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天文學家張衡是哪個朝代的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 出生在南陽的一戶官宦世家。他是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發明家、製圖家和地理學家。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但在張衡幼年時候,家境並不好,甚至一日三餐得靠親友資助。
張衡雕像
正是因為這種貧困的生活,使得他能夠接觸到社會底層的勞動群眾,也在之後為他在天文學的方面帶來向上的影響。他在數學、地理等方面也有驚人的才學。
他認識到並指出月亮其實是不發光的,月光只是日光的反射。除此之外,他還正確地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張衡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等機械。
張衡是個偉大的才人。他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更是出名。張衡為歷史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對社會的貢獻,便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而且還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可見張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並被後世稱為“科聖”。
張衡的成就或許與他出生的朝代有關聯。但更多的是他努力的結果,無愧為“科聖”。
張衡博物館的地理位置詳情
張衡博物館,建於八十年代末,佔地16000多平方米。位於我國河南省南陽市北郊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北隅,由張衡墓園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是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我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衡博物館圖
張衡博物館為公益性免費參觀建築,開放時間為每週的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週一閉館),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館內珍藏一千餘件文物,著名景點有漢闕、山門、門房、拜殿、角樓、石像生、渾天儀、地動儀雕塑等,為了讓遊客更好更深入的瞭解張衡,其內還有《張衡生平成就展》。詳細介紹了“南陽五聖之一”張衡生平,傳說他生於此地葬於此地,為人“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也因此成為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他的諸多發明中,渾天儀和地動儀最為有名。數千年來無數科學工作者為其痴迷,雖然後來佚失,但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展開了復原工作,終於在五十年代製作成功。
為紀念張衡,國家批准建設張衡博物館。在張衡墓前,還留有著名學者郭沫若的碑文。郭沫若稱讚張衡說:“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每年張衡博物館都會開展張衡誕辰紀念系列活動,往來遊客絡繹不絕。
張衡製做渾天儀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張衡製作的渾天儀,是一個演示星球執行軌跡的表演儀具。外形如同球形,因張衡主張渾天之說,所以稱為渾天儀。從古時的記載中可得知,張衡做的渾天儀跟現在的天球儀一樣。渾天儀赤道黃道皆印上二十四節氣。渾天儀包含渾儀和渾象,渾象是由鑲赤道,黃道,星宿,恆穩圈,恆顯圈的大圓球組成的。渾天儀裡面有望管可以測旦,定昏,天體赤道和夜半中星。
渾天儀復原圖
渾天儀的北極南極有根可以轉的極軸。球形外圍中間有一條水平環代表地平。有夾著北極軸南極軸並水平的雙環,而雙環中間就是子午線,可觀測地面。轉動星球的時候,高於地平環的星體即是星出,剛好到子午線的就是星中,而未達到地平環下的就是星沒。天球中一些星星是在地平環上轉動不會落下,這部分以一個北極做為圓心,小圓的半徑為緯度,古時候稱為內規。同時又以南極做為中心,把小圓半徑的緯度做為外規。在外規內的天區永不會高升到地平以上。
渾天儀上共有太陽,月亮,五星七個天體,和球體同時升起降落終日運轉。要複製這麼多複雜的運動當然不是古代的水平技術能達到的,所以一般就是依附在球體上並且可以用手移動的附加物。這些移動可以讓太陽,月亮,五個星星和真正天空中的執行一樣。
寫到這裡,我不禁在想,渾天儀構思如此巧妙精密,不知道耗費了張衡當年多少心血。
關於張衡的電影有哪些
中國電影張衡,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上映,主演許還山。電影體現了張衡才華橫溢卻淡薄名利不重仕途,一心熱愛科學執著鑽研的偉大精神。
張衡電影劇照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博學多才,刻苦鑽研,為我國天文,地震,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幼年家道衰落,因此接觸民間真實困苦,給他堅持為民造福追求科學的思想帶來了積極影響。
電影主要講述張衡寫了著名的《二京賦》,名滿京華,受到昭官,卻不為名利,不重仕途,不迷女色,一心追求科學真理,與好友一路尋師訪友,無奈封建矇昧,人心歹毒,被捲入階級權利鬥爭之中,卻仍然執著鑽研追求科學,守護真理,為減少百姓受地震災害,製造預防地震的地動儀的故事。
電影未婚妻蘭竹被逼婚上吊而死,摯友崔瑗自願代替張衡下了牢獄,工匠車羽被當妖人祭神,張衡被革職離京,太史令桓震熱愛科學的老人出生相助,透過這些烘托張衡所付出和堅持的種種不易,著重刻畫張衡追求科學的執著鑽研精神。
服裝器物非常精緻,古典韻味十足,考據嚴謹,劇本細節處理,有戲劇張力,傳統的君子小人之爭也拍得引人入勝。雖然愛情線比較粗糙,拍攝時代感強,內容設計略有不足,但電影主旨體現的對科學對正義的追求很觸動人心。
張衡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比起當代各種浮誇虛空沒有靈魂的電影,這恰是一劑正氣十足的精神良藥。
解密張衡的地動儀有幾條龍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精通天文、歷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地動儀圖
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傑出的改進了渾天儀,利用了齒輪的系統把渾象與計時漏壺之間很好的把握了起來,聯絡在一起,從而能夠在以我們從室內的角度去有效測看和計量恆星的位置。
張衡創造出來的的地動儀,發明於元嘉元年,也就是在公元132年,相傳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所作的的一件撼動的大貢獻,如圖可以看出,這個地動儀是用銅鑄造而成的,從外觀上來看非常像一個酒樽,它的中間是有一個都柱,也就是所說的震擺,在都柱的周圍,排列著八個方向的機械,而外面則鑄造了八條銅龍。
這個地動儀外面的八條銅龍,是有著系統科學的排列的,它是按照了八個方向來進行排列,我們從順時針方向來看,分別是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並且是與地動儀內部相銜接而成的,並不是獨立得,在每一條龍嘴裡都銜著一枚銅球,而銅球幣則是根據所在方向來動,會落在它下面排列的銅蟾嘴中,憑聲音就可以去判斷地震的方向。就是說,在地震時,“都柱”在撥動著小球,而小球去碰撞控制龍口的那些機關,這樣使得龍口張開。
由此看來,張衡發明創造的地動儀是有八條龍的,這八條龍不僅讓內部與外部構造上有一個非常巧妙的銜接,而且可以比較準確的預測地震。張衡的這項創造震動了古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天文學家張衡有哪些資料
張衡作為我國東漢時期最傑出的發明家,天文學家以及文學家,長久以來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所以關於張衡的具體資料可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
張衡畫像
張衡,後世尊稱為科聖,木聖,生於公元78年。幼年刻苦好學,16歲時即四處求學。到洛陽時,進入了當時學府的最高殿堂太學深造,在這裡他如飢似渴地讀盡了的當世典籍,並遇見了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崔瑗,兩人一見如故,互相交流學識,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盛邀,出任文書職位。
十一年後,張衡受漢安帝之召,進京官拜太史令。這期間張衡構思出了很多被世人所矚目的偉大發明。最著名的當屬地動儀和渾天儀。這兩個儀器數構思巧妙,做工精美,千百年來,被人們反覆研究,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工作者。
張衡在文學方面也有出色成績,十年磨一劍,著成《二京賦》,文辭優美,意義深遠,是漢賦的傑出代表,被人們傳唱甚久。
公元133年,剛正不阿的張衡遭到眾多宦官誹謗,憤而作《思玄賦》,抒發自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情操。《思玄賦》寓意高遠,超塵脫俗,是張衡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139年,張衡辭官,告老還鄉,不久之後病逝。張衡走完了自己光輝壯麗的一生。他的一生髮明無數,著作無數,在科學界,文學界,天文學界,數學界都做出了永難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