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事情,沒有孩子不會說謊,也沒有孩子從來都不說謊,提到說謊這兩個字,大多數人肯定是立刻嚴肅起來,覺得這是不道德、不對的行為,如果一個成年人愛說謊那肯定是一種錯誤的不道德的行為,會被大家排斥,但如果一個孩子愛說謊,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一、說謊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心理過程
說謊是人類特的一個行為,幼兒的年齡小,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對事物的理解也比較簡單,常常會混淆事實,分不清現實和幻想,把自己的願望和幻想當做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有鼻子有眼的,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表達的很準確。所以,在大人看來孩子所說的事情就是無中生有的,就是說謊的行為。
幼兒一般會從3歲開始學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發展到頂峰。
二、說謊不一定都是錯誤的行為,得分情況
1、幼兒早期的說謊行為並不是“真的說謊”,而是受制於心理理論發展水平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幼兒的心理理論”,是指幼兒能夠意識到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有可能是不一樣的,然後在此基礎上對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出的理解和推測。
每個幼兒最開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能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卻無法從別人的表情、動作中推測出別人是否開心。
幼兒心理理論水平高低的一個表現因素就是“幼兒的欺騙和假裝行為”,因為要想成功欺騙別人的基礎是瞭解別人內心的想法,比如,孩子為了獲得媽媽的關注而欺騙媽媽說身體不舒服。
英國的理查德伍爾森博士說:當幼兒第一次有意識的說謊的時候,正是他們的智力發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明顯進步。
所以說,這個時候的說謊其實是一種無意說謊,是因為幼兒記憶、想象、判斷上出現錯誤而造成的“謊言”,比如孩子想象出一個小朋友,說自己和這個小朋友玩了什麼玩具,做了什麼遊戲,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個小朋友。
2、出於某種目的故意撒謊
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年齡比較大的孩子身上,這個時候的撒謊多半都是有目的性、有計劃的進行欺騙,就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撒謊”了。
造成這種撒謊行為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父母過於嚴厲,孩子害怕被責罰而撒謊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比如我們小時候因為沒有考好,給父母撒謊說自己考了高分,甚至還塗改卷子,因為之前沒考好被狠狠的批鬥過,甚至捱過打,以後在公佈考試成績的時候,自己當時的心理是多麼的恐懼,只能透過撒謊來逃過一劫。
2)孩子特別想表現自己,引起小夥伴的注意
很多孩子在家裡受到成千上萬人的愛戴,或者經常受到家人的稱讚。然而,當他們來到幼兒園時,卻發現有很多孩子比自己強,老師也不會總是注意自己。他們的受歡迎程度遠低於國內,孩子們希望得到關注和支援,於是開始用《吹牛說謊》自救“貼金”,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和關注。孩子們可能會說他們家裡的玩具有多強大,他們做得有多勇敢。這些孩子大多屬於虛榮心強或自卑的孩子。
3)孩子利用說謊在父母面前刷存在感
有的孩子會為了得到家長的讚美和表揚故意說謊,編造一些好人好事,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平時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孩子為了得到家長的認可,使用了這樣的方法。
三、如何應對孩子的說謊問題
當家長髮現孩子說謊的時候,先冷靜,做個判斷,孩子現在處於什麼樣的“說謊階段”,再採取行動。
1、面對無意說謊
四五歲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分清現實和想象,但是已經上幼兒園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
及時糾正孩子的說法,幫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孩子們可能會把自己代入到動畫片裡,覺得自己是動畫片裡的某個角色,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滿足孩子扮演動畫片角色的慾望,但是離開遊戲以後,還是要告訴孩子,動畫片和真實生活的差別。
2、面對有意說謊
當孩子是出於某種目的說謊時,家長要先根據他說謊的事情來判斷孩子為什麼要說謊,然後針對性的糾正:
如果是因為害怕家長責罰打罵,那家長就應該改變一下風格,嘗試柔和處理,引導孩子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而不是透過撒謊逃避。
如果是因為想要引起夥伴們的注意,家長需要引導孩子說實話,告訴他說謊的嚴重後果。
如果是為了得到家長的關注,家長就要多關注孩子了,對於孩子真實發生的好的行為及時給予認可和表揚,對於說謊行為給予批評或懲罰。
對於說謊嚴重的孩子,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懲罰的措施,比如取消買玩具的福利、出去旅遊的計劃等等,但不要打罵體罰,使用暴力,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不要當中戳穿孩子,當眾批評孩子,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批評和懲罰要注意場合,如果被其他小朋友聽到看到,孩子可能會受到排斥,比如會被告知:我們才不和說謊的孩子玩。
家長注意言行舉止,不要隨意許諾孩子但又不兌現,比如,如果你考好了,就給你買個玩具,結果孩子確實考好了,家長卻反悔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說出來的話是不需要負責任的,覺得大人都可以說謊,為什麼孩子不能?
看繪本,透過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說謊是不對的行為。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讓孩子敢於說真話,不怕說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