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蘇軾與柳永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又被稱為柳七。蘇軾,世人稱之為“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他的詞,被譽為“為詞立法”。
柳永畫像
在蘇軾詞作以前,詞的內容比較單一,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多是以”豔情“為主題進行詞作,蘇軾突破了這一框架,擴大了詞的內容,廣闊了詞的題材,擺脫了詞僅僅作為樂曲的存在狀態,將詞作為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新體材。在詞的風格上,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其代表作。
而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人,仕途失意的他,經常出入市井,看遍妓院,他被看做是最風流卻又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就是因為他經常出入市井,他的詞改變了以往詞作的審美,開始走向通俗化,世俗的表現市民的生活,藉此來表現他內心的抑鬱。他的詞在婦女題材上也有突破,大膽體現了政治環境下,婦女地位低下的痛苦心聲,同時,還訴說了下層妓女的不幸,為後人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北宋市井之風。
他們在詞風上的表現也是不相同的,蘇詩的詞表現出來的是風格多樣,豪放不羈,掃除了以往的傳統詞作方法,開創了婉約派和豪放派。柳永也有繼承,除此之外,他還促進了慢詞的發展,在他的大力提倡下,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
蘇軾望湖樓醉書
望湖樓是杭州西湖邊上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只見亭臺樓閣高聳入雲,簷角飛立,宛如展翅欲飛的鯤鵬,遠遠望去,蔚為壯觀,再加上週邊綠樹掩映,波光粼粼。風景優美,更顯得望湖樓古樸典雅,莊重非凡。
望湖樓
據說這望湖樓早在五代十國的時代就有了,當時名叫經樓,不過因為望湖樓位置俱佳,是欣賞西湖美景的絕佳之地,所以宋代就改名叫“望湖樓”,可謂是十分貼切。當時的很多文人雅士都曾經登上望湖樓來一覽西湖壯美風光,也留下很多詩詞歌賦,不過這些文人的作品一遇到蘇軾這個大才子,立馬就被比下去了。
蘇軾在杭州做官的時候,非常喜歡遊覽西湖,他甚至把辦公地點都搬到了西湖邊,也許就在望湖樓上。想象一下,這位知州大人,一邊欣賞西湖遊人如織,三潭印月的美景,一邊處理公務,這枯燥的公文也變得生動起來,蘇軾詩興大發,寫下了著名的《望湖樓醉書》的組詩,一共七首,其中以第一首最為有名。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望湖樓上的一個片段,一日烏雲密佈,黑雲壓頂,豆大的雨珠打到了望湖樓裡,頓時好不狼狽,不一會一陣狂風席捲而來,把雨點都給吹散了,這時候從望湖樓上眺望西湖,西湖上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好似一塊巨大的美玉鑲嵌在杭州的大地上,風光與平時不同。蘇軾把這首詩命名醉書,看來當時她站在望湖樓上是真的“醉”了。
蘇軾茶詩
一代大文豪蘇軾,不僅是個大詩人、大詞人,他還很有生活情趣,他從不生活在真空中,他善於發現生活的樂趣,他寫的八十首的茶詩。就是其中的一個真實寫照。
蘇軾茶詩
宋代開始,文人之間興起了品茶、鬥茶之風,蘇軾作為北宋最著名計程車大夫,當然不甘心落後了。不過不同於一般人只會品茶,蘇軾對茶葉產地、加工的一系列環節都有研究,連泡茶的泉水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他還經常組織各種茶會,以茶會友,寫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反映出自己獨到的品味。
蘇軾尤其對茶茗有自己獨到的解釋,他認為一般人只注意茶葉的產地,泡茶的泉水品質等等,這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有上好的茶卻沒有上好的茶具來配它,那也是暴殄天物,得不償失,他認為好茶就跟佳人一樣,需要人們欣賞她才有她的價值,“從來佳茗似佳人”就是蘇軾對好茶喜愛的真實寫照。
當然,茶作為一種上層社會風雅情趣的象徵,決不僅僅是供人解渴的飲料,它更是人與人交往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蘇軾用茶來感悟禪理,用來來體味人生,用茶來諷刺世間百態,可以說茶在蘇軾的詩中有了更廣泛的世俗意義,可以說因為有蘇軾的推廣,人們才能對北宋文人的癖好,北宋時期茶業的發展能夠管窺一豹,可以說蘇軾的八十首茶詩為後人提供了最好的品茶、鬥茶的經驗和樣本。
蘇軾菩薩蠻
蘇軾的《菩薩蠻》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就是一首迴文詩,整首詞中,下句都是上句的倒讀,而且尤其難得是整首詞還意思完整,音律嚴謹,讀起來朗朗上口,可算是古代迴文詩中最優秀的作品了,蘇軾不愧是才思敏捷的大文豪,隨手拈來就是一首清新素雅的佳作,實在是令人羨慕不已。
蘇軾
這首詞描寫了一位美麗的佳人在盛夏的午後就寢的情態,盛夏時節,人們苦夏,白晝綿綿,一位佳人在午睡醒來之後,只見清風吹動了院外的垂柳,帶來絲絲涼意,此時佳人香汗淋漓,微風吹起薄衫,正好生出陣陣涼意,於是佳人欣然而起,用自己的紅酥手,為心愛的郎君調製了一碗冰鎮的蓮藕粥,給他解暑。整首詞本身就是一個溫馨的片段,不過用迴文詩這種形式寫出來,倒顯得幾份俏皮可愛,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這首詞立意未必深刻,不過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而已,但是作者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對生活中平凡的樂趣和感動都能很好的觀察到,並且描繪出來,可見作者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並且整首詞中只見佳人,卻不見她的意中人,但是佳人種種甜蜜的神態就能看出,這是一位沉浸在幸福戀情中的女子,她的情態,她的表情都透露了這一點。這就是蘇軾的偉大之處,不寫而寫,雖然佳人的郎君沒有出現,但是讀者已經能夠感受出來了,這就是大文豪的厲害之處了。
蘇軾雪堂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偏遠的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黃岡,當時蘇軾剛剛死裡逃生,狼狽不堪,帶著僅剩的半條命來到黃州,首先就面臨著如何安頓一家老小,如何養活一家人的問題。從前蘇軾是豪爽大度,對錢財這樣的事情從不在意,每月所發的俸祿,也就是隨手就花了,所以儘管他以前也做過地方大員,可是手頭上的積蓄並不多,以前可以不在意,可是現在他只有黃州團副練使這麼個虛職,俸祿可以算是沒有,怎麼辦呢。
蘇軾雪堂
好在蘇軾畢竟是生活的能手,錢沒有了那就省著點花,無非也就是開源節流而已,於是他把每天要花的銀子用繩子掛在房樑上,用的時候就拿竹竿挑下來。吃飯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住房的問題了,總不能一家人總是借住在朋友家裡吧,好在蘇軾的人緣好,在朋友的幫助下,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在赤壁之上,長江邊上蓋起了一所簡陋的房子,因為房子建好的那天天空正飄著大學,屋子裡面雪洞洞的,於是蘇軾就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雪堂”。
蘇軾喬遷雪堂之日,朋友們都提著酒來祝賀,大家喝的酩酊大醉,此後在雪堂的後坡上,蘇軾帶領全家開荒種菜,還中了幾百株桑樹,就在這偏遠的黃州過起了種菜採桑的生活,倒也其樂融融。因為他們種菜的山坡面向東邊,蘇軾索性就給自己取了“東坡居士”的稱號,從此歷史上著名的東坡居士就誕生了。
阮郎歸梅詞蘇軾
阮郎歸是詞牌名,梅詞這一篇是宋代文學巨匠蘇軾所作——“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蘇軾在詩詞方面的開拓創新讓他的詩詞別具一格獨具特色。他擅長將各種廣泛的內容揉合到詞曲當中,透過對景物的描寫從而表達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蘇軾圖片
這一篇《阮郎歸·梅詞》的前一闕中“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裡的“春”字寫的就極好,不禁讓人聯想到春天的使者,而這報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時也寫出了早春時節梅花簇然開放的熱烈繁華景象。這樣的描寫手法新穎獨特,又加強了文章的渲染力,帶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而詞的後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又描寫了一個孤單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描寫的是獨守空閨的哀怨婦人。在春意盎然梅花爭相開放的時候,這位獨守空閨的女子卻完全不在意,儘管她肌膚瑩白獨具美貌,可是卻完全不注意梳妝打扮,臉上的粉都沒有抹勻,像是沒有精神一樣閉門不出,可見她是如何的孤獨寂寞,心情是多麼的抑鬱無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給身在遠房讓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卻愁於沒辦法送到,這樣的感覺讓她更加的惆悵和心酸,從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虛和傷懷。
蘇軾的筆墨著重點主要還是在春上,他擅長透過對景物的描寫從而表達柔和婉約的感情。這也是他的特點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寫的物體或是諷刺現實或是表達情感,透過比喻,排比和擬人的手法達到表達情感或諷刺社會現實的主旨。
蘇軾簡介
蘇軾,字東坡。生於宋朝年間,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影象
蘇軾,生於1037年,在人世間度過了六十四個春秋後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有四歲。他的一生從政生涯方面顯得極為坎坷,為政期間曾有兩起兩落,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蘇軾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政客,但上帝在關門的同時給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學創藝之路,蘇軾的一生寫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詩詞,從那些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偉大抱負、他的大起大落、他的憂心、他的喜悅、他的不忿、他的悲傷。
蘇軾一門三傑,上有蘇父蘇洵,下有弟弟蘇轍。當時三人同時參加大考,均金榜題名,但蘇軾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應試後,蘇軾深的主考官歐陽修的喜愛和認可,每次蘇軾寫出新的作品,歐陽修必定參考過目,在歐陽修的極力舉薦下,蘇軾步入仕途,開始從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黨派紛爭,蘇軾的從政生涯的衰敗便是源於與王安石政見不同,當時王安石大怒,無奈蘇軾只能退出京城,調外為官,經過一番努力,蘇軾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軌,但在一次上書給皇帝的奏章中,蘇軾卻因帶入個人色彩,被朝廷內以王安石為首的新派勢力所針對,新政黨想將蘇軾於死地,蘇軾便因此而遭受牢獄之災。
蘇軾脫離牢獄之災後,便再次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終老死於宋徽宗時代。
蘇軾是什麼派詞人
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雖然蘇軾不是“豪放派”的創始人,不過“豪放”這個詞是蘇軾第一個用來評價詩詞文章的,而且,蘇軾創造了宋詞“豪放”的一個巔峰。可以說宋詞的豪放就是從蘇軾開始的。
蘇軾畫像
在蘇軾的詞中不難看出那一份別人學習不來的豪放不羈,他不僅在是寫一篇短短的詞,他是在詞中構建了一份宏偉的藍圖,讓人不得不為這份氣勢所傾倒。
說起來,豪放派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創作的視野是比較廣闊的,氣象是比較恢弘雄放的,還喜歡用一些詩文的手法和句法來寫詞,所以這就使得詞中的語詞宏博,而且不不拘守於音律這些東西,所以在有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奇怪,一些比價守舊的人就會覺得這些東西就是一些亂七八糟不能稱之為詞。不過這才是“豪放”啊。從蘇軾的詞中,我們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個特點的,所以說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老夫聊發少年狂”作為開頭,這就是豪放啊。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就這麼出來了。就是是表達思念也是帶著豪放的。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是在表達思念,可是還是帶著一份不一樣的氣勢在的。試問,有多少人敢去“把酒問青天”呢?
所以說,蘇軾是豪放派的詞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