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雜詩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淵明所寫的十二首《雜詩》中的其中一首,十二首《雜詩》都抒發了作者陶淵明對人生短暫無常的感慨以及志向難以實現的苦悶之情,而這首雜詩則描寫了陶淵明長夜漫漫卻難以入睡的狀態,藉此抒發時間飛快而逝,但是自己的濟世志向卻難以實現的悲哀之情,以及表達了世間有人無數卻找不到知己的寂寞之感。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陶淵明

整首詩的前四句“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描繪了一幅日出月落後,夜空無數繁星閃耀的無限壯觀、光明美麗的景象,體現了陶淵明光明寬廣的胸襟,也能從這四句中看到陶淵明的筆力水平極佳。後四句“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表現了陶淵明由特定的氣候變化聯想到一年四季的交替,由夜不能寐感悟到黑夜的漫長而深深的悲哀之情。後兩句“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抒發了陶淵明滿腔悲懷卻得不到傾訴,沒有可以交流談心的知音的孤獨寂寞。後面幾句詩同樣也表現了陶淵明對是個飛逝的感慨與壯志難酬的悲哀。

總的來說,陶淵明的這首雜詩寓情於景借日落月升等自然景象與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表達自己對人生無常、時光飛逝的感慨以及濟世志向得不到施展的苦悶與悲哀。從《雜詩十二首其二》這首詩中,也能看出陶淵明無比光明的志士情懷。

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作為頗為著名的偉大詩人,歷史上有很多的關於他故事,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則美談,還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顏公付酒錢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傳至今。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晉書陶潛傳》,故事主要發生在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時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雲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藉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後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並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後說自己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

說完之後,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移居陶淵明

《移居二首》是出自陶淵明之手的組詩作品,共有兩首。《移居》是寫於陶淵明從園田居搬遷到南村居住不久後所創作的,這兩首詩雖然都寫的是關於陶淵明於南村鄰居交往時的樂事,但是每首詩都自己的內容側重點。整組詩歌都是以溫暖喜悅為基調的。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陶淵明像

《移居》其一主要講述的是陶淵明的新住所雖然比較破舊矮小,但是南村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因此能夠以跟他們一起度日聊天為樂。詩歌一開始,陶淵明先講明瞭他移居的原因,搬家並不是因為風水等迷信,而是因為南村的百姓都非常質樸好相處,並說明移居並不是一時的衝動之舉,而是經過考慮之後決定的。詩歌的後半部分則描寫了陶淵明在南村的生活情況,雖然生活的物質條件不怎麼好,甚至可以說比較簡陋,但是他的精神生活相當豐富,每天與鄰人談古論今使他感到非常愉快和滿足。

《移居》的第二首主要講述的是移居之後,陶淵明與鄰居相處融洽,繁忙的時候各自忙碌於自己的生計,努力耕作,閒下來時互相串門來往,一起談笑。在這首詩中,陶淵明描繪了他登高、作詩、喝酒的悠閒舒適生活,從那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想要傳達的自己做事,豐衣足食這個樸實的道理。

總的來說,陶淵明的《移居二首》並沒有一絲一毫他作為士大夫所有的驕傲與矜持,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生活與快樂,作品充滿著打動人心的溫暖與歡樂。


 

陶淵明的人生態度

陶淵明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人生態度,可分為前期與後期之分。陶淵明前期有著積極入世,大展抱負的的人生態度;到了後期,人生態度開始發生轉變。他鄙棄官場,淡泊名利,追求安逸知足的生活。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陶淵明

陶淵明自小勤奮好學、博學儒家與道家的思想,深受儒家孔子濟人救世思想的影響,有志之年心中就抱有遠大的志向,渴望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熱情。在二十歲時,陶淵明就開始了為實現政治理想的宦官生涯。

然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並沒有實現陶淵明的理想,反而令他憎恨。官場的黑暗、朝臣的姦汙和政治的昏庸,讓陶淵明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態度。最終,在督郵劉雲檢查公務時,他保持著自身高尚的人格“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選擇辭官歸隱田居。這個時候,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已經發生了大轉變。

陶淵明看透了仕途生涯註定是一條失敗的道路,與自己的人格背道而馳。於是,他選擇了隱居的生活。回到家鄉耕耘著幾畝田地,農作之餘飲一杯薄酒,賞一片菊花海,遠離世俗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平靜,享受歲月的美好,如此生活妙不可言。

陶淵明後期追求隱居生活的人生態度有積極和消極的意義。從積極的方面來講:面對官場黑暗社會腐敗,儘管陶淵明沒有力量去改變它,但也沒有被它改變,在這渾濁的塵世中仍然保持著自身的樸質純潔,此高潔傲岸的品質是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反之,陶淵明隱居田園生活不過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態度。

陶淵明金剛怒目

“金剛怒目”是對陶淵明一部分詩歌作品的稱謂,形容陶淵明的詩歌風氣面目就像四大金剛一樣的勇猛無比,讓人產生敬畏之情。陶淵明詩歌中具有“金剛怒目”風格的是五言詩《詠荊軻》。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陶淵明“金剛怒目”《詠荊軻》

“金剛怒目”式詩歌是陶淵明的另一面,其風格與樸質的田園詩截然不同。“金剛怒目”式詩歌風格豪放不羈,充滿了反抗精神。《詠荊軻》就是如此。詩中描寫荊軻受燕國太子丹所託,進入秦國刺殺秦王的過程。

陶淵明“金剛怒目”式的《詠荊軻》生動的體現了荊軻的剛毅、果敢。荊軻明知秦國是個強盛的國家,就算刺殺成功秦王倒臺,還是會有另一個霸主出來統治天下,仍然會有戰爭和無止境的紛亂,這是一條不歸路。但為了兄弟義氣和天下太平,荊軻毅然前往。陶淵明這首《詠荊軻》的新意在於寫出了荊軻的“忠勇與愚智”,明明知道後果但也能勇敢的反抗、嘗試,最終鋌而走險丟失了性命。這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歷史的警鐘。

陶淵明對當時昏暗的社會政治充滿憤慨之情,特意藉助具有強烈鬥爭和反抗精神的就是荊軻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和抗議。這首詩的寫作手法隱喻深藏,寫作的風格和情調都與其他詩歌反差較大。但是始終仍然保持了陶淵明託人物言志、簡單幹練、理趣合一的特點,豪放之中隱現憤慨反抗之心,具有“金剛怒目”的霸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03 字。

轉載請註明: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評鑑 陶淵明靠什麼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