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鄭芝龍簡介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非常厲害,他精通很多語言,不僅是國內的閩南語甚至連國外的日語、荷蘭語、西班牙語都十分精通,這和他長期和海上國家打交道分不開,當時的制海權幾乎被外國侵略者統治,只有陸地才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鄭芝龍
鄭芝龍不同,他深知自己在臺灣,陸地資源匱乏,鄭芝龍極力擴張自己的勢力,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兵力雄厚,戰鬥力極強,但鄭芝龍並不是朝廷組織的正規軍,說白了其實是海盜,透過經營武器裝備才把自己的勢力一點一點擴大的。
開始的鄭芝龍在日本平戶建立根據地,都來移居到臺灣後,他的海上力量越來越強,建立了自己的海軍,還仿照明朝的制度在臺灣設立官員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割據勢力。不僅如此,鄭芝龍的海軍在對抗外國侵掠中也做出貢獻,他曾擊敗了海上霸主荷蘭的艦隊,並且憑藉一己之力壟斷了東南亞的經濟貿易往來,成為了富可敵國的恐怖存在。
當時的明朝終於意識到在自己國土的西南角,有一股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原本不重視海上主權的明朝,開始有所準備,先是派兵鎮壓,但是鄭芝龍的部隊驍勇善戰,明朝原本海上實力就不強,更是節節敗退。剿滅不成,就想到了招安,鄭芝龍受到明朝的招撫後,為明朝開疆闊土立下汗馬功勞,清軍入關的時候,鄭芝龍選擇投降,被清軍關在北京,之後被殺。
其實要是鄭芝龍當時不投降,清軍就不會攻克福建,兵權也不會丟失,要是當時鄭芝龍能有點政治覺悟,輔佐皇帝抗戰,或許歷史也會被改寫。
開啟臺灣第一人鄭芝龍介紹
臺灣學者湯錦臺先生的新書《開啟臺灣第一人鄭芝龍》出版,本書的寫作目的在與透過嶄新的視角,結合近期史學家總結的資料,用全新的觀點向世人展示這樣一位對臺灣的政治局面,乃至對明朝軍事實力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的故事。
鄭芝龍塑像
湯錦臺先生想要告訴我們,在17世紀的世界局勢塑造了一位風雲人物,他活躍于海洋這片人類還未開始探究它神秘的地方,對於當時勢力範圍跨越臺灣、日本以及周邊海域的大海盜,同時也作為當時實力富可敵國的大商戶。
鄭芝龍憑一己之力,就敢於和來自西方歐洲的神秘力量對抗,而且能達到平分秋色,在當時看來都是實力強大的體現,他視野開闊,這讓他在稱霸海洋的時候,能夠佔領長達數千公里海岸線上的貿易。他不僅開啟臺灣的英雄,還是挑戰西方的力量,他在當時可以說充滿個人魅力,是讓人銘記一生的存在。
全書可以看作鄭芝龍的一個小傳記,作者的深厚文化功底和對鄭芝龍的潛心研究,都為向世人再現這一段輝煌的歷史提供了幫助。這樣讀者不僅可以瞭解明朝歷史的發展趨勢,更能透過文章感受到閩南系漢人的一些生活特性,無論是為人們瞭解當今臺灣人的歷史,還是對長期保留下來的文化傳統的研究都提供了幫助。
該書的出版,無疑是對兩岸同胞的相互認可性都打上了烙印,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這種通過歷史找到認同感,找到歸屬感的方式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為兩岸曾經情感也可以起到幫助作用。
鄭芝龍老婆是什麼人
鄭芝龍的妻子田川氏是日本江戶時代人,鄭芝龍在日本的時候娶她為妻,並且他為鄭芝龍生下了大兒子鄭成功,據說鄭成功出生在平戶河邊的大石頭旁,現在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那邊有立紀念碑。
“鄭成功兒誕石”紀念碑
根據史書記載,田川氏曾經和母親一起改嫁過,當時是一位從福建移民到平戶的鐵匠去了田川氏的媽媽。依據繼父的姓氏,也叫翁氏或者翁太妃。鄭芝龍被明朝招安回國後,一直與日本與田川氏有密切聯絡,兩人的關係也一直非常恩愛。
兩人頗具浪漫色彩,每年都透過來往的商船互相傳遞書信。鄭芝龍也的確盡到了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因為相隔太遠,鄭芝龍不能常常看望母子,但是兒子的生活費,鄭芝龍可是一文不少的全部交給老婆啊。之後思念之情的濃烈,鄭芝龍把田川氏接到安平,他的第二個兒子留在了日本,親人相見分外親切,一家人和睦相處。
1646年清軍進攻安平,田川氏自殺,兒子鄭成功聽聞悲痛欲絕,有人說鄭成功之所以立志抗清,和他的母親田川氏的死有太多影響因素了。田川氏不畏強暴的精神,誓死捍衛祖國河山的氣節,不是一般婦女會有的,後人也非常尊敬田川氏。
鄭成功對母親的感情更是深厚,他曾為母親鑄造了一尊塑像,全都是用黃金做的,用當時罕見的沉香木坐底,用珍貴的珠寶坐簾子,但是這尊雕像被清軍發現後搶走熔化掉了,鄭成功對清軍的恨又多了不少。
鄭芝龍鄭成功是什麼關係
鄭成功是鄭芝龍和日本妻子田川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據說當時田川氏是在一塊大石頭旁邊生下的鄭成功。可以說鄭成功的出生,讓這一段跨國的愛戀變得更加甜蜜,父親的驍勇善戰,母親的慈祥和睦都給鄭成功童年時期留下了美好的生活。
鄭芝龍像
我們知道鄭芝龍在日本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組建自己的海軍,建造自己的軍工廠,雖說不是什麼正規部隊,也就是不服務於國家,不為國家賣力,通俗的說在當時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海盜。
鄭成功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立,成為了當時富甲一方的大商戶,幾乎一個人壟斷了當時東南亞的外貿,說起這鄭芝龍的名聲在當時不能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可以說是名聲在外。尤其在保護臺灣,在與荷蘭列強在海上作戰的時候大破敵陣,向國外證明了我們的海上實力。
那鄭成功當然是繼承了父親的優秀品質,自小跟著父親在海上漂泊,讓鄭成功學會了不少帶兵打仗的知識,對海上貿易也知曉一二,再加上父親母親的管教嚴格,鄭成功小時候就展現出了大將風範,他有常人沒有的集中力和長遠的目光,這是對於海上擴張必不可少的本領。
如果一直出生在大陸是不會考慮到海上發生的諸多事件的,海洋戰一旦打響,身邊一切因素都能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對於海洋地形的把握可以加以利用,這和陸地是一樣的;海風也是極大的因素,和地面不同,船舶的航行速度可能成為戰局的殺手鐧,駕駛著這樣一個大傢伙是對海軍的極大考驗。
雖然鄭芝龍在清軍入關的時候投降被殺,但兒子鄭成功一生堅持抗清,為鄭家海軍樹立了威信,為後人銘記。
鄭芝龍財富去向何處
鄭芝龍是我國著名的海上貿易先驅,早在十六十七世紀,鄭芝龍就和西方一樣,開啟了自己在海上的稱霸道路,他不僅建立了海軍,還掌控了東海,南海的控制,除了為自己富強,也加強了我國的海軍防守實力。
鄭芝龍石坊
鄭芝龍智勇雙全,雖然是大海盜,但是人家可是劫富濟貧的俠盜,很快就擁有數千艘船舶和十萬大軍,自身實力的加強,加之海上資源的豐富性,鄭芝龍斂財的速度極快,加上當時明朝末期“海禁”政策的寬鬆化,因為國內漸漸需要外國商品,看到外國商品的優勢,同時也想把自己一直以來的傳統技藝流傳世界。
鄭芝龍對貿易的控制讓他收益不少,貿易壁壘減少了,來往的就特別頻繁,鄭芝龍的海軍遠近聞名,大家都樂意把貨交給鄭芝龍,在委託他從國外換來想要的東西。就這樣鄭芝龍和他的船隊,把國內的絲綢、布匹等手工產品運往國外,從荷蘭西班牙等海上實力較強的西方國家進口農作物,貴金屬。
在對荷蘭的貿易中,鄭芝龍聯合東印度公司,與荷蘭商人建立了密切的貿易關係,將中國出產的砂糖運往歐洲,他憑藉船隊規模的龐大,資金積累的雄厚,貿易往來的多渠道,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在海上的貿易中,鄭芝龍幾乎掌握了整個臺灣的制海權,還向來往的外國船隻徵收賦稅。光靠這來往船隻的貿易通行費,鄭芝龍就足以日進斗金。
有了資金,鄭芝龍也不自己享樂,打造船隊,擴張實力,收攏人心,培養有才能的人。正因為這樣,鄭芝龍在抗擊外國列強侵略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當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鄭芝龍還能毫不退縮,為我國海軍漲了氣勢。
鄭芝龍傳奇人生介紹
《鄭芝龍海商傳奇》講述的是鄭芝龍傳奇的海上人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位亦商亦盜,稱霸臺灣,又能很好的處理與日本與荷蘭間貿易的中國第一代船王,透過書本,這位與大陸剝離的孤高英雄人物將道出他的故事。
當時鄭芝龍的船隊
鄭芝龍與其說海盜,不如稱他為商人,因為鄭芝龍在海上貿易上展現出過人的經商頭腦,的確對得起“初代船王”這一稱號,全書也是圍繞鄭芝龍的經商之道來說。
據說當時鄭芝龍在當時的笨剛為據點,整個海岸線都有他的船隊掌管,來往船隻無論大小,都要向他上供,就好像現在的繳稅,加上船隊的實力雄厚。鄭芝龍早已成為財大氣粗的存在,他的船隊的裝備也早就不是閉關鎖國的明朝水師可以相比的,在航海上,我國可以說比西方列強落後了不止一百年。
鄭芝龍的經商之道,可以說一帆風順,暢通無阻。這也導致了他最後決策失誤,葬送了手下的軍隊和雄厚的財力。
我們知道,商人的本質就是追逐利益,鄭芝龍之所以會選擇投降明朝,大概也是有這一因素的影響吧,想我鄭芝龍奔波一生,也該是時候安享晚年,雖說鄭芝龍但是早就就出西方先進思想,見得世面也多,但是華夏思想還是根深蒂固般留在他心裡。但是哪知當時明朝已經是強弩之末,只有最後一口氣還捏著,王權搖搖欲墜。
所以鄭芝龍後來又投降清朝,為了安撫鄭成功,清政府多次試圖讓鄭芝龍說服兒子,所以對他的待遇還是不錯。隨著順治駕崩,鄭芝龍也被斬首,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鄭芝龍身為海商,他的商業頭腦,敢於冒險,具有進取和開拓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