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戎列傳講述了什麼事情 竹林七賢王戎

由 鍾離綺琴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戎列傳

《王戎列傳》,出自晉書,講述了王戎的人物簡介以及他的生平事蹟。王戎,出生於魏晉時期的名門琅琊王氏,他的祖父與父親都在朝廷中任官職,他自小便才智過人,長大以後成為當時七賢之一的名士,也在官場起伏多年,斂財無數,幾乎成了一名算盤上的不倒翁。

王戎壁刻(右)

王戎小時候就有獨立的思想和清晰的頭腦,不會盲目追隨其它的小朋友,且膽識過人,兩眼放光。

王戎十五歲時,他的父親王渾有一個朋友叫阮籍,二人關係不錯,但二人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有一次王渾帶著兒子王戎見了這位老朋友,阮籍見了王戎反而一見如故,兩人聊得十分盡興,阮籍遂略帶感慨地對王渾開玩笑說:“你兒子的思想你可遠遠比不上,和你聊天還不如和你兒子交談有意思。”王戎也正是如此,一來二去與之建立了友情,遂加入竹林七賢之中。

後來其父死後,以前與王渾有過交往的官員都紛紛前來贈財物相送,而王戎堅決不收,因此他清高的舉止使他聲名遠揚。

鍾會征討蜀國時,路過王戎處與之告辭,順便問他有什麼計謀,王榮表示:按道家的說法,建功立業不算什麼難事,但是要守功卻不容易。因此在鍾會告敗以後,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十分有見解的看法。

《王戎列傳》還有其它關於王戎的事蹟,他任官職時,儘管沒有什麼特殊的才幹,但他卻能將自己管轄範圍裡的事務治理得井井有條。王戎十分長壽,於72歲時去世。

竹林七賢王戎

魏末晉初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他們主要活躍在河南山陽縣一帶,因常於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其作品用多種手法沿襲了建安文學精神,從側面表達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後來由於竹林七賢逐漸被司馬朝廷所不容,最終以解散告終,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賢之一。

竹林七賢畫像

王戎,字濬衝,出生于山東東南沿海的臨沂,因為自身對於評鑑有著精闢獨到的眼光而聞名,早年間承襲父親貞陵亭侯的爵位,後來被聘作掾屬。王戎的仕途過程中,相繼就任過吏部侍郎、散騎侍從、河東郡守、荊州刺史多個官職,後來被罷官後,又被調任豫州刺史與建威將軍。

後來王戎參與了討伐吳國的戰爭,取得勝利之後,因立下軍功被升職為安豐縣候。這段期間內,他不斷在荊州一帶籠絡名士,頗具成效。後來王戎的官職又持續不斷的調換,先是應朝廷之徵任侍中,後被調職為光祿勳,而後又成為吏部尚書,直到母親去世時向朝廷辭官。

司馬衷登基後,王戎成為太子的老師,後轉至中書令,兼任光祿大夫,隨後轉任尚書左僕射掌管吏部事務。

到了296年,王戎升職成為司徒,此時他覺得天下即將大亂,便不再參政,專心遊山玩水,後由於捲入刑案被罷官,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受任,官至司徒。後來由於晉惠帝被將領張方挾持,王戎便逃命至陝縣。

305年,王戎逝世,終年72歲,諡號元候。

王戎觀虎

中國古代出了不少神童,而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極其機靈,是一個早慧的神童,極具觀察力且年紀小小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年幼時看到老虎也絲毫不露懼色。

王戎畫像

據悉,在王戎小的時候,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將大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砍下來,舉辦人和老虎之間互相搏鬥的表演,任憑路過的行人觀看,凡是路過的人無不心驚膽戰。當年的王戎年僅七歲,也跑去觀看。老虎趁間隙抓著欄杆,把頭攀在欄杆上面仰天長嘯,十分兇狠地對著圍觀的行人怒吼,聲音響徹雲霄。圍觀的行人中,小孩子紛紛受到驚嚇而放聲啼哭,而大人也無一不恐懼得連連後退,甚至大驚失色向後跌倒在地,屁滾尿流地逃離宣武場。

而此時的王戎,直愣愣地站在關老虎的欄杆旁邊,十分平靜地一動不動,臉上沒有一絲恐懼之意,而是繼續看著老虎的反應,聽它的嘶吼。王戎定是認為因為老虎被關在籠子中,又失去爪牙,並不能對圍觀群眾造成傷害,只不過徒有威風氣勢罷了,從吼聲和身形上勾起大家對它的恐懼感,其實它並不會做什麼。因此大家只是被自己對百獸之王固有的恐懼感所嚇倒,而非真正受到老虎的威脅。

這個故事讚揚了王戎小小年紀就才智過人,有過人的理智與清晰的思維,幼年就善於觀察推理,不僅僅拘泥於表面,不隨大流,具有判斷力,能認識到事物本質,不愧被後人稱為神童。


 

王戎喪兒萬子

魏末晉初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王戎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小時候就十分聰明,悟性極高,是個兩眼放光的神童,十分清秀,為人情感豐富。

王戎畫像

據悉,王戎有一個兒子,名叫王萬,小萬自小時候起就極度肥胖,認識的人常常會勸告王戎說:“你這個兒子胖得出奇,想必是得了肥胖症,要趕緊帶他去看病,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啊!”王戎聽此,十分擔心,於是決定不再給兒子吃太多好食物了,只讓他吃一些糠,誰知王萬這樣吃卻還是越來越胖,年紀小小就去世了。

王戎失去兒子小萬的時候,極度悲傷,久久臥床不起。有一天,他的朋友山簡前去探望喪子的他,見他悲痛至極,難過得受不了,於是小心翼翼地問他:“不過是失去一個懷抱在手中的嬰孩罷了,你怎麼可以心痛到這種程度呢?”王戎頓了頓,回答他說:“最上層的聖人之心早已超越了尋常人的思想,不受到束縛,不容易為這種情感所動;而最下等的貧民整日忙於勞作,為溫飽問題所奔波,更加無暇顧及日常情感。正因如此,最重視情感,對情義最為專注的,正是我們處於中層的這一輩人啊。”

山簡聽了他的話,感到十分佩服,極其有道理,於是徹徹底底地為他的喪子之痛感到更加的惋惜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戎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有心人。

王戎識李

魏末晉初時期,有七位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因常於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而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自小便十分聰明機智,他小時候還有一個關於識李的典故流傳至今。

王戎識李

據悉在王戎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大概七歲左右,常常與家裡附近年齡相仿的小孩子們一同遊玩。有一天正當王戎與小夥伴在路邊玩耍的時候,大家看到路邊有一顆很大的李樹,上面長滿了飽滿的果實搖搖欲墜,枝條都被壓彎了,李子幾乎要垂到地上的樣子,看上去十分誘人。於是他的小夥伴們紛紛爭先恐後地跑上去採摘李子,唯獨王戎一人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李樹無動於衷。

旁邊正巧有大人路過,見到孩子們的情況,對王戎的反應十分好奇,於是便問王戎:“你的小夥伴們都去摘李子了,你為什麼站在這裡一動不動啊?”於是王戎回答他說:“這棵李樹這大,就長在路邊十分顯眼,而且枝條上結滿了飽滿的果實,為什麼卻沒有人採摘呢?我想它果子的味道一定是苦澀的。”大人一驚,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清晰的頭腦,於是摘了一顆果實嚐嚐,味道果然是苦的。

王戎識李的這個故事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中,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看待事物以及做事情一定要仔細觀察,同時加強思考,不要忽略周邊的環境,根據相關的情況進行合理地推測,要有獨立的思維,切不可盲目追隨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