是劉邦軍隊後勤的重要保證。曹參:曾經不過沛縣的獄卒小吏,卻有將相之材,武能百戰建功,奪下二國一百二十餘縣。文能治國安天下。樊噲:劉邦的貼身侍衛,勇猛異常,數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鴻門宴上食生肉以據項王,是劉邦手下重要戰將。周勃:同樣是開國名將,曾擔任文帝相國,其子周亞夫也是漢朝的註明戰將。韓信:最著名的事件是胯下之辱和多多益善,統兵打仗可以說是戰神一樣的人物,但最終成也蕭何敗蕭何。陳平:與韓信一樣在項羽哪裡不的重用,壯志難酬,轉而投到劉邦麾下。在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叛亂中發揮重要作用。彭越:與劉邦垓下會師,逼得項羽烏江自刎,是楚漢決戰的重要力量。後來被劉邦借反叛罪名剷除。英布:楚漢決戰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樣以反叛罪名被劉邦剷除,死後肢解八塊分葬。

當然這只是主要人物,還有很多類似曹無傷酈食其等一類人劉邦手下未盡列出。

項伯為什麼幫劉邦

鴻門宴素來便成為了不懷好意的代名詞,然而當時的劉邦卻能有驚無險地平安赴宴,最終在天羅地網中成功解圍逃脫將此宴會作為一個轉折點,至此反敗為勝,與項伯私自暗助劉邦是脫不了關係的。

項伯夜訪劇照

那麼項伯作為項羽的部下,為何不幫侄子而要暗助劉邦呢? 當時項羽部下的范增執意要殺劉邦,認為此時若留其活口日後必有大害,於是設下鴻門宴,為的就是將其斬草除根。而此時在劉邦軍中做事的張良是項伯的生死之交,對他有救命之恩,於是項伯連夜趕赴劉邦軍營中向張良通風報信。劉邦知曉此事後,使其向項羽傳話表示自己無心反叛,正等待項羽入關。劉邦還順勢與項伯定下了兒女親事,像對待兄長一般禮待項伯。項伯應允告別後,返回軍中以劉邦為項羽打下關中有功之名相勸項羽不可違背道義將其殺害。 後來項羽出於四面楚歌的境地,項伯雖然作為項羽的叔叔地位較高,但在楚軍中也並無什麼威望和實權,最後也不例外的投靠了劉邦。無論是最初的處於對張良的情分,演變成與劉邦之間兒女親家的聯姻,項伯雖然為人沒有什麼才能,但也感受到了劉、項之間的區別,項羽為人粗莽自負,沒有什麼遠慮,而劉邦卻能禮賢下士,大有抱負,且在鴻門宴中脫險逃出,日後定有大作為,想必若是投靠於他,項伯也更能得到厚待。 不過當時通風報信的項伯應該也不會想到自以為的仁義善舉會改變日後劉項之間的局面,造成項家全軍覆滅的境況。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的功臣將領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於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

劉邦影視劇照

劉邦上位後,便開始殺害項羽舊部歸降於他的將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犧牲的功臣。

第二年,韓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貶官入獄,5年後,皇后仍舊心中不甚惶恐,遂將其騙至長樂宮殺害,且慘遭株連滿門抄斬。

此後,劉邦不斷殘害功臣賢將,唯恐其部下為異己叛變,令朝中人心惶惶,當年為其開國打天下的將士們四下尋活路,韓王信生怕自己也難保生命,索性投降於匈奴求一活路,誰知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同樣因恐懼降於匈奴的還有漢高祖的老鄉盧綰,二人患難與共,在劉邦逃亡時便陪同他直至稱帝,受封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無奈,最後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忠於劉,劉邦聽聞此事後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

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倖免,於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

正是如此,在漢朝建立後,短短几年時間裡,當初生死追隨在劉邦身旁徵戰的功臣紛紛死在他的手下。


劉邦的謀士

劉邦為人出生貧寒,不善生計,甚至不懂兵法,但最終卻能稱霸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是與其禮賢下士,選賢舉能,善於用人、信人有著極大的關係,正因如此才吸引眾謀士將領紛紛為其忠心、效命、打天下。

楚漢傳奇張良劇照

說到劉邦身邊的謀士,首推張良。張良是被秦國剿削的韓國舊貴族,因此對秦懷恨在心,一心復仇。張良神機妙算,為人深有謀略,辦事運籌帷幄,對事態軍情把握得極準,劉邦的大多數有轉折意義的計謀幾乎都出自張良之手。 蕭何,善於制定法令法規,嚴整軍紀軍風,慧眼識英雄,看人極準,是劉邦極佳的協理助手,在戰爭時期將後勤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楚漢戰爭、政策制定上有重要作用,後任宰相。 而韓信則是軍事異才,甚通兵法戰術,用兵打仗堪稱出神入化,十分驍勇,為劉邦打下無數城池,戰功赫赫,但缺乏政治頭腦,因為威脅到劉邦的政治目標,因此在建國後最後沒有落得好下場。 以上就是著名的漢初三傑,除此之外,還有智者陳平,頭腦十分靈活聰明,能在危難之時極短時間裡想出解決方案,但在深謀遠慮上不如張良有遠見。 樊噲是早年便與劉邦出生入死的鐵桿之交,一直追隨劉邦,早年以賣狗肉為生,帶兵打仗十分驍勇,雖然文化素質與謀略不足,卻提出了還軍霸上的想法, 還有曹參,堪稱蕭何後的第二宰相,在治國制策上也深有政治才能。 這些功臣,或勇或智,都在劉邦統一天下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劉邦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自出生到起義,再到建立漢王朝稱帝,其一生帶有些許神話色彩,也歷經了各種危難境況,除了挪祖墳、斬白蛇、鴻門宴等耳熟能詳的典故之外,還流傳著一些生活中的軼事,下面就來講一個劉邦與狗肉的故事。

劉邦影視劇照

劉邦小市民出生,家境貧寒,生性無賴好吃懶做,不善謀事生計,如今的碭山狗肉也正是因劉邦而出名的。 當年劉邦在沛縣當泗水公時尤其愛吃狗肉,在家中吃夠了便到街上去賣狗肉的商戶家中去吃,將各家各戶都吃遍了,尤其偏愛樊噲家的狗肉,於是常常光顧。但劉邦並無錢付賬,於是常年累月下來賒賬,便欠了樊噲一大筆狗肉錢。 起初,樊噲視其為瘟神一般,但礙於其是亭長不好怎樣做,於是就四處躲避他,將店鋪搬到泗水河的對岸,誰知劉邦仍舊千里迢迢渡河來吃狗肉,令樊噲無可奈何。 但也正因如此,劉邦作為亭長常去光臨樊噲的狗肉鋪,就如活廣告一般將樊噲的生意帶領得日益興旺了,二人還因此成了好朋友。 後來各地紛紛叛亂反秦,此時劉邦在外逃往,沛縣令派樊噲與劉邦取得聯絡,將之召回令其把權。此後,劉邦起兵造反,勢力逐漸擴大。劉邦拿下關中後由於貪戀咸陽城內的金銀財寶,沉迷美女無心起義,樊噲見狀便與張良一同多次規勸,劉邦才接受其諫言。且在鴻門宴中,樊噲也為劉邦出謀劃策最終解圍使其全身而退,前後始終追隨在他身邊。於是後人將他們的關係稱為狗肉朋友,並將討債戲稱追狗肉帳,不僅劉邦家鄉吃狗肉的習俗蔚然成風,碭山狗肉也因此得名。

對劉邦的評價

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建國君王,是漢民族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對華夏文化起著奠基與開拓的作用,推進了社會的統一與發展。

漢高祖劉邦

然而劉邦有著一個十分複雜的人物形象,早年間他出生貧寒卻好吃懶做,不善謀事生計,整日如無賴般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但劉邦為人情商極高,脾氣性情溫和善良,樂於助人,且喜愛四處廣交朋友,胸懷寬廣豁達,行事仗義,有責任心,有領導者風範,有威信能令眾人臣服。 劉邦能出生草民,最終立國稱王,不得不與他的深謀遠慮有關係。劉邦善於用人,善於籠絡人心,以威信使人忠於他為其效命。劉邦一雙慧眼,看人極準,懂得將每個人的才能在正確的領域發揮得淋漓盡致,且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懂得選賢舉能,並且能夠信任部下,懂得以最好的方式駕馭部下。 此外,劉邦具備極強的政治天分,懂得忍辱負重,目光長遠,能在危難之時不謀小利,放長線釣大魚,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懂得洞悉社會現狀、民心百態,最終稱王稱霸固有其因。 劉邦登基後,加強統一,穩定統治,採取寬鬆的社會政策,減弱百姓的徭役負擔,發展文化、經濟,營造了文雅、大度的社會風氣,改善邊境關係,促進了社會的強大,改善百姓生活,深得民心。 但劉邦晚年為人多疑猜忌,誅殺了眾多當年打天下的功臣良將,令人心寒。 劉邦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偉大政治家,其在歷史上的名望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都是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