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蘇聯解體究竟是大國悲劇
蘇聯解體究竟是大國悲劇,還是歷史的進步?這是蘇聯解體之後,世界學者們開始研究的問題,首先我們認識到他確是是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悲劇,但是同時他也在不斷的論證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可行性,不少學者在討論蘇“聯解體究竟是大國悲劇,還是歷史的進步”這個課題的時候,都有一種痛惜萬分的情緒。
蘇聯解體資料圖
蘇聯解體對與蘇聯這個大國是一場悲劇,是一場劫難。俄羅斯的很多老百姓的生活都是由於那場解體產生了變化,不僅僅是社會底層,少數生活很好的人也受到了動盪。無論是前蘇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在談及蘇聯解體和政黨變化的時候都眼帶淚光。
如今蘇聯解體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我們再以時間的變化,站在今天的立場來看待蘇聯解體,回顧蘇聯解體究竟是大國悲劇,還是歷史的進步?首先,蘇聯解體對於少數新貴來說,是一個進步,蘇聯留下的財富、軍備力量、經濟儲蓄都是這些新貴們的機遇,但是對於普通的俄羅斯百姓來說,這就是一場悲劇。經濟領域,國內生產總值不斷下降,現代化的工業大國變成原材料生產地,退出了深加工領域,更別提銷售領域了。經濟下滑導致人口銳減,百分之十的人佔有著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賣淫酗酒無家可歸等等社會現象頻發,國家職能顯著退化,整個大國從超級大國淪為二流國家。
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政治上經濟上的專政和國外美國勢力的威脅,關於蘇聯解體的主流觀點有兩個,一個是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扛不住立式齒輪的轉動而土崩瓦解,另一個是政治上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言論自由影響了民眾關於社會主義的忠誠度,被資本主義思想慢慢侵蝕,但是這兩種觀點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錯誤的。
蘇聯解體資料圖
首先來看蘇聯解體第一個原因,八十年代蘇聯境內矛盾不斷惡化,蘇聯的專權經濟體制導致經濟基礎無法支撐上層建築,別無選擇只有實行資本主義,一九二八年到九七五年,蘇聯經濟開始了迅速增長時期,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開始有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轉型的速度太快,其他配套難以跟上。據統計,蘇聯一九二八年到一九四零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五點八,這個速度相當快。僅僅到了一九五零年,蘇聯就實現了工業化,而美國的增長速度只有三點三。在珍格格蘇聯內部,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東歐的發展速度比西歐快,這樣一來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雖然一九七五年之後經濟速度變緩,但是仍然處於一個高增長率,知道一九九零年蘇聯解體,蘇聯的經濟都是一點七的增長。
另一種觀點,民主化導致了蘇聯解體。其實在蘇聯解體前曾經做過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贊成資本主義的只有百分之八,無論是在波蘭還是在烏克蘭等地,人們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權威性依然保持正面態度,但是葉利欽上臺之後資本主義佔了上風。
蘇聯解體後分為幾個國家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正式解體,由蘇聯便成了綜合體,由俄羅斯、白俄羅斯、蘇聯的東歐劇變開始,慢慢劃分為十五個國家。
蘇聯解體資料圖
蘇聯解體後分為十五個國家,由於蘇聯的面積太大,橫跨了歐亞大陸,因此國際上大致將蘇聯分為四個區域,按照地理位置分為東歐三國,高加索地區,中亞地區五國,還有波羅的海區域。
蘇聯解體前的十五個國家都在觀望,立陶宛的獨立打破了局面,其他共和國紛紛效仿,開始在國際上起草恢復主權宣告,並且制定獨立步驟計劃表。在八一九政變之後,蘇聯解體成崩塌之勢,除了俄羅斯繼承蘇聯本體之外,其他十四國全部宣佈獨立,而俄羅斯由於內部實力紛雜,車臣,西伯利亞也開始蠢蠢欲動要獨立出去,但是最後實現獨立的也就是十五個國家。
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獨立的時間是前後而行,最先獨立的是波羅地海區域的立陶宛,時間是一九九零年三月十一日,在蘇聯正式解體之間的東歐劇變時期分裂出去;接下來是一九九一年四月九日獨立出去的喬治亞和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獨立出去的愛沙尼亞;之後幾乎是同一時間,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拉脫維亞,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一亞美尼亞,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三日亞美尼亞,隔日烏克蘭……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十三個國家的獨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解體的最後一個國家俄羅斯宣佈獨立,改名為俄羅斯聯邦。
蘇聯解體的實質
蘇聯解體的實質是經濟基礎出現了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經濟決定政治。蘇聯解體的本質就是經濟制度的改革無法達到目標而產生的政治劇變,上層建築轟然倒塌。
蘇聯解體資料圖
蘇聯解體的實質簡單來說就是蘇聯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十世紀是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時代,但是原有的蘇聯經濟體制無法維持下去,政治體制必然隨之崩塌。經濟體制變革是由公有制變成私有制的過程,上層建築的政治無可避免的要由社會主義轉向資本主義,整個社會的本質就是經濟生產過程中的關係。
蘇聯解體的實質具體體現在經濟上就是單一公有制的轉變,單一公有制是魔獸大銀行大資本家的資產歸集體所有,農業生產也是集體農莊的形式,優先發展重工業,將蘇聯百分之八十的資源放在重工業上,全黨政治工作的中心都是圍繞著實現工業化,這極大地損傷了農民的利益,用農業換取工業,經濟結構不平衡,農業輕工業極度落後,人們生活水平質量下降。不能正確認識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作用,計劃經濟時代的物品流通是有定額的,整個社會的資本資源流通全部是中央各部門的調控,完全沒有市場調控的存在。過分強調中央財政,宏觀調控,沒有市場就會存在嚴重浪費和低效率的產生。
蘇聯解體時唯一捍衛蘇共者
蘇聯解體時蘇共唯一的捍衛者被後來人和媒體稱為紅色羅伊,他在蘇聯解體時堅決地捍衛蘇聯共產黨的權威性,但是可笑的是,在蘇聯解體前,這個紅色羅伊卻因為舊體制下蘇聯共產黨的不喜而被開除黨籍。這個人是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也是蘇聯解體時唯一的“真男兒”。
蘇聯解體時蘇共唯一的捍衛者羅伊照片
蘇聯解體時蘇共唯一的捍衛者是羅伊·亞歷山大羅維奇·麥德維傑夫,他因為參與出版批判斯大林的書籍而被捷克斯洛伐克開除黨籍長達二十餘年,但是歷史證明了是非對錯。當年的速攻高層領導者認為民主改革會危及蘇共統治,於是密謀推翻戈爾巴喬夫,雖然成功的將戈爾巴喬夫關在了黑海之濱。然而幾乎全國都是一片反對浪潮,支持者甚微。隨著局勢的變化,原先支援囚禁戈爾巴喬夫的人也慢慢倒戈,政變者便成了孤家寡人。
戈爾巴喬夫恢復自由身之後宣佈蘇聯解散,國內一片譁然,數萬民眾圍攻了蘇共中央辦公室大樓,他們並不是歡呼,而是唾棄走出來的一個官員,蘇共似乎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是在這一片土崩瓦解中還有一個真正的捍衛者羅伊·亞歷山大羅維奇·麥德維傑夫,一直沒有被報道,一個真正的無名英雄,而他本人,其實才剛剛恢復黨籍一年。當最高蘇維埃會議決定暫停蘇共活動的時候,羅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在牆倒眾人推的局勢下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