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桓溫北伐的原因 桓溫北伐產生的影響

由 由振山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桓溫北伐的原因

桓溫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後又功敗垂成,而三次桓溫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東晉的局勢日漸穩定,而北方政權的更替頻繁,使東晉有了一定的實力可以收復北方。

桓溫的塑像

成漢政權是一支由流民起義組建起來的政治軍事力量,從西晉末年開始就一直盤踞在西蜀一帶,成為了威脅東晉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永和二年底開始,桓溫就開始了對成漢政權的作戰,並在第二年擊敗了成漢,平定了西蜀。如此一來,讓東晉的勢力得到了鞏固,同時也讓桓溫在朝中贏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時,東晉的名將陶侃也平定了對東晉首都造成嚴重威脅的蘇峻之亂,開創了東晉前所未有的穩定局面。

此消彼長,在北方卻陷入了大亂。一直盤踞在中原地帶的後趙國主石虎去世,後趙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潰。氐族的首領苻健趁著後趙大亂,引兵進入關中,建立了前秦政權。同時,原隸屬於後趙的大將冉閔也滅了後趙,建立了冉魏政權。冉閔釋出了“殺胡令”,開始大肆屠殺盤踞在中原地帶的胡人,給胡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不久之後,前燕的鮮卑族首領慕容皝又消滅了冉魏政權。總之,此時的北方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分裂之中。

東晉方面卻著手開始準備收復中原的工作。第一次由大將褚裒北伐,但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換了殷浩,在殷浩無法獲得戰果的情況下,東晉政權又替換了平蜀有功的桓溫,從而開始了桓溫先後三次的北伐戰爭。因此,南方的相對穩定和北方的混亂,是桓溫北伐的原因。

桓溫北伐的影響

桓溫北伐的影響在當時來說,是十分巨大的,同時也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影視劇中的桓溫形象

桓溫在北伐之前,威望極高,尤其是平定西蜀的戰役,讓桓溫聲名鵲起,成為了東晉王朝中的中流砥柱。然而三次北伐的失敗,讓他在朝中的威望大降。不排除桓溫本人有篡奪東晉王室的想法,這一點從後來他要求加九錫的事情可以看出。但是隨著北伐失敗,他受到了東晉名士謝安和王坦之等人的掣肘,讓他的篡位計劃宣告終結。

北伐的失敗,讓桓溫放棄了對外戰爭的政治部署,從而轉入朝廷內部,打擊異己。他在太和六年的時候,廢除了和自己政見不統一的晉廢帝,並且誣陷了武陵王司馬晞等人。由此可見,當時的桓溫,權傾朝野,甚於東晉的王族之上。

同時,桓溫將北伐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袁真。袁真被桓溫誣陷後,就向朝廷申訴。但當時的朝廷被桓溫把持,因此袁真的申訴不成功。走投無路的袁真,只好帶著其屬地壽春一起,投降了燕國。桓溫不得已只好親自出兵平定,因此圍繞著壽春,東晉和燕國又展開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戰爭。

在北方,由於桓溫的北伐,使得前秦和前燕兩個國家建立了友好往來關係。但在友好往來的過程中,前秦得知了前燕的虛實,因此開始出兵攻滅了前燕,使得前秦的勢力逐漸壯大起來,逐漸統一了北方。前秦統一北方下,後帶兵南下企圖攻滅東晉,最終在謝安等人的努力下,在淝水之戰中挫敗了前秦。因此,桓溫北伐的影響,直到淝水之戰後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