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戊戌變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戊戌變法的背景
戊戌變法是光緒在位第二十四年,也就是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到九月二十一日所發生政治改革運動,也叫做百日維新和維新變法。那麼戊戌變法的背景是什麼呢?
戊戌變法圖片
關於戊戌變法的背景有幾點,首先是十九世紀甲午戰爭後國家危機的逐漸加深,讓變法逐漸露出水面,甲午戰爭的失敗激發了人們對民族存亡的意識,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早起維新思想實在產生。
第二國際形勢,經濟政治上需要的完善和進步改革。國內的時局動盪,帝國主義(英、法、美、德、意、日、俄、葡萄牙)的入侵和瓜分裂土,好好的一個國家被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之後簽訂的《馬關條約》讓中國再一次割地和賠錢。清政府的統治讓許多愛國志士對它非常不滿,腐朽封建的統治讓民族一步步的走向淪陷。政府沒有積極採取改善,反而加稅減少軍隊薪水,加劇變法的成長。
另外甲午戰爭以後帝國主義侵略也加劇,本來對清政府存有希望的愛國的人們,也改變了不在安於現狀投身革命。民族資本主義也受到官府壓迫,很多商家逼於無奈被迫關門。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透過光緒同意發動政變,開始了救國的戊戌變法運動,他們透過變法來改革新政,就民族於水火,讓人不受壓迫,學習西方文化,促進思想的新解放。
所以說戊戌變法的背景主要是當時的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
戊戌變法歷時多少天
戊戌變法歷時多少天?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釋出《明定國是詔》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一共歷時103天。這段時間內在中國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持之下以光緒帝為首的清政府釋出了幾十道詔令進行變法,但是絕大多數的變法詔令都沒有能夠得到真正的實施,最終變法以失敗告終。
光緒帝畫像
戊戌變法歷時多少天?戊戌變法歷時一共是103天,在這短暫的103天中清政府釋出了幾十道變法詔令,幾乎是每隔幾天就釋出一個,變法詔令的改革範圍非常的廣泛,改革的力度也非常的大,這些變法詔令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西方國家幾十年內的變法效果,但是這些變法詔令卻沒有考慮到能否實行。這些變法詔令的頒佈得罪了當時大批有權有勢的人,其中就包括了清政府實權掌握者慈禧太后,這些人於是成為了變法的阻力。當時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不希望中國藉助變法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那不符合帝國主義的利益,所以也對變法進行破壞。於是最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勢力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發動戊戌政變,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員,將這些人或殺,或流放,或貶謫,並且將光緒帝囚禁起來,廢除了頒佈的法令,戊戌變法就這樣失敗了。
戊戌變法從光緒帝釋出《明定國是詔》開始到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結束,總共持續了103天,因此歷史又稱之為“百日維新”。
康有為戊戌變法
康有為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和變法的主持者。
康有為圖片
康有為是中國晚清時候重要的政治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者,他變法前在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影響了梁啟超等人,並於1895年發動“公車上書”使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上書被拒後他並沒有放棄,不久後康有為得中進士,有了機會,他再一次呈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最終光緒皇帝被說動,戊戌變法得以實施。
戊戌變法在政治上,開放言路,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可以呈遞諫言。精減機構,共撤銷6個部門。任用新人,任用一些維新派參與到新政中。在經濟上,認為工商立國,設立農工商局,倡辦實業,促進生產、鼓勵私人開辦工礦企業。教育改革上,舉辦京師大學堂,派留學生,廢除八股,勵科學著作和發明。在軍事上,改用西洋軍事訓練,裁汰綠營和編練新軍。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變法,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度,把中國改造成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最終戊戌變法並沒有成功。
康有為的戊戌變法並沒有成功,其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侷限性。可這次變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它使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發展,使愛國意識進一步提高,思想得到了解放。
譚嗣同戊戌變法
大多數人對譚嗣同的認識應該都是開始於歷史課本中的譚嗣同戊戌變法,他是英豪之人,一生之追求就是變法,所以他的死完全是因為戊戌變法。
譚嗣同戊戌變法畫像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時期的一個變法,它總共維持了一百多天,所以又稱百日維新。譚嗣同就是這場變法的主要支持者,也是這場變法的主要犧牲之人。
在此之前,譚嗣同等人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他們主張改變現有軍隊,訓練新式軍隊,主張發展農業,而且還對人才的培養方面也提出了相關建議,當時皇帝很贊同他們的變法。可惜他們變法中的有一些建議對當時真正的執掌權利之人的利益造成了威脅,所以變法提出並進行了不久之後,他們所倚靠的靠山,也就是當時的皇帝就被他的母親給軟禁起來。
在那個人們思想還在很封閉,統治的主要力量也還是迂腐的封建勢力的時代,他們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其實也就意味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的破滅,也就是譚嗣同戊戌變法的失敗。當時的舊勢力為了絕後患,要將他們殺死,所以將他們一一抓捕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許多人選擇了逃跑,可是譚嗣同卻說,變法都是要犧牲的,中國還沒有這樣的人,他要來做這第一人,所以他就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斷頭臺,義無反顧的做了為變法流血的第一人。
很多人會覺得他的行為無法理解,畢竟如果生命在的話,譚嗣同戊戌變法還可以繼續,死了就什麼都沒辦法做了。其實這與當時中國國人的麻木有關,他是希望自己的血可以喚醒國人,無論作用大小,至少可以喚醒一部分,所以他敢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性質
戊戌變法是光緒年間,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透過光緒帝倡導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場革命活動,但是這場活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抵抗,導致正常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結束了。那麼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什麼呢?
戊戌變法圖片
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最為官方的解釋,歷史學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具有爭議性的有一部分人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只不過革命的結果是失敗的而已。
之所以說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因為戊戌變法的目的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假設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中國就真正的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最終戊戌變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因為它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則是因為在戊戌變法過程中,維新派過度的依賴並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同時還脫離的群眾。
當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的理由則是因為戊戌變法的領導階級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派的發動戊戌變法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實現君主立憲制,而且這場變法促進了西方的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同時維新派是透過光緒皇帝來頒佈變法條例的,光緒皇帝是清朝統治的上層階級,由他頒佈,也就是所謂的上達下效,並且維新派的變法並不徹底,顧慮到皇帝的原因,很多條例只是改良而非直接的改革。
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
歷史上的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而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當時的實權人物慈禧太后發動了戊戌政變,捕殺維新派,囚禁光緒帝,廢除新法。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呢?慈禧太后反對戊戌變法的原因有二。
慈禧太后畫像
慈禧太后為什麼反對戊戌變法?慈禧太后並不是一開始就反對戊戌變法的,如果慈禧太后一開始就反對的話,那麼戊戌變法根本不可能開始,歷史上不可能有戊戌變法這件事。戊戌變法一開始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允准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太后看到了光緒帝頒佈的那些變法法令嚴重的影響到了大清帝國的封建統治,這才開始反對變法的。在戊戌變法中新生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希望透過變法建立起君主立憲制。這就嚴重的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實行君主立憲制後國家的權利就轉移到議會中,君主的權利就會大大的受到削弱,而對於掌握權利的慈禧太后來說,其擁有的權利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慈禧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必須要反對戊戌變法。
慈禧太后反對戊戌變法的第二個原因是,慈禧太后個人的知識結構是非常老化的,這樣的知識結構之下,想要讓她接受維新變法的一些主張是不可能的,作為慈禧太后來講,不可能認識到那些變法措施對當時的中國是有好處的,以慈禧太后的知識背景,有一些維新變法的措施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是對當時的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慈禧太后為了當時的中國考慮,一定要反對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