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5年,由於衛拉特四部故地大動亂,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土爾扈特部在首領和鄂爾勒克的率領下,西遷至歐洲伏爾加河流域下游,並創立了強盛一時的土爾扈特汗國。然而,土爾扈特汗國並沒能穩定多久,很快就開始面臨沙皇俄國的威脅。隨著沙俄的步步緊逼,到公元18世紀時,土爾扈特部基本淪為沙俄的附庸。
土爾扈特部東歸
公元1761年,隨著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繼位,沙俄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土爾扈特部的壓迫。沙俄政府開始改組土爾扈特部的組織機構,扶持信仰東正教的土爾扈特部蒙古貴族掌權,並不斷徵調土爾扈特部壯丁參加戰爭,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開始鼓勵數以萬計的頓河哥薩克遷徙到土爾扈特部的居住區,試圖將土爾扈特部徹底俄羅斯化。
在這種情況之下,忍無可忍的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經過數年的周密準備,於1771年1月17日,爆發了武裝反抗俄國壓迫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的目的地,是東歸中國故地。
渥巴錫
在東歸中國的路上,渥巴錫率領17萬土爾扈特部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擊退了沙俄及哈薩克各部的多次武裝干涉和阻撓,最終於公元1771年7月,抵達伊犁河流域。至此,歷時近8個月、行程超過萬里的土爾扈特部東歸征程,勝利結束。
這場跨越萬里之遙的東歸,土爾扈特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發動起義時,渥巴錫率領的土爾扈特部高達3.3萬戶約17萬人,而到達伊犁時,人數已經不足出發時的一半兒。
其實,早在土爾扈特部到達伊犁之前,清廷位於伊犁地區的清軍將軍伊勒圖就收到了土爾扈特部即將到來的訊息,因為,當時狙擊土爾扈特部最積極的左哈薩克阿布賚汗曾經專門派人聯絡伊勒圖,要求共同出兵攻打土爾扈特人。但是,伊勒圖對哈薩克部的這一要求並沒有答應,而是一方面向朝廷奏報,另一方面派人瞭解土爾扈特部東遷的真正意圖。
土爾扈特部西遷和東歸路線圖
而遠在北京的乾隆皇帝接到奏報之後,由於並不清楚土爾扈特部的來意,為了以防萬一,他將舒赫德任命為伊犁將軍,並讓其加強在清軍在伊犁地區的防務。不得不說,乾隆皇帝的這一舉措是十分明智的,因為,土爾扈特部東歸中國的最初目的,其實並不是歸順清朝,而是在舍楞的建議下,回到“空虛”的伊犁故地,自立為王。
然而,渥巴錫萬萬沒有想到,伊犁地區並不是如舍楞所說的那樣空虛,它早已成為清廷統治新疆地區的首府,嚴陣以待的清軍,也絕不是東歸之後損失慘重的土爾扈特部所能擊敗的。在這種情況下,渥巴錫在沙喇烏蘇召開長達七天的扎爾固會議之後,決定改變原有武力佔據伊犁的計劃,與清廷的伊犁將軍交涉、決心歸順清朝。
土爾扈特部
接到土爾扈特部決定歸順的訊息後,乾隆皇帝下旨,命令伊犁將軍舒赫德將土爾扈特部暫時安置在伊犁地區,同時,派遣額附將渥巴錫汗等數十位土爾扈特部貴族領到他所在的承德木蘭圍場,決定親自接見渥巴錫等人。
因此,當渥巴錫率部到達伊犁之後,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就馬不停蹄地踏上了趕赴承德的路程。1771年8月5日,即清乾隆36年6月25日,渥巴錫等一行數十人在舒赫德的陪同下,離開伊犁,經烏魯木齊、肅州、大同、宣化、張家口,最終到達承德木蘭圍場,覲見乾隆皇帝。
10月15日傍晚,渥巴錫在木蘭圍場見到了乾隆皇帝,並敬獻了禮品。乾隆皇帝以蒙古語垂詢渥巴錫,並在蒙古包裡招待了渥巴錫等土爾扈特部貴族。次日,乾隆皇帝再次設盛宴,宴請渥巴錫等貴族、大臣等86人。
乾隆皇帝
三天之後,乾隆皇帝到達避暑山莊,並開始頒佈封爵諭令,對東歸而來的土爾扈特部蒙古大小首領進行封爵。首領渥巴錫被封為烏訥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哩克圖汗,土爾扈特部的2號首領策伯克多爾濟被封為烏訥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布延圖親王,其他土爾扈特部首領根據地位大小、部眾多寡和貢獻多少,都被封為郡王、貝勒、貝子、臺吉等爵位。可以說,乾隆皇帝對於東歸的土爾扈特部首領是十分重視和禮遇的。
渥巴錫一行在避暑山莊住了近半個月之久,參加了清廷召開的所有盛宴,乾隆皇帝在普陀宗乘之廟內還建立了《優恤土爾扈特部族眾記》和《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兩塊巨型石碑,用以紀念土爾扈特部東歸中國的壯舉。
當然,對於包括土爾扈特部在內的諸多遊牧民族,清政府的一貫政策是恩威並施、剿撫並用。用乾隆皇帝的話說,“天朝之於外藩,恭順則愛育之,鴟張則剿滅之”。對於東歸目的並不純潔的土爾扈特部,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乾隆皇帝一方面對其上層人物處之以懷柔、籠絡的措施,給予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則採取了武力鎮壓和軍事統治的方式,而具體的統治方式則是“眾建立而分其勢”,從而徹底消除其反覆無常的可能。
清朝疆域
因此,清政府一邊對萬里東歸之後,疲憊不堪、傷亡慘重的土爾扈特部進行賑濟,據記載,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清廷就從新疆、甘肅、陝西、寧夏等多地調集了20餘萬馬牛羊、4萬餘袋米麵等糧食、2萬餘封茶、5萬餘件羊裘、6萬多件棉衣等物資。這些物資對於山窮水盡的土爾扈特部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順利地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也使他們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
另一方面,清廷也根據其一貫的政策,開始對本為一體的土爾扈特部進行拆分安置。對原屬於準噶爾部的舍楞部,清朝官員將其安置在科布多、阿勒泰一帶,以耕牧為業,與同為衛拉特蒙古的多爾伯特部為鄰,並將舍楞任命為盟長。
對於土爾扈特部的2號人物策伯克多爾濟,則被要求移駐在和布克賽爾。而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渥巴錫本部,部眾高達四萬餘人,自然,這部分人也是清朝防範的重點,因為,如果讓他們仍聚在一起從事最擅長的遊牧,“一旦強大,絕非好事”。
渥巴錫汗
因此,清廷綜合考慮,決定將渥巴錫的直屬部落,遷往水草豐美的珠勒都斯草原,乾隆38年8月,渥巴錫率領本部分6隊向珠勒都斯草原進發,也至此,東歸的土爾扈特部徹底確定了各自的遊牧地和生活區域,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至於土爾扈特部的組織機構,根據清廷的設定,渥巴錫所在的地區被稱之為舊土爾扈特。而且,為了防止渥巴錫勢力過大,將其所部分為了東、南、西、北4路,設4個盟,每個盟都設立盟長。
南路位於喀喇沙爾(今焉耆)北裕勒都斯草原,設定了4個旗,渥巴錫本人擔任了盟長。北路在和布克賽裡,設定三個旗,策伯克多爾濟為盟長,西路設定在精河縣一帶,只設置了一個旗,默們圖任盟長,而東路則在庫爾喀喇烏蘇一帶,設定兩個旗,巴木巴爾為盟長。
東歸的土爾扈特部
至於舍楞所部,則被稱為新土爾扈特部,在其所在的科布多阿勒泰地區設定了兩個旗,舍楞則擔任盟長。而和碩特部的恭格部則位於博斯騰湖畔,也設定了4個旗,恭格為盟長。
而以上所有東歸的土爾扈特各部各盟,統歸伊犁將軍總理。至此,東歸的土爾扈特部終於完成征程,被清朝安置在新疆後,生活也如願徹底穩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