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0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很多人會被其中武將單挑的場景吸引目光,例如典韋遇上許褚,能大戰一天,不分勝負;許褚對上馬超,大戰二百餘合,不惜裸衣而鬥;馬超遇上張飛,為一決雌雄,挑燈夜戰。而武將於大軍之中七進七出,更是令人喝彩,例如趙雲於長坂坡一戰,創下的威名,幾百年來,便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都僅是小說而言,沒有必要當真。的確,真實歷史上,武將單挑的情況少之又少,但是這並不代表,真實歷史上的悍將,表現不及演義中那般精彩。
例如,在真實的漢末三國史上,典韋曾僅率十餘勇士,擊退呂布大軍,也曾以人為戟,嚇得張繡軍不敢向上,為曹操爭取了逃亡時間。正是因為典韋之勇,他“古之惡來”的稱號,才受到了世人的認可。其實曹操軍中,有一個人外號與他齊名,卻比他更善戰,能力更卓越,堪稱三國第一悍將。這個人是誰呢?他不是別人,正是有“古之昭虎”之稱的張遼。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質疑說,張遼雖勇,卻稱不上三國第一猛將吧?畢竟千百年來,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的人,是呂布。
其次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的說法,僅是受演義影響,在真實歷史上,他雖有飛將之稱,陳壽也認為他有虓虎之勇,可是他的戰績卻慘不忍睹——隨董卓時,他兩度敗於孫堅之手;守長安時,李傕、郭汜讓他狼狽逃竄;戰濮陽時,他被曹操擊潰並逐出了兗州;退至乘縣,他為名不見經傳的鄉勇李進所敗;駐徐州時,他被曹操擒殺,殞命白門樓。對比起張遼的戰績,幾乎是雲泥之別。
張遼原本是呂布的麾下,在呂布敗亡之後,投靠了曹操。他在曹操麾下,表現非常優異,不管是平定昌豨、袁氏,以及大大小小的叛亂,還是與其他諸侯角逐,他都戰功赫赫。他較為耀眼的第一戰,發生於公元207年,彼時曹操率軍平定三郡烏桓,他隨軍出征,面對敵軍躍躍欲試,於是曹操將自己的的麾旗授予他暫用,將他任命為了先鋒,他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一戰斬殺了單于蹋頓。《三國志》注引《傅子》曰:“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當然了,這一戰績雖然耀眼,卻也不足以支撐他成為了三國第一名將,接下來,我們再來瞭解一下他的封神之戰。公元215年,他率七千人馬,擔任合肥守將,當時曹操在漢中與劉備征戰,無法為他提供任何支援,這個時候,孫權抓住機會,親率十萬大兵而來。他沒有放棄城池,反而在孫權動手之前主動出擊——最初他招募了八百健勇,一路衝殺到了孫權麾蓋之下,差點生擒孫權,並導致位列江東十二虎臣的陳武戰死,徐盛大敗而退。之後他的八百人馬被大軍包圍,他又毫髮無傷的突圍而出。
不久之後,孫權看討不到便宜,只能無奈退兵,可是張遼卻不肯罷休,他率兵埋伏在逍遙津,再一次差點生擒孫權,這一次名將蔣欽、甘寧都狼狽不堪,淩統更是為給孫權斷後,差點戰死當場,其部曲也全軍覆沒。也就是說,這一戰孫權至少出到了六員名氣不弱於張遼的虎將,率領著十數倍於張遼的兵力前來,卻被張遼大敗,甚至險些成為對方的俘虜。試想,整個三國時代,有幾人面對這樣豪華陣容?又有幾人取得過這樣的戰績呢?
除了驍勇善戰之外,張遼還是一個非常穩重的人,而不是僅有匹夫之勇。當初曹操攻打荊州,讓他屯兵長社之時,有一天夜晚,軍中發生叛亂,還不等眾人慌亂,他立馬下令讓士卒不得妄動,從而很多區分出叛賊,並平定了叛亂,為留下了“中軍而立”這一成語。《三國志》記載:“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陳而立。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張遼之勇,張遼之謀,在整個漢末三國時代,少有武將能與之比肩。不過,一向護前,不肯承認別人比自己強,又曾威震華夏的關羽,或許會不服氣吧?只可惜,他與張遼情同兄弟,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交手的機會,孰強孰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