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要得語文者得天下?多元化人才教育

為什麼一定要中文?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數學家應平等分享世界

高考和教材改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教育部通知稱,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都將使用由中國統一歷史政治部編制的教科書,這應該是一個積極而公平的訊號。然而,在教材改革中,主要側重於語文教學內容,尤其是傳統文化和各種古詩詞的教學。

為何非要得語文者得天下?多元化人才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128首,增長87%;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增加51%。高考要求背誦古詩詞的數量也從60首增加到70首。高考改革的3 3模式或3 1 2模式取消了文理科,注重語文含金量,提高了語文難度和課外閱讀要求,降低了數學考試難度,而英語多次參加考試等因素,正如許多教育評論家所說的《得語文者得天下》。

但有人提出,為什麼要透過《得語文者得天下》?人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這會不會剝奪一些孩子語文能力差、數學優秀的機會?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應探索各類人才。為什麼我們要關注中文?其他科目應平分。數學家應該平等地劃分世界。

文化素養固然重要,但理性邏輯思維不應忽視這一地位。未來要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教育不能只注重語言、文化和古代漢語素養。數學思維也很重要,也為社會做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教學要有一定的穩定性,教學思想要有一致性,而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每個孩子的特長都應該得到公平對待。我們不是都去之乎者也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51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非要得語文者得天下?多元化人才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