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范冰冰出任戛納評委這事合理到不能更合理了

  正好就最近關於電影節的思索,我談點自己的看法。

知乎日報:范冰冰出任戛納評委這事合理到不能更合理了

  電影節本身,無論是地區性還是世界性、A類或其他,都有本身的運作規律,這一點不言自明,已經有知友分析過了。我自己參與過前兩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工作,其規模與知名度固然不能與戛納相比,但大體上都是類似的。范冰冰作為明星,其話題性、爭議性固然存在,然而不可否認她在國際上所具有的知名度,以及在華語電影圈內所具有的影響力;而其作為演員,由於許多原因,藝術水平上有爭議,但拋開其他因素來看,范冰冰的表演能夠在東京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獲得影后獎項的認可,不可否認這是一位演員能得到的至高榮譽。華語電影及中國電影市場本身近年來在世界範圍的地位上升,使得中國面孔在大型電影節中的出現頻次越來越高。戛納主競賽單元邀請華語電影女演員中較為突出的,實屬情理之中。

  曾擔任過戛納主競賽評委的華語影人有誰呢?第一位是鞏俐,實至名歸,除了在戛納因張藝謀、陳凱歌多部影片的提名獲獎外,她也在其他電影節屢獲殊榮。說實話,鞏俐的氣場強大,氣質出眾,在表演藝術上又確實名副其實,97年參與評審,華語電影史第一人,她仍算得上是華語女演員中的真正第一人。細數鞏俐的藝術榮譽,威尼斯、蒙特利爾影后,金像獎影后,柏林、威尼斯評委會主席……幾次入圍、擔任戛納評委,都排不上號。

  97之後,每一年戛納評審幾乎都有中國面孔,而在演員這個職業上的影響力,與鞏俐等量齊觀的當屬07年張曼玉。她並不是在事業巔峰期入選,應是以資深藝術家的身份參與評審的——在這之前,她早已榮譽等身,戛納與柏林雙料影后,蜚聲國際。張曼玉與鞏俐成名時期接近,一南一北,算得上是90年代與21世紀初期華語女演員中的翹楚;二人相隔十年擔任戛納評委,一為風頭正勁時,一為解甲歸田後,惹人感嘆。兩大高峰的鞏俐、張曼玉,鞏俐是65年生人,張曼玉則是64年出生。這兩位超級女星所代表的是獨屬於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華語電影世界。

  回到問題本身,相較這二位前輩,81年出生的范冰冰,其事業方向有很大的不同——因時代與市場、環境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電視劇明星出身的范冰冰確實在早期就代表著當年的流量明星;由於出道較早,早年范冰冰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寬廣的人脈關係以及大量的粉絲資源。本世紀初是中國大陸明星體制愈發成熟的階段,在電視明星大量產生的階段,范冰冰可謂箇中翹楚。真正大規模進入電影,是07年李玉的《蘋果》。隨後我們會發現,范冰冰在處理“明星”與“演員”身份時有了不同的操作方法。比較明顯的是在07年之後,除了繼續商業專案的進行之外,投入到《日照重慶》、《觀音山》、《趙氏孤兒》等影片的創作。

  其實如果比較鞏俐、張曼玉的職業生涯,二位大佬也不乏商業與藝術上的齊頭並進。一位演員在商業專案中或許並不需要對角色闡述到立體完全的地步,專案投資方與運作方或許是在利用明星的身份與觀眾資源;但這並不代表演員不能去選擇足夠深度的角色進行塑造。我在一個知乎問題下曾討論過關於明星與演員身份分野的問題;簡而言之,演員與明星其實是兩種職業,我們並不能禁止明星希望成為優秀演員的努力,當然也沒有理由苛責演員透過明星身份來進行商業運作。

  我們會發現,其實每一位優秀女演員,或女明星的產生,都具有與市場環境分割不開的關係。鞏俐鵲起於張藝謀作品,80年代末是製片廠體制,借第五代的無窮之力,鞏俐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幸運的;張曼玉成名在香港電影盛世,其商業價值也不言自明。范冰冰來自電視劇圈,其與普通電視觀眾的親近,以及近年底層觀眾的井噴式增長,使得她享有國內無人可及的知名度。在此基礎上,她一方面尋求電影角色的突破,一方面繼續商業方向的探索,並不意外。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我不是潘金蓮》與《爵跡》。前者為她獲得A類電影節影后,算得上是藝術上的肯定了;後者則又一次成為話題之作,與所謂流量明星、小鮮肉同處一臺。除了在“演員”道路上的進步外,范冰冰並不排斥作為“明星”的身份,或許這也是她導致爭議的原因之一。

  在當下的電影市場內,范冰冰確實是中國電影圈女性演員在綜合評價中最優秀的;也有潛力在藝術上、商業上繼續提高。作為明星,范冰冰在觀眾中有足夠高的知名度,也具有不小的爭議性;而爭議性由商業曝光帶來,卻並不能反映一位演員本身的職業素養;范冰冰的演員生涯仍在繼續,已經算得上得到了不錯的職業肯定,然而伴隨著她強大的經濟效應能力,作為演員的范冰冰已經獲得了華語圈女演員最好的資源,她的持續進步或許並不遙遠。戛納參評,也許是她作為演員的一個重要註腳吧。

  從某個角度來說,無論演員、導演,凡從事電影工作的創作者,也許都要考慮經濟與藝術的雙重效應。戛納作為電影節,不外如是。拍攝、創作更多更好看的、發人深思的、有藝術突破的作品,塑造更多惹人同情、具備感染力、服務於作品的人物,應當是我們所努力的方向;在當下混亂而野蠻的中國影視市場上,或許我們確實需要某種具有代表性的事或人,引導市場、工作者共同進入更加良性的過程中去。

  一些閒篇,以上。

知乎日報:范冰冰出任戛納評委這事合理到不能更合理了

Wayang電影,男的,影視狗

  首先沒有什麼好驚訝的,評委會歷年來都是演員和導演一半半。主要大家對戛納有一個比較深的誤解,認為他是一個冰清玉潔的神聖殿堂,但現實中中的戛納也是很商業化的,大量的開銷需要贊助商來支援,巨星可以炒作話題,帶來流量。

  而選范冰冰入評委會,無疑是戛納的一個無奈之舉。說了你可能不信,其實戛納是很看重華語市場的,要知道官網只有三種語言:法,英,中,沒有德文,沒有意文,沒有日文。畢竟現在全球第二大市場,你去過戛納就知道了,能在電影宮外面跟好萊塢超級大片對掐的,也只有我們的爛片了,海報那是賊大賊大,場刊首頁的廣告好萊塢甚至是幹不過我們的。

  所以戛納 70 大壽怎麼能少的了華語電影呢,沒有土豪的資金注入可能都辦不下去了。結果某天早晨福茂開啟入選名單一看,發現出大事了,主競賽沒有華語電影,一種關注也沒有,連敵對勢力導演雙週也選不到一部,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啊。開啟花名冊一看,侯導在休養生息,賈老闆的新片還沒開拍,凱哥...額,婁燁那是隔壁柏林的人。這就十分尷尬了,其他的都不是很熟,怎可怎麼辦?只能在評委會做點文章了。

  那要選誰呢?一定要選一個流量高,但是跟電影節有淵源的人了。wuli 凡凡雖然也是很強的,可惜沒有得過電影節大獎,只能先等等了。其他得過三大影帝影后葛大爺,鞏皇,張曼玉都沒什麼版面,不能達到福茂的要求。這時候只能請范冰冰上場了,畢竟去年才得過聖巴斯蒂安影后,而且選她有個好處,不管是不是實至名歸,微博知乎肯定要罵翻天,電影節期間記者肯定前仆後繼,福茂渴望的流量就有了。

  所以大家不要急著罵冰冰,she is very important。要知道在知乎上號稱被我們按在地上摩擦的韓國電影今年可是有奉俊昊,洪常秀一個人就入圍了兩部(一部非競賽),午夜展映還有兩個韓國新導演;已經日薄西山的日本電影一個河瀨直美,一個黑澤清分別鎮守兩個單元。但是他們入圍再多也沒有用,得不得獎還得是我們的評委說了算,不禁為中國電影感到驕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2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范冰冰出任戛納評委這事合理到不能更合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