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藝術家鄭板橋畫竹的故事
鄭板橋一生最喜歡畫竹子,關於鄭板橋畫竹的故事也有很多,這些故事雖然有些我們無從考證,但是確實為鄭板橋這個人物增色不少,也為鄭板橋作品的由來增加了更多的故事色彩。關於鄭板橋畫竹的故事,有一個比較有意思。
鄭板橋畫竹作品
李嬋和鄭板橋外出到鎮江,金山寺的大和尚知道了就給李嬋送了請帖,沒有給鄭板橋。於是李嬋就想鄭板橋炫耀,鄭板橋說我們一同來,那麼明天一同去,我沒有請帖就裝扮成你的書童吧,李嬋也同意了。
第二天兩個人就來到了金山寺,李嬋知道金山寺的大和尚叫自己來就是求自己的墨寶的,於是就到了內屋,想為大和尚留下墨寶。這時候李嬋想捉弄一下鄭板橋,於是就讓鄭板橋給自己磨墨,鄭板橋笑嘻嘻的就開始了。
就在鄭板橋給李嬋遞毛筆的時候故意將筆掉在了紙上,李嬋非常生氣,就說這沒法寫了,你來寫吧。大和尚看到自己珍貴的紙竟然這樣就被一個書童浪費了,真是可惜,但是面對李嬋他又不好意思發火。
鄭板橋說自己不會寫,就畫一下吧。於是就在紙上開始作畫,不久以後就畫好了一幅竹子,還在上面蓋了自己的印章,大和尚看著竹子栩栩如生極為喜歡。當大和尚看到印章上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鄭燮的時候徹底驚呆了,趕緊道歉並讓小童為鄭板橋上好茶。這就是鄭板橋畫竹的故事。
鄭板橋故居在哪裡
鄭板橋是有名的畫家、詩人以及文學家,他的故居在江蘇省興化市的東城外鄭家巷。這個故居是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鄭板橋所建設的。
鄭板橋故居
該故居的格局是呈現的是坐北朝南式,前後兩處都有門可以自由進出,並且有著設計成坐北朝南式樣的三間正房,在裡面還有著三間較小的房子,分別為門樓,廚房和書房,很符合清朝建築風格的特點。
如今鄭板橋故居已經成為了一個專門收藏各種名家書畫的專業博物館,在裡面收藏著很多大家人物的精品佳作,其中鄭板橋的書畫作品就有著33幅。在鄭板橋故居的書房旁邊還種植著生長的鬱鬱蔥蔥充滿生機勃勃的竹子,此竹子的種植位置透過書房的窗戶剛好看到。故居里面放置著許多鄭板橋先生所使用過的一些東西,如一些生活用具和一些鄭板橋先生書畫作品的複製品以及一些研究人員對於鄭板橋先生熱研究資料等。
年都會有著一些書畫大家們來到這裡聚集,在這裡舉辦一些關於鄭板橋的書畫展覽,展現鄭板橋先生一生的經歷和成就。該故居經由多年的發展已經破舊,在1983年的時候,經過人工的修繕之後,已經被國家納入了市級文物保護的範疇。現如今有著專人打理。
鄭板橋故居陳設簡單質樸,貼近大自然,透過對鄭板橋故居的觀察,我們就可以知道鄭板橋是一個簡樸,談泊名利之人,正如他筆下的竹一樣,謙虛淡泊。
清代畫家鄭板橋的故事
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藝術家,他一生為人豁達,雖然也曾做過官,但是官位很小,只做到了縣令。但是對於這樣一位藝術大家,從來不少文人軼事,關於鄭板橋的故事也不少,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鄭板橋在做官時候遇到的事情。
鄭板橋畫
話說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的時候,有一天正在衙門中辦公,他的差役傳報說自己的知府大人來了。知府大人是鄭板橋的上級,如果換了別人,早就馬上出去迎接,極盡阿諛奉承了,但是鄭板橋並沒有這樣做。
原因是這位知府大人的出身並不好,他並不是舉人出身,而是捐班出身,所為捐班是清朝時候的一種做官渠道,說白了就是用錢買來的管。而這個知府大人還不通文墨,肚子裡實在是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所以鄭板橋對他是看不起的,就沒有出去迎接。
這自然就讓知府大人很不高興了,隨談看不起這位知府大人,但是還是需要找到的,於是鄭板橋就擺酒招待知府大人。在酒宴上,知府看著鄭板橋就生氣,這個時候恰巧差役端上一盤河蟹,知府知道鄭板橋才學過人,就想羞辱他,於是讓他以河蟹作詩。
鄭板橋當然知道知府大人這麼做的意思,於是就吟道:八爪橫行四野驚,雙螯舞動威風凌,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姜醋伴酒吟。不但做出了一首好詩,還趁機諷刺了知府大人毫無才學的本性,實在是大快人心。這個鄭板橋的故事讓很多人都對鄭板橋的智慧折服。
鄭板橋所繪畫的竹子
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藝術家,他不但在書法和篆刻等多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的造詣更加出眾,這也奠定了他在我國古代藝術上的地位。鄭板橋的繪畫作品包含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多的就是竹子,鄭板橋的竹子是現在最為有名的。
鄭板橋的竹子作品
梅、蘭、竹、菊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畫家喜愛的繪畫之物,因為他們代表著不同的風格,所以被稱為國畫四君子。其中竹是很多人喜歡的,但是能做好的並不多,而鄭板橋的竹也彌補了這項空白。
竹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的歡迎,就是因為竹子象徵氣節,竹子的氣節就是清高!這對中國文人來說是最符合的,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對於讀書人來說這也是一種精神支援。
鄭板橋的竹子是一種另類,鄭板橋對於竹子的喜愛也達到了一種境界。鄭板橋一直對竹子情有獨鍾,一畫就是四十年。鄭板橋還寫過一首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鄭板橋在畫竹子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對畫竹子的一些見解,他認為畫竹子要有三重境界“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鄭板橋在畫竹子的時候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一般不注重寫神,往往注重的是寫生,他認為要想畫好竹子,只要你能將竹子的生畫出來,那麼竹子的神自然也就出來了。
鄭板橋如何愛子
鄭板橋愛子說的是他疼愛他晚年才德的兒子小寶。鄭板橋五十二歲的時候才有兒子,取名叫做小寶,就是像他的寶貝一樣,他很喜歡小寶,但是沒有過度溺愛他,而是好好地教育他,教他做人的道理。
鄭板橋愛子圖
鄭板橋在外地做官,不方便帶上小寶,就把小寶留在弟弟鄭墨那裡,由弟弟代為照顧,鄭墨知道小寶對於哥哥意義非凡,就對小寶很好,小寶有時候會欺負附近的小孩,還稱自己的父親是大官。後來鄭板橋知道這件事情,連忙寫信給鄭墨,說的是我不惑之年才得到小寶這個孩子,我很愛他,但是愛比教育更重要,意思就是請弟弟嚴加管教,不能放縱他。
後來小寶帶在鄭板橋身邊親自撫養,有年正好鬧饑荒,家家都沒有多餘的糧食,小寶一直嚷著餓,小寶的媽媽就把一家人省下來的玉米窩頭給了他,小寶很高興拿在手裡,還沒來得及吃,在門口的時候看到有個小女孩也是餓得不行,看見他手裡的窩頭就兩眼發光,小寶想都沒想就把手裡的窩頭分些給她,鄭板橋正好看到這一幕,非常高興,表揚了小寶。
鄭板橋臨終的時候,叫小寶到床前,讓小寶去做一個饅頭給自己,等小寶做好饅頭回來,他已經去世了。小寶放聲大哭,突然看到父親為他留下的字條,上面寫的是做事的時候不要怕流汗,吃東西要吃自己的才能心安,自己的事情靠自己,靠天靠地靠其他人幫忙,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漢。
鄭板橋愛子並不是一味的溺愛,他在寵愛和教育之間把握的非常好,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明智的父親。
鄭板橋知濰縣做官
鄭板橋是我國清朝著名的藝術家,他的一生給他帶來千古留名的就是他的藝術作品,而實際上鄭板橋在乾隆年間做過官,並且還是一位清官,在他的治理下,他管理的地區可謂百姓富足,生活良好。下面來介紹下鄭板橋知濰縣的故事。
鄭板橋畫
鄭板橋在山東的濰縣做過知縣,這就是鄭板橋知濰縣的關係。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大官,但是鄭板橋在濰縣的時候卻做出了巨大的成績。鄭板橋調任到濰縣的時候,那裡正在鬧災荒,百姓已經到了生死邊緣,人們甚至易子相食。
鄭板橋奉命來到這裡後,實施了很多政策,他首先開設粥場賑濟災民,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但是受災人數太多,於是鄭板橋又召集受災的人修築城池和水利,再用他們的勞動換取糧食,這樣不但加固了城防,還解決了流民問題。
同時他查處那些趁機作亂的人,保證了當地社會的穩定。糧食不夠他就請城中的富戶開倉賑糧,如果有人不從就逼迫這些為富不仁的人交出糧食或者將他們的糧食扣押。在他的努力下,當地平穩度過了災荒。
而他在為政上處處為民所想,在很多方面都幫助過老百姓,所以他深受百姓的愛戴。但是他為人正直惹怒了上級,於是只好稱病辭官,就此不再做縣令。當地的百姓非常尊敬鄭板橋,知道他走夾道相送,甚至有人希望他能留下來繼續為官,無奈上級施壓。最終鄭板橋辭官而去,但是他在這裡的功績卻被百姓記住,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