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打完天下後,避免功高蓋主,權臣威脅皇權,不少皇帝會對功臣展開殺戮,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殺掉了不少功臣。北宋建立者趙匡胤則做得更加人性,更加巧妙,他透過杯酒釋兵權,既奪了武將的兵權,消除了武將對皇權的威脅,又給了功臣高官厚祿,使他們能頤養天年。
建立北宋後,趙匡胤幾乎沒有殺功臣,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將領,大多都有一個不錯的結局,那被他所滅的敵國國君,他們的結局如何?
一、後周:周恭帝柴宗訓
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年僅七歲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周恭帝柴宗訓年齡尚小,無力控制軍隊和朝政,趙匡胤抓住時機,謀劃了陳橋兵變,刀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政權。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趙匡胤厚待周恭帝柴宗訓,一切待遇不變,仍按皇帝規格享用。還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使子孫永享富貴,犯罪也不得加刑。
二、南平:高繼衝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雪夜定策,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趙匡胤想圖取南平,但南平貢奉甚勤,使宋高宗找不到出兵理由。建隆三年,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權繼立,周保權繼立後,張文表乘機叛亂,周保權向大宋求援。
張文表的叛亂,給了趙匡胤出兵的理由,他應援湖南,但卻借道南平,並乘機逼迫南平投降。高繼衝率南平文武眾臣投降後,被宋高祖改命為武寧節度使。
三、後蜀:孟昶
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發兵攻打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用時六十六天。孟昶投降後,被宋兵俘至京師,到京師後,受到宋高宗的熱情款待,並任命孟昶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但沒幾天,孟昶就離世,死因不明。
孟昶的死,有兩種說法,一是病死,二是宋高宗為了得到孟昶的一個妃子,故意殺害了孟昶,但都沒有具體證據。
四、南漢:劉鋹
大寶十三年(970年),宋派大將潘美率兵攻打南漢,奪取南漢的賀州、昭州、桂州和連州。潘美並未罷休,繼續步步緊逼,攻打南漢。
南漢敗局已定,劉鋹想帶金銀財寶和嬪妃逃往海外,但還沒出發,船舶就被宦官和衛兵盜取逃走,劉鋹被迫投降。劉鋹投降後,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任命他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恩赦侯。劉鋹980年去世後,還被追封為南越王。
五、南唐:李煜
做個詩人多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這句詩描述的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一個好詩人,但不是好一個皇帝,他的國家就滅亡在他的手裡。南漢被滅後,南唐被大宋三面包圍,為了生存,李煜一邊向大宋稱臣,一邊則調兵遣將,加強防務。
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發兵十萬,兵分三路攻打南唐,南唐雖殊死抵抗,但終因實力不濟,敗於大宋。開寶八年,南宋都城被破,李煜率眾投降。李煜投降後,被俘至汴京,宋高宗任命他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李煜死於北宋京師。據說他作了《虞美人》一詩,被宋高宗聽聞後,非常氣憤,賜其毒酒而亡。
五代十國是我國曆史上最混亂、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殺戮和戰爭頻繁上演,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趙匡胤能以相對平和的方式完成政權更迭,並消滅後蜀、南唐等國,結束混亂局面,且不殺功臣,厚待敵國國君,也是一個時代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