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故居在哪 王鐸故居住處在哪裡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鐸故居在哪

看了王鐸的字,瞭解了他的故事,更想到他的故鄉看看,是怎樣一個環境,造就出有神筆之稱的王鐸呢?

王鐸故居

王鐸河南人,他的故居在洛陽孟津,現在王鐸故居已經成為了3A級旅遊景點。他的故居總體風格沿襲了明清時期典型建築風格,青磚瓦房。他官至大學士、禮部尚書,所以他的府邸也是可觀的,面積是極大的,主要分為兩部分,由一條馬路隔開,周邊基本是一些民宅,比起很多大家,王鐸的宅子並不起眼,但很是清靜,別有一番風味,這也非常利於他平時練習書法吧。王鐸的故居非常雅緻,其後花園內種植了十餘種花草樹木,小橋流水人家,園內還有一池塘,遊客還能在這裡釣魚賞畫,不亦樂乎。

王鐸以書畫聞名,當然在他的故居內除了能夠欣賞園內的美麗風景,還能見到不少他的書畫作品。為了全面展示王鐸書法之魅力,分別以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為主題,將故居設立了多個展廳,為了讓世人熟知,展廳用託片、石刻等多種形式展示其作品。他的《擬山園》原碑就在園內,比起字帖,更能體現出王鐸書法之精妙。仔細一看,在字裡行間還能看到一些坑洞,據說,這是文革時期被紅衛兵給撮的。王鐸除了書法外,也有很多繪畫作品,也有其妙處,在故居內也展示了許多他的繪畫作品。

王鐸故居住處在哪裡

王鐸的故居位於現今中州的會盟鎮裡面的老城村,它屬於河南省的文物保護遺址。王鐸的故居隨時間變化,歷史的變遷,經歷了許多的戰爭,他的故居其實很早就在戰火中被燒燬。但是因為王鐸的書法名聲,大家都想紀念他,於是他的故居又重新被修復。以此弘揚和宣傳王鐸的書法藝術,以及可以將他的一些作品都放在他的故居,供現代人的欣賞和借鑑。

王鐸故居現址

如今的王鐸故居,在現代工藝的修復之後,故居現址的建築面積有五千多平方米,佔地大概有180多畝。故居的總體佈局是五進院落,它有前廳客廳和中堂後堂,以及上房,這五個為主體,然後搭配東廂房和西廂房,以此組成每一進院落的單獨結構。每一進的院落都是用青色的磚和青色的瓦片組成,每一個建築上都雕刻了一些精緻的圖案,門窗邊的木質橫欄上都篆刻了一些花鳥獸之類的圖紋,充滿了古色古香的韻味。這種建築形態很明顯的有一種明清時候官邸的建築藝術形態,讓人感覺到欣賞這樣的府邸有一種壯觀的文化氣氛,也帶有一絲威嚴的感覺。

故居的後花園叫做再芝園,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園中有兩棵靈芝。後花園的佈局是把泓漣碧水當做整個的中心,運用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特別的建築手法打造而成。園中,花草叢生,小橋流水,再加上一些參差不齊散落的石子,讓人印象深刻,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王鐸擬山園帖賞析

王鐸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自小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後來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走上了仕途之路。他的行書草書楷書,可以說是各具特色,而且備受世人的追捧。在動盪的時局下,王鐸的官位最高做到了禮部尚書的高官,但是即使他的官職已經如此之高,也無法減少他對書法的強烈熱愛之情。

王鐸《擬山園帖》

在王鐸眾多作品之中,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就是《擬山園帖》。《擬山園帖》一共有十卷,屬於個人從帖。它是王鐸晚年的時候集合各書法家臨摹當中的一些精選和王鐸自己本身的一些優秀的篇章集合在這部作品之中。所以這部作品集結了許多人的智慧與精華,很是珍貴。王鐸花了40多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個鉅作,大多是用行書書寫而成,一般是臨摹古蹟。王鐸的兒子把作品刻在園中,以帖傳名,整整經歷了3個世紀那麼久。《擬山園帖》一經問世,就被世人所驚歎,視作珍寶般對待它。

所以王鐸在今天可以獲得這麼多讚譽,甚至獲得了“筆神”這麼高的讚美,除了他本身擁有的高超的天分,還有他對書法這麼多年來刻苦的不斷練習和強烈的熱愛之情。王鐸對於書法上的刻苦程度,一般人是無法想象的,他很長一段時間一天天堅持臨摹碑帖字帖,一日又一日,從來沒有間斷,如此的堅持和刻苦才有了今天在書法界如此之高的地位。


 

王鐸書王維詩介紹

王鐸的書法造詣頗高,當時人稱“神筆王鐸”,日本人更將王鐸稱為“書聖”。因為喜歡詩詞,王鐸也書寫了很多著名詩人的詩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一個,將詩與字完美的結合。

《王鐸書王維詩》作品節選

後人何海林將他的作品集中,編撰了《王鐸書王維詩》一書,並與2010年4月出版,供書法愛好者欣賞,而此書也是“館藏國寶墨跡”系列叢書之一。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何海林還請專家在書中寫了不少註解。此書內容與原作近乎一比一印刷,原版是很適合讀者臨摹的,但是由於現在印刷質量不一,有些版本就只適合觀賞研究之用了。

《王鐸書王維詩》收錄了王鐸書寫的王維的《濟州過趙叟家宴》、《春過賀員外藥園》等詩篇,此卷主要摘錄的是王鐸的楷書,王鐸精通行書與草書,他的楷書並不多見,在技法上感覺也沒有像他的行草書那樣高超。原貼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館。

除了王維的詩,在書中還收錄了王鐸的《臨閣貼》,王鐸一直認為要想練就一手好字,必須從前人中取其精華,王鐸十三歲時就開始臨摹王羲之的作品,並模仿的極好,後有傳聞說,王鐸每天都必須要臨摹一幅字,《臨閣貼》就是他五十多歲時書寫的。原作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館。

在書的最後,是王鐸對他畫《枯蘭復華圖》的所思所感所悟。其被收藏在蘇州博物館內。

探秘王鐸書王維詩

王鐸,他是清末明初的著名書畫家,他的字是覺斯,號為十樵,是孟津人。因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書法水平,他被封為了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一系列高位。王鐸的書法有自己獨特的味道,被世人稱作“神筆王鐸”。

王鐸墨跡

王鐸的書法和董其昌可以相比,所以被大家稱作南董北王。王鐸的書法乍一看規規矩矩,鬆弛有度,但是仔細一看,書法用筆很是自由流暢。王鐸的書法最擅長的是行草書,筆法略大,力道來說也可謂是力道千鈞一般。他的書法至今被文人墨客視作珍品收藏,粗獷有力的筆觸下還存有細膩的流暢。

王維,唐朝人,是著名的詩人,又稱作王摩詰。著名詩人蘇軾曾對於王維有超級高的評價,說評委摩詰的詩,詩中有畫。王維早年通道,對禪有獨特的領悟,精通詩書畫樂。在詩歌的造詣之中,王維寫得比較多的是田園山水詩。他用文字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看出王維寄情于山水,閒居田園的情懷。他喜歡處在大自然美好的懷抱中,享受美景,在山水中參悟道理,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王維的邊塞詩也寫的好,像《從軍行》就體現了王維闊達的胸懷,它是以軍旅生涯和邊塞生活作為寫作的題材。王維還有一些在親友離別時,送別他們寫的詩,以及抒發一些日常情感的詩。總而言之,王維的詩類別很多,內容豐富,給人展示了不同面的王維。

王鐸草書賞析

王鐸的草書造詣比行書更為高,但是保留的作品非常之少。他的草書,有行書的跌宕起伏,揮灑任性。人們都說字如其人,這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吧。他的一生,也可謂歷盡磨難了。

王鐸草書《杜詩》

從小,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一日三餐都不能定食,有時甚至連粥都喝不起。其實,他的祖父輩裡家境還算殷實,也有良田百畝,但是他的祖父跟他的父親一直渴望仕途,一心撲在考取功名上,但最終都沒能成功,也落得家境日益衰敗。就連王鐸也是三十一歲才中舉人。但命途多舛,身處亂世,他做官沒多久清兵就入關了,王鐸降,最後雖然也在清庭做官,但是被很多百姓唾棄,最後,只能一心寄託在書畫上。也讓他的書法造詣登峰造極。

王鐸的草書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基礎,又滲入了唐人狂草的書法,還集合了黃庭堅等大家的特點,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草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起筆有力,手筆乾脆利落,用墨多變,從起筆時的濃墨重彩一直寫到墨幹,這起起落落,讓人產生很強的節奏感。就看上面這幅《杜詩》,其中的一、三、五行明顯用墨比較多,一氣呵成之後,到後面的二、四行明顯他已將筆墨用盡。

王鐸草書代表作品有《唐人詩九首》、《草書詩卷》、《杜甫秋興》等。雖然不能完全能夠領悟其風騷,但是我想,在這裡也能明白一二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15 字。

轉載請註明: 王鐸故居在哪 王鐸故居住處在哪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