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艾滋病的疫苗?
這三種病原體的疫苗問題不能歸在一起討論,原因是不一樣的。
首先,病原體不同:艾滋病——HIV;埃博拉出血熱——埃博拉病毒;瘧疾——瘧原蟲。
其次,為什麼都沒有可用疫苗?
主要原因是:
艾滋病——太困難了,幾十年沒有大突破,至於為什麼,很多答案都提到了變態的變異性,就不贅述了;
埃博拉出血熱——這個東西已經有很多的研發疫苗了,而且臨床前研究效果很好的疫苗也有不少了(至於有多少,可以參看埃博拉出血熱 疫苗 的研究現狀 - 病毒學筆記 - 知乎專欄)。但是,但是,這犄角旮旯(沒有任何貶義)裡才有的疾病對歐美日發達國家來說,幾乎無關乎痛癢,所以歸根結底是沒錢用於臨床實驗。不過去年的大爆發已經改變了這個情況,現在已經有疫苗上臨床研究了;
瘧疾——瘧原蟲可不是個善茬,如果稍微有點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瘧原蟲的生活週期實在太、太、太複雜了。其他病原體描述的比較多了,重點說下瘧疾。
對於瘧原蟲的生活週期,下面這張圖可見一斑;
這張圖看的方法是這樣的——第一步是蚊子叮咬人釋放蟲子(這個蟲子具體是什麼,請耐心看完),隨後蟲子入侵肝臟細胞,形成“裂殖體”,這個東西可以裂解肝臟細胞,釋放出“裂殖子”。釋放出來的裂殖子可以入侵紅細胞或繼續入侵肝臟細胞,而在紅細胞裡面,“裂殖子”有兩種途徑,一種和肝臟細胞一樣進行繁殖形成裂殖體(紅細胞的稱之為“滋養體”),再裂解釋放裂殖子;另一種是形成“配子體”,可以理解為,一部分紅細胞裡面的瘧原蟲變成了公的,一部分變成了母的。而這對公母瘧原蟲“配子體”/ 細胞可以在人血液裡存活兩個月(60 天)。這段時間就是瘧原蟲 / 細胞返回蚊子繼續傳播的視窗期,蚊子如果吸血吸入了公母“配子體”/ 細胞,兩個細胞就在蚊子體內 XXOO 形成“配子”——合子,這玩意會長出“腿”變成“動合子”,然後突破蚊子的胃壁在下邊形成“卵囊”,再無性繁殖成“子孢子”,然後這東西再自己跑到蚊子的唾液腺裡,準備跟隨蚊子吸血進入下一個受害者體內(進入人體的就是子孢子),子孢子可以存活 70 天。
(摘自 WIKI)
這麼複雜的生活週期,包含這麼多形態,意味著,你要研究疫苗的話,靶點選擇哪一個?
2013 年,比爾和梅林達·蓋茨支援的 GSK 有一款瘧疾疫苗效果比較好,叫 RTS,S 疫苗,這是第一款對瘧疾有預防作用的疫苗(17 個月到 5 歲的嬰幼兒下降 47%,6~12 周的嬰兒下降 27%)。這個疫苗誘導機體產生的抗體滴度很高很高,說明效果很好。它針對的靶點是蚊子叮咬的時候釋放的子孢子,這就要求疫苗產生的抗體必須把蚊子一次性叮咬釋放的子孢子全部中和掉,不然,只要有一個漏網之魚進入肝臟細胞,就會擴增出幾萬倍的裂殖子。
所以,區分好病原體,區分下原因再來討論疫苗比較合適。
至於題目裡說的減毒苗,這就是最最傳統的疫苗研製方法了,對於 HIV 和瘧疾這些病原體幾乎沒有任何效果。
話說回來,其他的疾病,比如結核病,與 HIV 和瘧疾並稱三大傳染病,真心不是那麼容易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