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人類歷史上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從來都不少見,究其發生原因也相當多樣化。 但據本人觀察,總結下來這些食品安全事故大部分不外乎兩類:

  1. 食品本身由於各種原因被汙染,廠家不知情。

  2. 廠家蓄意往食品裡摻假。

  每一個食品安全事故背後都能折射出產品生產線,廠家,甚至整個行業的一系列問題。現在相對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其實也是經由這些挫折才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下面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

  1. 加州李斯特菌乳酪汙染事件

  (美國曆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1985,美國洛杉磯)

  這個事故發生在 1985 年的加州。當時很多孕婦和嬰兒在食用了 Jalisco 公司生產的“墨西哥風味軟乳酪”產品後出現了很嚴重發熱、肺炎、腹瀉等的症狀。事故最終造成了 142 個病例,52 人死亡。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經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單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汙染所致。這是一種環境中廣泛存在的食品致病菌,對孕婦、嬰兒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十分危險。那麼,李斯特菌是怎麼跑到乳酪中去的呢?

  原來,整個事件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員工的錯誤操作。

  大家應該瞭解,剛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生牛奶含有大量的細菌,其中可能就有單增李斯特菌。這樣的牛奶直接拿來加工是相當危險的。原本,工廠採購來的,用於做乳酪的生牛奶必須經過巴氏殺菌後才能使用。

  然而,這個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錯誤地將生牛奶和巴氏殺菌奶混合在一起使用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對公司新員工進行靠譜、詳細的培訓是多麼重要。食品安全不是兒戲,簡單的一個誤操作,背後就是生命的代價。

  2. 德國 O104:H4 大腸桿菌感染事件

  (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腸桿菌汙染事件,死亡人數最多的微生物所致食品安全事故,2011,德國)

  從 2011 年 5 月份開始,德國很多人出現出血性腹瀉症狀,病情進展兇猛,一些患者很快就進展成溶血性尿毒症,有些患者因此死亡。

  醫學研究表明,這種症狀是由於一種新的大腸桿菌菌株——O104:H4 型大腸桿菌所引起。以往這種菌株只會感染牲畜,而這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因為這種菌株發生了變異,導致其獲得對人類的感染能力。

  調查者們最終發現,造成感染的源頭可能是下薩克森境內比嫩位元爾(Bienenbüttel)一處農場生產的豆芽菜。2009 年與 2010 年從埃及進口的葫蘆巴種籽與這次疫情也有可能有關聯。

  至今為止,這個事件已經造成 53 人死亡,超過 3950 人受到影響。是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微生物所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我認為,這個事故的教訓就是:微生物的進化速度很快,人類未知的病原體將來還會不斷出現,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應急預案和規章制度,才能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3. 伊拉克麥粒汞中毒事件

  (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物中毒事件,1971 年,伊拉克)

  比起前面兩個事件,這個事件詭異得多。

  這個事件和大家熟知的日本水俁病一樣,是甲基汞中毒事件。作為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之一,有 650 人因此死亡,受到影響的人甚至無法統計,最少估計有上萬人。

  甲基汞是哪裡來的呢?是從美國和墨西哥進口的麥粒中被發現的!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和墨西哥出產的麥粒為何會含有甲基汞?

  原來,這些麥粒本來就不是給人吃的 >< 為了防止真菌汙染(說白了就是發黴),Cargill 公司研製了含有甲基汞的殺真菌劑,那些麥粒是用這種殺菌劑浸泡過的試驗品,袋子上甚至印了“此為試驗品,不供食用”的字樣,和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毒物”標誌(就是一個骷髏兩個交叉骨頭的那個)。

  然而,這批種子在運到伊拉克境內以後,可能是因為語言問題,也有可能是在運送途中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分銷商並不知道是不可食用的,就當做可食用的麥粒賣給了農民,農民買回去以後就直接吃上了。

  當毒麥粒造成大批農民死亡時,農民還沒有意識到是麥粒的問題,仍然在繼續食用。當最後終於被研究者發現中毒來源時,已經過去 2 個月了。

  無疑,這次事件最大的問題出在進出口貿易上。特別是不同國家的語言問題一定要在貿易中被重視。這次事件後 WHO 針對危險標籤立下了如下的規定:

  1) 危險標籤必須以進口國和出口國兩種文字書寫。

  2) 危險標籤上表示警告的標誌,必須與當地習慣一致。比如,某些國家以蛇,而不是骷髏來做標誌的。

  3) 危險標籤必須跟隨包裝妥善保護。

  4. 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最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之一,受影響人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2008,中國)

  Alizul 部落格把這個事件評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食品安全醜聞”。不僅是受影響規模是世界最大(超過 300,000 人受影響,正式住院的有 12,892 人,死亡 4 人),更重要的是,該事件是商家為了利潤,故意往食品裡摻假所致,所以足以達到“震驚世界”的程度。

  事件的起因是多個嬰兒發生腎結石症狀,最後發現這些嬰兒都食用了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對這些奶粉進行詳細檢測後發現,它們含有一種化學工業上常用的物質——三聚氰胺(Melamine)。

  為什麼要新增這種物質呢?因為為了防止牛奶摻水或其他物質,各個國家關於牛奶的檢測裡都有一項是測蛋白質含量。如果含量太低了就過不了關。蛋白質含量檢測用的是凱氏定氮法,顧名思義就是隻要確定了氮元素的含量就行了。

  為什麼呢?因為牛奶中的氮元素主要就是以蛋白質的形態存在,蛋白質含量多,氮就多,反之,蛋白質含量低,氮就少。所以這種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靠譜。

  但是,化工試劑三聚氰胺的含氮比例遠遠高於蛋白質,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在摻假的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這樣雖然蛋白質還是那麼少,但至少氮元素的含量夠了,這樣就能“矇混過關”地透過檢測。

  該事件的難點在於,之前沒人想到過“啊,這麼摻假也可以啊!”,根本沒想到作為化工試劑的三聚氰胺竟然會被用作這種用途,所以所有的檢測都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性。

  這種事件,著實有點防不勝防。雖然商家確實黑心,但光罵“商家黑心”是沒有用的。怎樣把食品檢測儘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怎樣採用新的方法去完善檢測,還有政府如何去完善類似事件的處理方式,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別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有很多,我只是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簡單說了說。歡迎補充。因為有很多是現查資料,如有錯漏之處,歡迎指出。有空我再更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19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