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鞅變法是怎麼回事 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秦孝公時期,各諸侯國為了擴大本國的實力,紛紛開展變法運動,比如魏國的李悝變法和楚國的吳起變法等等。魏國透過李悝變法,綜合國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秦孝公為了提高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影響力,便廣納人才準備在秦國開始一場變法運動。

商鞅畫像

商鞅得此訊息後,便從魏國來到了秦國,秦孝公對商鞅很是重視。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便在秦國開始了變法運動。

為了增加統治階級的中央集權,商鞅頒佈了郡縣制。郡縣制的頒佈意味著商鞅廢除了分封制,使秦孝公的統治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郡縣制的實行,也讓秦孝公便於管理。

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進行糧食種植,商鞅進一步實行了重農抑商做法,壓制了封建時期,商業的萌芽。

在軍事方面,商鞅實行獎勵軍工的方式,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在軍隊中對於表現優秀計程車兵給予鼓勵,商鞅的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能力。

在法律方面,商鞅借鑑了魏國李悝的《法經》,並在秦國嚴格實行法律條令,實行連坐制度。商鞅在秦國頒佈法令之後,秦國的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維持。但是,這一制度隨著時間推移,弊端逐漸顯示出來,連坐制度使很多無辜的百姓都受到了牽連。

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從積貧積弱的狀態轉變為強大的國家。

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

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法家思想。戰國時代背景下,各諸侯國為了本國家的利益,紛紛展開利益保衛戰,此時,法家思想深受統治者的認同。戰國時期的秦國,商鞅變法也是以法家思想作為理論基礎,讓商鞅根據秦國的各方面展開變法運動。

電視劇《大秦帝國》商鞅劇照

商鞅還借鑑了魏國李悝變法的經驗。

在經濟上,商鞅借鑑了李悝變法的措施。鼓勵百姓大量開墾荒地,保障糧食作物的生產;除此之外,廢除了井田制,並且將土地買賣合法化。這樣一來,鼓勵了百姓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在軍事上,商鞅參照李悝獎勵軍功的做法,在秦國軍隊中實行考核法,所謂考核法就是對軍隊裡面計程車兵進行戰功方面的考核,對於屢立戰功的優秀者會給予獎勵,這樣一來,每位士兵發揮他們作戰的優勢之處,大大地提高了軍隊作戰能力。

人才選拔方面,商鞅參考李悝變法類似做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他認為選拔官員不能依靠世襲,反而應該根據個人能了來選拔人才,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

李悝著有《法經》一書,將裡面的法律具體化,然後製成法律法令用於國家的各個方面,這一做法保障了國家治理的有法可依,推動了國家法治化程序。商鞅學習了魏國李悝變法,他借用了李悝《法經》一書,商鞅根據秦國的國情,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條例。商鞅為了在秦國推行法律的施行,三令五申秦國每個人都要遵守相關條例,在這基礎之上,推行了連坐制度,加入輕罪用重刑處置等措施。

商鞅變法的結果

商鞅變法的結果要分為兩個方面看待。商鞅變法使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現狀,走上了國富民強之路。從這一點說,秦孝公已經達到了當初讓商鞅主持變法的目的。

商鞅變法圖片

商鞅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鼓勵了百姓耕種的信心,並且提高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商鞅廢除井田制這一做法,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並且允許土地買賣,促進了新興土地階層的利益。除此之外,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清除了舊的奴隸貴族勢力,讓普通市民階層可以有入朝為官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商鞅統一了度量衡,推動了商品社會的以物換物。為了加強管理,加強統治階層的中央集權,商鞅實行了郡縣制,這一做法穩定了秦國的社會秩序,有利於生產活動的進行。

商鞅變法也具有否定和消極的一面。商鞅貫徹李悝的重農抑商措施,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卻嚴重打擊秦國時期商業的萌芽。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燒了儒家經典著作,壓抑了秦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潮流,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統治者加強統治,但是從另一方面壓抑了進步思想的萌芽。

從最終結果上來看,商鞅變法失敗了。他觸動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阻礙和廢除。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變法已經深入人心,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對他統治權具有威脅性,於是將商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變法運動由此叫停。


 

商鞅變法有關成語

與商鞅變法有關的成語就是立木為信。這個成語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商君列傳》一文中。秦孝公時期,為了增強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影響力,擴大本國的實力,想效仿其它諸侯國在秦國開展變法運動。

立木為信的故事

秦孝公想在全社會尋求一位仁人志士,讓他帶領秦國走上富強之路。秦孝公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們紛紛來到秦國,想透過此次變法運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其中有一位便是商鞅。

商鞅來到秦國後,有人將他引薦給秦孝公,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想走上富強之路,必須大力發展農業,除此之外,要按功論賞,提高百姓的積極性,統治者在這過程中,要言而有信,才能給百姓樹立威信,讓他們信服。秦孝公認為商鞅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孝公擔心商鞅變法會遭到朝中守舊貴族派的反對,便沒有立即執行。

兩年後,秦孝公任用了商鞅,將變法一事全權託付給他。商鞅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便讓人在南門豎立了一根木頭,並且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可以獲得十兩金。很多百姓都圍了上來,但是大家都對這件事持有懷疑態度,沒有一個人動手扛木頭。隨後,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了50金,圍觀的百姓更不相信事情的真實性了,沒有一個人去扛這根木頭。突然,人群中出來了一個人,他將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到了北門後,商鞅立即派人給這位扛木頭的人50金,大家看後議論紛紛。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覺得商鞅是一位言而有信的人。

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這個故事與商鞅變法有關,商鞅為了獲取百姓的信賴,在施行變法前,發起了一個小活動。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諸侯國在秦國開展變法運動,便想在全社會尋求一位仁人志士,讓他帶領秦國走上富強之路。

立木取信的故事

秦孝公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們紛紛來到秦國,想透過此次變法運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其中有一位便是商鞅。

商鞅來到秦國後,有人將他引薦給秦孝公,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想走上富強之路,必須大力發展農業,除此之外,要按功論賞,提高百姓的積極性,統治者在這過程中,要言而有信,才能給百姓樹立威信,讓他們信服。秦孝公認為商鞅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孝公擔心商鞅變法會遭到朝中守舊貴族派的反對,便沒有立即執行。

兩年後,秦孝公政權得到了穩固,便決定任用商鞅,將變法一事全權託付給他。商鞅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便讓人在南門豎立了一根木頭,並且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可以獲得十兩金。很多百姓都圍了上來,但是大家都對這件事持有懷疑態度,沒有一個人動手扛木頭。隨後,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了50金,圍觀的百姓更不相信事情的真實性了,沒有一個人去扛這根木頭。突然,人群中出來了一個人,他將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到了北門後,商鞅立即派人給這位扛木頭的人50金,大家看後議論紛紛。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覺得商鞅是一位言而有信的人。

商鞅“立木取信”這一做法,是為商鞅變法前所做的預熱活動,恰好,他的言而有信被秦國百姓所信服,順應了改革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