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要是問起最為無奈和黑暗的時期,那恐怕會有不少人都認為,是五代十國時期和清朝末期。而清朝末期,是其中可以說是最可惜的一段時間了。數千年來的積累,在短短百年之內,就被揮霍一空。一個大國就這樣錯失了走向世界的良機,最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淪為了任人宰割的肥肉。
然而在此之前,可以說清朝還是有過盛世的,比如說康乾盛世,就被稱為農業時代最後的輝煌。只可惜在此之後,清朝就開始由盛轉衰,最後走上了末路。
而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此後清朝選擇的,片甲不下海的命令。這直接導致了我們錯過了世界上最大的地理發現期,沒能來得及參與到工業革命的程序之中。要說的話,是清朝最後的腐朽落後,導致了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捱打。而最能體現出腐朽這一點的,就是當時清朝的經濟。
在晚清,清朝經濟腐朽的最好的表現,就是“窮”。當然這個窮,表現在國家對於人民生活的方面。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當時的清朝財政已經很糟糕了,而百姓們的金錢隨著物價上漲,開始變得連明天的飯都很難吃得了。而別說百姓,就連當時的官員,經濟都是很緊張的。
根據《曾國藩傳》的記載,當時他的錢一年只有四十五兩白銀,再加上清朝的獎金和糧食,一年也只有一百多兩。按照學家們的研究,當時的一兩白銀,大概就是現在的兩百多元。那麼,清政府到底有多腐朽呢?看看曾國藩一個月的工資,你就知道了。
當時,就連曾國藩這種官員,年薪也就只有三萬元不到,算下來每個月不到三千多元。
而這種低價的生活,在晚清時期,是很難活下去的。更別說高階官員們為了仕途,還需要經常和上級“交流”。
那這筆錢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那就只能想法,從其他地方將這筆錢堵上。因此,這就造成了一個“死迴圈”。清朝官員為了自己的慾望,就要想辦法從百姓手中,還有朝廷手裡撈好東西,而百姓沒有錢過日子,自然稅收就少了。朝廷得到的收入少了,自然也無法過多維持,只好從各個地方省下來。
而這些省的錢從哪裡省呢?當然是從臣子們手裡省了,不然要指望當時清朝的皇室們節衣縮食。那麼,當時的清朝收入,真的就這麼貧窮麼?難道連自己官員的薪水都要剋扣?答案是否定的。
從《1840年—1849年的清朝財政》中,其實就能管中窺豹。當時的1840年的總收入,清朝就已經多達3.9億兩銀子。而在鴉片戰爭時期,更是每年都在增長0.1億。要是直接說的話,那可能沒有太大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比。
根據《明史》的記載,明朝的每年總收入,大多數都是三百萬兩白銀左右,而有的時候是以糧草或者寶物代稅,就算將其統一換算,明朝一年也就只有兩千多萬銀子。《清史稿》中的說法,在乾隆時期,清朝最強盛的時候,政府也就一年收入五千多萬白銀。也就是說,在晚清的時候,年收入就比康乾盛世還要多十倍以上。這段時間還不到數百年,哪怕是通貨膨脹,都難以達到這種比值。
那麼,這麼富有的晚清,為什麼卻連官員的薪水都要剋扣呢?
原因就在於晚清時期的腐朽。在鴉片戰爭及之後的戰爭中,清朝可以說是一塊肥肉,任人宰割。最大的開銷,就是要交給其他國家的賠款,而這些賠款前前後後全部加起來的話,最起碼都有著十三億兩白銀左右。也就是清朝全國不吃不喝三年左右的收入。
當然這肯定是拿不出來的,所以要分期付款。而分期付款的金額和利息,更是每年都是數千萬之巨。除此之外,晚清的統治者們,還要用收入來過上奢侈的生活呢!比如說大家都熟知的慈禧太后,為了過六十大壽,更是將北洋艦隊的經費都用在了自己的宴會上,直接導致了後面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她死後所修建的陵墓還有其陪葬品的價值,更是有著數億兩之巨,幾乎和清朝一年的收入不相上下,其奢侈可想而知。
而剩下的部分,才是用在國家運轉還有百姓生活上。但是這些錢,究竟有多少能夠完整地留到下一級呢?這還要打個問號。而這龐大的收入,無一不是來自於百姓,但是百姓卻無法收益。最後清朝在這種迴圈之下,只能加速腐朽乃至破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龍元閣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明史》《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