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軍發動了對波蘭的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拉開序幕。在短短的27天中,波蘭經過奮勇抵抗,但終因力量對比懸殊而被德國滅亡,波蘭騎兵對付德軍坦克也被人當作笑話流傳。實際上,波蘭在抵抗德軍入侵過程中表現非常英勇,在德軍入侵的第一天還取得了勝利,這也算波蘭在反抗德國入侵戰爭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在這場短暫的勝利中,波蘭裝甲列車起到了關鍵作用。
一、二戰前波蘭裝甲車裝備情況裝甲列車是在鐵軌上作戰的車輛,既可以支援鐵路沿線的部隊,又可以獨立作戰。裝甲列車最早出現於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在對付騎兵作戰時效果顯著,此後便在亞歐戰場上廣泛應用,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俄和奧匈帝國曾經大量裝備裝甲列車。
我國也曾經有過裝甲列車,比如張作霖在東北時,改進了蘇俄的裝甲列車,增強了火力。後來東北軍以此為基礎組建了裝甲列隊,"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在進攻錦州的戰鬥中,"中山號"鐵甲車隊曾經擊潰日軍,流傳青史。
裝甲列車可以在鐵路分佈的大範圍地區快速移動,有效控制鐵路沿線,搶佔火車站等戰略要點。進可以攻,快速移動,退可以守,有效地保護車廂內的作戰部隊,而且還可以為前線作戰部隊運送軍火、軍糧等作戰物資,因此一列裝甲列車可以抵得上一個炮兵營。
到二戰前,裝甲列車裝備大口徑重炮、野戰炮和機槍等更重輕重武器,甚至安裝防空炮以對付空軍。車身安裝厚厚的鋼板,有的還是雙層鋼板,可以抵禦大部分子彈和小型炮彈的攻擊。炮塔三百六十度旋轉,射擊無死角,裝備在裝甲列車最為核心的炮車。
有的裝甲列車上還搭載坦克,更加提高了裝甲列車的自衛能力,波蘭軍隊的裝甲列車部隊,就曾經裝備雷諾FT-17輕型坦克和TKS超輕型坦克,可見波蘭軍隊並非軟柿子,火力也是比較強的。
此外,完整的裝甲列車還裝備有搭載步兵的突擊車,一個突擊車廂大約裝載一個排的兵力;保護核心車廂免受地雷損傷的平車,一般裝備在車首和車尾;以維修、醫療、休息等為主的輔助車輛,數量眾多。
波蘭地處平原,發展鐵路網可以快速提高部隊機動能力,在鐵路網上移動迅速的裝甲列車自然也引起了波蘭的重視,況且波蘭的鄰國蘇聯、德國等大國也在發展裝甲列車。深感威脅的波蘭,在二戰爆發前也裝備了10列裝甲列車,編號分別為11、12、13、14、15以及51、52、53、54、55。
波蘭裝甲車雖然數量少,但是部隊戰鬥力較強,即使面對強大的德軍,也敢於一次次地在鐵路網上衝鋒,主動向德軍發起攻擊。
為了隱蔽,裝甲列車的顏色一般都與當地環境相統一。波蘭因為森林多,裝甲列車普遍被塗上了草綠、深棕、沙黃三種顏色,藉助大森林的天然掩護,避免了一開始便被德國空軍轟炸。由於波蘭的裝甲列車是三種顏色,所以也被稱為"三色森林戰艦"。
二、大發神威的"斯米莉"裝甲車在二戰爆發前,波蘭的軍事實力實際上是比較強大的,至少看起來是如此。但是波蘭對德國的侵略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一直心存幻想,尤其是認為德國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以後會進攻蘇聯。
直到1939年8月31日,即德軍入侵的前一天,波蘭才進行了總動員,共有24個師95萬人做好戰鬥準備,其中坦克800輛、飛機400架、大炮4300門,而且是倉促準備,一片混亂。
反觀德國,為了侵略波蘭做了最充分的準備,65個師約185萬人投入戰鬥,坦克2800輛、飛機2000架、大炮10000門,遠遠超過了波蘭,這注定是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向波蘭大舉進攻,波蘭猝不及防。波蘭在莫考拉村修建了一條鐵路,該村因為聯結南北兩支波蘭軍隊,又有鐵路大動脈和大片的森林,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德軍首先進攻的重要地區之一。駐守該地區的軍隊是波蘭第19團和21團,其中19團防守左翼,護衛森林,防守莫考拉村主陣地的是21團。
在德軍裝甲部隊的閃電衝擊下,防守左翼陣地的19團很快崩潰,開始往鐵路方向撤退,以便重新組織防線。但是精明的德軍早就預判了波蘭軍隊的企圖,一支德軍從鐵路另一側斷了波蘭軍隊的後路,被德軍兩面夾擊的波蘭19團,成了甕中之鱉,似乎只有等著被全殲的命運。
危急時刻,波蘭53號裝甲列車"斯米莉"號從鐵路上快速駛來,將原本包圍波蘭的德軍分成兩部分。車廂內的反坦克炮和各種輕重武器同時開火,向鐵路兩側的德軍拼命射擊。猛然出現的大傢伙讓德軍暈頭轉向,密集的火力讓德軍坦克和士兵受傷慘重,不得不緊急撤退。
波蘭19團獲救,並重新組織了第二道防線。但"斯米莉"號並未停下,而是趕緊駛向波蘭21團防守的莫考拉村主陣地,因為此時莫考拉村已經岌岌可危,德軍先頭部隊甚至已經攻進陣地,與波蘭軍隊展開了巷戰。
關鍵時刻,"斯米莉"號再顯神威,炮彈準確地落到德軍坦克和士兵的頭上。雖然說德軍戰鬥力強悍,坦克效能先進,但是此時的"斯米莉"號卻將裝甲列車巧妙地停在考莫拉村主陣地2.5公里的地方,這個位置正好處於波蘭反坦克炮的射程內和德軍坦克部隊的射程外,所以德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部隊傷亡卻不能消滅波蘭裝甲列車,所以只好撤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德軍的進攻確實犀利,而且組織有方,進攻有序,但是沒有料到波蘭軍隊還藏有一支裝甲部隊,否則考莫拉村幾個小時便能落入德軍手中。
三、擊毀百輛德軍坦克,取得短暫勝利從區域性戰役來看,波蘭軍隊的戰鬥力和戰略戰術也是可圈可點的,畢竟波蘭也曾經是歐洲傳統的軍事強國。如果波蘭軍隊早做準備,英法盟友再靠譜點,從西線多牽制一下德軍,波蘭也不至於那麼快就亡國。在考莫拉村的戰鬥中,波蘭軍隊的表現就十分英勇,還取得了第一天的勝利。
在波蘭裝甲車的支援下,德軍被迫撤退。此時的波蘭軍隊並未消極防禦,"最好的防禦是進攻",波蘭軍隊也深知這個道理,於是波軍裝甲營決定和騎兵發起反擊,奪回被德軍佔領的陣地。
二戰時的歐洲戰場,是坦克、飛機、大炮大顯身手的時候,騎兵顯然不合時宜,不過波蘭因為長期落後的軍事思想,因此騎兵還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一次,騎兵的表現卻讓德軍丟了臉面。
騎兵這一次下馬成了步兵,和裝甲營的波軍利用煙霧的掩護,悄悄地摸到了莫考拉村附近的森林陣地,突然出現在德軍坦克部隊中間,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倉皇失措中,德軍被波蘭裝甲營和騎兵的輕火炮擊退,陣地重新回到波軍手中。
中午時分,德軍集合坦克部隊,向考莫拉村發起進攻。波蘭軍隊邊打邊撤,德國坦克大軍很快佔領考莫拉村,並報復性地放起大火,焚燒波軍陣地,未曾想德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濃煙滾滾卻成了波蘭炮兵營最好的掩護。
當德軍坦克毫無防備地前行時,波蘭炮兵營的炮彈準確地射向德軍,十幾輛德軍坦克當場被毀,陣腳大亂,波蘭軍隊趁機反撲,搶回考莫拉村。一個小小的考莫拉村陣地,一天之內竟然反覆易手,可見波蘭軍隊與德軍戰鬥的激烈。
退回的德軍再次組織反擊,這一次集結了180輛坦克,並呼叫飛機支援。在德軍猛烈的炮火中,波蘭騎兵所剩無幾,21團也快打光了,最後的預備隊也上場,在鐵路沿線與德軍進行最後的抵抗。
眼看最後的陣地就要失守,關鍵時刻,撤回補充的"斯米莉"再次"從天而降",和第二輛裝甲列車一起,向德軍坦克部隊進攻。裝甲列車的指揮官在此戰中的表現非常出色,被擊毀的德軍坦克在德軍坦克部隊的隊首和隊尾,讓德軍坦克進退不得。剩下的時間,波蘭裝甲列車瞄準德軍坦克,一輛一輛地擊毀,狼狽的德軍坦克駕駛員,甚至棄車而逃。
最後,德軍坦克開闢出一條退路,慌慌張張地撤退,連步兵也顧不得。波蘭軍隊抓住機會進攻德軍,結束了這一天的戰鬥,守住了考莫拉村陣地這個戰略要點。
總結1939年9月1日的戰鬥,波蘭兩輛裝甲列車為主的火力,一共擊毀了一百多輛德軍坦克,為波蘭軍隊守住陣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德軍的炮火也很猛烈,兩輛裝甲車在戰鬥中遭受重創,宣告報廢。
波蘭軍隊取得了第一天的勝利,不過由於波蘭落後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裝備與德軍相比過於弱小,再加上蘇聯在東線趁火打劫,波蘭軍隊在奮戰27天之後還是亡國了。但是在第一天的戰鬥中,波蘭裝甲列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有力地反擊了德軍,為波蘭軍隊集結作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