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場小學地處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夾溝鎮的西北部,三面環山,被稱為埇橋區的“西伯利亞”,再往北走2里路就與蕭縣接壤,交通極為不便。30多名孩子,只有一位公辦教師--武升錦。35年來,儘管辦學條件差,他從來也沒有離開過。他的默默堅守,無私奉獻,撐起了草場教學點的一片藍天。
(三面環山的小學)
(空中俯瞰升國旗)
1983年,高中畢業的武升錦,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毅然決然地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做起了一名“孩子王”。冬天天氣寒冷,茅草屋窗戶破舊,孩子手腳凍腫了。他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就從自己微薄的收入拿出部分購買材料,自己動手修理,為學生擋風避雨。在這樣艱苦的環境教書育人,條件雖然艱苦,但他工作卻充滿激情。看著周圍群眾外出打工富裕起來,妻子的埋怨,家人的嘮叨,他猶豫了,可當看到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想想孩子的未來,他又毅然地站在了講臺上。
(手把手教孩子作業)
(課餘時間和孩子聊天)
(和接孩子的家長交流)
35年來,武升錦始終從事繁重的複式班教學工作。除了教語文、數學外,還要教音樂、科學、體育等科目,每週30多節課,工作量很大。複式教學一般教師難以承受,學生年齡層次不同,所學知識點不同。一天下來,頭昏腦脹,再加上他血壓高,嘴裡起泡,牙也痛。為了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他常年堅持早晨六點半、中午十二點半到校開始輔導。經常是給這個年級上完數學課,又給另一個年級上語文課,再給另一個年級上思想品德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35年來,武升錦老師教出的學生中有20多人先後跨入大學校門,成為了社會上的有用人才。
(認真備課和上課)
武升錦對待學生,更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山裡人對教育普遍不重視,導致大部分學生輟學。武升錦就挨家挨戶做家長的工作,有時遇到家庭困難的孩子,還自掏腰包資助學費和學習用品。家長看到他為了自己的孩子奔走,都感到十分慚愧。在他的努力幫助下,200餘名輟學孩子重返校園。
(除了文化課,武升錦還要代體育課)
(帶孩子們升國旗)
(護送孩子們放學)
時間飛逝,武升錦多年的教育生活,讓他付出了許多,甚至健康。由於長期積勞成疾,武升錦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在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不是關心自己的病情,而是問:“我的學生怎麼樣?”令在場的醫生、護士泣不成聲。一般情況下,身患重病要臥床多休息,才有利於身體恢復,然而武升錦放不下學校的學生們。他全然不顧主治醫生的建議,家人的無奈,一個多月後,在妻子的攙扶下,他又回到了校園,來到了學生中間,坐著給孩子們上課。
武升錦說:“我選擇了教育,一生無悔!”正是他的這種大愛,猶如一根擎天巨柱,撐起了山裡娃的藍天。
2017年,武升錦被評為“安徽省最美教師”;今年1月,當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記者 周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