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後代
包拯的墓誌銘中記錄的很清楚包拯一共有四個孩子,他的大兒子過早的就夭折了,包拯有兩個女兒,一個嫁到離家很遠的陝州,另一個許配給國子監,包氏家族的繼承全靠包拯的小二子。
包玉剛
包玉剛是上世紀80年代是,是當時的世界八大船王之一。沒想到他的祖上竟然有龍圖閣大學士,開封府包拯這樣有名的人。
包玉剛是1964年在機緣巧合下知道自己是包拯的後代的,當年十月的時候,包玉剛懷著對故土的濃濃情思,不遠千里,跋山涉水回到故土寧波,想要感受家鄉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慰藉,也想知道這麼多年家鄉的發展情況。
在這次回想之旅中,包玉剛參觀了江南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這一天天一閣的工作人員聽說今天來的這位貴賓室香港的世界船王,就把天一閣珍藏已久的《包氏家譜》拿來給包玉剛看,這本書籍記錄了包拯家族的點點滴滴。
包玉剛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隨著包氏的脈絡查下去,他驚喜的發現自己正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孫子,自己也按耐不中心中的喜悅,高興的歡呼,我是包青天的後代。
包拯去世後,他的女婿為他下葬,後來隨著金兵的入侵,合肥被攻陷,包拯的墓被破壞,當時陪葬的東西也大多被偷走,後來他的後代將包拯的墓重新修建,一九七三年,合肥政府對包公墓重視程度提高,開始動工重新修築包公墓,三年後竣工,為後人緬懷包公提供了好去處。
包拯名言
包拯一生為官,但是他的為人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為百姓們打抱不平,不為任何利益所迷惑,還是能堅持自己的內心想法。在他當官的時候,雖然官位很高,但是他的生活起居卻跟普通人一樣,這也能說明他的質樸、純真的特點。
包拯畫像
包拯在端州當官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叫做《書端州郡齋壁》的詩,詩中的內容也正是他為官的寫照,也是他的名言。原詩的大致的主要內容說一下:清除自己的私心是辦事情的根本,講究正確的道德是立身的宗旨和計謀。優秀的樹幹最終能夠稱為好棟樑,精良的剛才是不會彎曲的。倉庫存滿糧食,這會使得偷吃公糧的鼠雀感到十分高興,沒有了雜草會使得常肯草的兔狐感覺到憂愁。牢牢記住先人們留下來的立身處世的教訓,絕不能讓後人想到我的時候感覺到羞愧。雖然這首詩在藝術上沒有什麼創新的地方,但是不論怎麼說,它在人們思想的方面還是有我們所學習的地方。
這首詩主要是包拯來表明自己志向的作品,很顯然,他也做到了自己所規定的要求。包拯在端州任職知州,端州出產有名的硯臺,之前許多官吏權貴趁著進貢的期間來斂取硯臺,雖然硯臺的產量大,但是透過他們這麼一弄百姓的負擔加重了。因此等到包拯當了知州,就下令要求製造硯臺的數量只要滿足進貢就好,而他在任職的期間沒有拿一方硯臺。
公孫策與包拯
公孫策是《三俠五義》裡的文學人物,屬於那種完全架空的,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他是開封府的六品主簿,說到包拯的助手,除了王朝馬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公孫策。
少年包青天公孫策劇照
公孫策是開封府三口銅鍘的設計者,公孫策的研究範圍很廣,他精通各種斷案方法,熟知犯罪心理學,對疑犯的審查手段犀利,公孫策對醫術的熟悉程度之高,他平日裡心思縝密,善於觀察,是一個行動派,此外公孫策性格和善,很多人都喜歡和他作品朋友。
公孫策和包拯在郴州的時候,公孫策被宋仁宗封為主簿,在和顏查散去洪澤治理水患的時候,宋仁宗又封他六品官職,在跟隨顏查散到襄陽查辦的時候,宋仁宗加封他為主事。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對於公孫策的描述各有不同,但是唯一不變是包拯的得力助手這件事,尤其在他和展昭一文一武的配合和下,形成互補,讓包拯在破案的時候如虎添翼。
公孫策才貌雙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學識淵博,精通琴棋書畫,是國家的棟樑之才,除此之外,公孫策醫術高超,曾經多次憑藉自己的醫術,幫助團隊化險為夷,走出困境。
公孫策在審問郭槐的時候製造了當時駭人聽聞的刑具,杏花雨,還為開封府製造了三口銅鍘,樹立了開封府的威信。公孫策年少的時候狂放不羈,常常是目中無人,但是在被包拯深深折服後,決定死心塌地跟著包拯。和包拯的關係是一生的摯友。
包公錯斷顏查散
《包公錯斷顏查散》是東北二人傳中的正戲,同時又把它叫做《五鼠鬧東京》或者是《包公遊陰》。不過,這個劇目雖然是一個傳統的劇目,但是因為虛擬出來的場景,同時在劇中涉及到陰陽兩界的事情,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迷信的思想而被塵封了好多年。
包拯畫像
《包公錯斷顏查散》雖然說是一部荒誕的故事劇,裡面有陰曹地府,故事看起來十分離奇,但是實際上卻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根據以往的戲劇作品基本都是在讚揚包公深明大義、明察秋毫的形象,但是這部戲劇卻說的是包公也有犯錯誤的時刻。這使得包公的形象更加真實,更貼近於普通人,作為一個普通人當然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這個戲劇的意義還是比較深遠的。
再來說說這部戲劇的主要所講的內容。一位名叫劉金蟬的民女被賊人李寶所殺害,她的父親卻誣陷是顏查散所為,包公因此錯斬了顏查散。因為顏查散的屍體沒有倒下,包拯就去了閻羅殿中去尋找生死薄,但是生死薄上卻沒有顏查散的名字。回到人間之後,包拯慌忙跪在上說:“今天要是我錯斬了你,錯斷了你的案件,那就讓我的兒子為賊,我的女兒為奸。”話說完之後,顏查散的屍體倒下了。包拯兩次去看生死薄,仍然沒有看到顏查散的名字,於是就叫來了死者來進行對質,結果發現自己錯殺了好人。第三次檢視生死薄的時候發現生死薄的縫中有一張紙,上面寫著“顏查散73歲”,但是當時顏查散才23歲。之後,顏查散的冤魂化作耗子大鬧東京,宋主讓宰相想辦法,於是就從王母那借來了狸貓抓住了老鼠。
包拯的老婆是誰
包拯被人們稱之為青天大老爺,而其中包拯的老婆也成為了人們八卦的內容。隨著很多關於包拯的電視劇的拍攝,在劇中編劇也為包拯安排了好幾個紅顏知己,那麼現實中包拯的老婆又是誰呢?那就讓我們來看個究竟。
包拯畫像
根據出土的包公墓的記載,包拯先後有三位妻子,分別是董氏、張氏和媵孫氏。但是對包拯最有幫助的應該算是董氏了,她是眾所皆知的包拯的賢內助,包拯的一生離不開董氏的默默支援,他的事業其實有一半是董氏的功勞。
董氏出生於官僚的家庭,為人溫和善良,知書達理。包拯與董氏結婚後,董氏跟包拯說:“大丈夫應該為國效力,家中的事情我會來料理,我會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去侍奉你的父母,你就放心去應對考試吧!”於是,包拯留下妻子在家中照料,自己去京城參加了考試。
後來,包拯中了進士,要被派去做知縣。但是由於年邁的父母親不願意遠行,包拯選擇了辭去知縣的官職回家侍奉父母。為了照顧父母而放棄了官位,包拯的舉動並沒有使得妻子不高興,反而得到了妻子的讚賞和尊重。董氏明白“先盡孝後盡忠”的道理,跟著丈夫一起侍奉雙親。過了十年後,包拯的父母都離世了,包拯才再次出任知縣的官職,在這期間,他的妻子董氏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在包拯從政的日子裡,董氏不但在生活起居上進行悉心照料,同時在政治上也常常支援和輔助包拯。
包公夜審陰間
包工夜審陰間是出自《探陰山》這個劇目,而探陰山這個故事在諸多戲劇作品、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關於包拯為什麼能來訪陰陽兩界和他又為什麼能掌管陰間的制度,這當然是文學的藝術加工,但是這無疑也是對包拯的嘉獎。
包公夜審陰間
包公夜審陰間說的是:少女柳金蟬在元宵夜賞燈會的時候,被街頭的無賴誘拐到家中,被無賴逼婚,但是柳金蟬誓死不從,被李保用蠻力勒死。李保看死人了自己也害怕,就想毀屍滅跡,在轉移屍體的時候被書生顏查散看到。
這李保是個無賴,他嫁禍給顏查散,結果當地的知縣下令將顏查散處死,顏查散向包拯救助,包拯就下到陰間去一看究竟,他命令判官視察生死簿,生死簿上寫著柳金蟬被顏勒死,包拯不相信,他又到陰間,這次看到了柳金蟬的魂魄,問她究竟是誰害死自己的。
包拯還從小鬼中得知判官是;李保的舅父,因為判官想要保護李保,才篡改的生死簿,包拯就搬來虎頭鍘,把陰間的判官給斬了。回到陽間,他還顏查散一個清白,把李保轉啊歸案。
為什麼包拯能夜審陰間,原來包拯小的時候他火眼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有一天包拯路過一個宅院的時候聽到有人呼救,包拯看到倆個小鬼想要把一個女子拖到陰間去,包拯就跟著去一探究竟了,結果原來這女子陽壽未盡之時小鬼想要抓這女子,包拯就大鬧閻王殿,這之後,包拯就在無常殿當起了無常爺。包拯就變得能夜審陰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