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最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給孩子的“愛”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表達,有很多家長選擇給了孩子事無鉅細的“愛”,不但對孩子的衣食起居面面俱到,當孩子出現與別人面對衝突時,也會第一時間去替孩子解決或者告訴孩子怎麼解決,而沒有想過引導孩子如何思考自己去解決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會怎麼做?“沒事不用管,孩子還小,大點就懂事了”“趕緊還給他,我數3個數!”“媽媽再給你買一個玩具”。以上三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孩子最後稀裡糊塗的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下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有的孩子為了讓家長買新的玩具去搶別人的,因為他知道當他搶了別人的玩具時,媽媽就會答應給自己買一個新的玩具。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當你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去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要搶別人的玩具”,先問出原因,“如果是別人搶了你的玩具你是什麼心情”讓孩子角色互換站在對方角度進行思考,“那你覺得他現在是什麼心情”讓孩子瞭解對方心理情緒,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那你現在應該怎麼做”最後引導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就像我們小時候教孩子如何穿衣、吃飯、做自己的事情一樣,我們也應該教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家長不可能一直在孩子身邊,孩子在學校裡總要聯絡同學,長大後也要進入社會面對朋友和領導。父母應該做的是引導他們去做,而不是為他們去做,控制自己為孩子解決問題的慣性,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