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謹 楊忠
同為西魏的八柱國大將軍,於謹楊忠他們兩個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呢?於謹和楊忠之間有哪些相似與不同呢?
楊忠像
於謹是一個有見解的人,他把孫子兵法仔細的研讀過,並且心懷大志。隨後於謹進入了軍隊,跟著賀拔嶽四處征戰,在賀拔嶽手下,於謹因為行事穩重而受到了重用,他得到了賀拔嶽的提拔。賀拔嶽死後,於謹投靠了宇文泰,他建議宇文泰西遷,細數了西遷對於西魏的好處,在宇文泰手下,於謹步步上升,最終成為了受到皇帝信任的大臣,於謹一直在朝堂之上任職,一直到自己因病去世,他的勞苦功高,讓他得到了朝堂上下的尊敬。
和於謹一樣,楊忠的一生也是伴隨著南征北戰。他率兵擊退了北齊政權,讓北周能有一個安心發展的機會。因為對北周的忠心耿耿,楊忠受到了皇上的信賴,當時在北周,楊忠的地位僅次於皇上,他不但得到了無數賞賜,名望也提升了不少。最後,楊忠因病去世,在其子楊堅建立隋朝以後,被追封為武元皇帝。
於謹楊忠作為兩個南北朝時期的名將,他們的戰場經歷,有效的鞏固了當時的統治,讓北周有一段安心修養的時間。除此以外,於謹楊忠兩個人對於自己跟隨的君王都足夠忠誠,盡心盡力的為國家做事情,因此,他們兩個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名望和權利雙收,在八柱國將軍裡面,他們兩個人也是結局比較好的。
於謹與武帝
於謹是西魏時期著名的八柱國大將軍,而武帝指的就是北周皇帝宇文邕,於謹和武帝宇文邕之間,除了普通的皇帝和大臣的關係,還有哪些牽連呢?武帝在位期間,於謹和武帝的關係又如何呢?
於謹畫像
於謹跟隨宇文泰以後,於謹因為心思縝密,行事果斷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後來武帝宇文邕繼位以後,此時的於謹年紀大了,並且多次上書請求告老還鄉,但是因為朝廷上當時可用之人不多,因此,武帝宇文邕希望於謹能夠繼續為國家服務。
於謹與武帝的關係裡,以武帝推崇於謹的思想為主,而在武帝治國期間,於謹一直受到了武帝的優待,武帝先後賜予了於謹三老職位,讓於謹幫助主持教化,並且還親自賜予了於謹延年杖。為了向國民展示自己遵從孝道,武帝向於謹請教治國之道的時候,親自為於謹饋食,這樣莫大的殊榮可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
保定四年,宇文護出征東伐,考慮到於謹征戰沙場的豐富經驗,因此請求於謹一同前往,在大軍歸來以後,武帝專門賞賜於謹鐘磬一部,後來又賞賜了安車一乘,但是當時的於謹已經七十高齡,雖然賞賜豐厚,然而於謹已經是力不從心,他病倒以後,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而武帝為了紀念於謹對於北周政權的鞏固立下的汗馬功勞,不僅在葬禮上親自弔唁,還為於謹追加了太師等封號,下令把於謹葬在了太祖廟。
於謹是哪族人
於謹出生在河南洛陽,是南北朝時期的戰略家,,八柱國將軍之一。他的前半生都在戰場上打仗,為國家,為主公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死後於謹被追封為燕國公。那麼於謹是哪族人?
於謹像
在西魏時期,和於謹走的很近的一個將軍叫做侯莫陳崇,侯莫陳崇是鮮卑族人,而因為他和於謹走的很近,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於謹也是鮮卑族人。作為鮮卑族的侯莫陳崇在戰爭當中異常勇猛,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他的好友于謹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非常也讓人拍案叫絕,但其實,於謹並不是鮮卑族人,他是漢族人。
很多人對於謹是哪族人會產生疑問,是因為於謹生活的那個時代很特殊。南北朝時期,朝代更換非常快,而且常年都會發生戰亂,亂世出英雄,於謹作為當時的一個大將,自然引起了很多關注。南北朝時期的很多將領都是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他們擅長騎射,精通指揮騎兵作戰,也常常打勝仗,在這個錯誤觀念的引導下,自然很多人就對於謹的民族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而不管於謹是那個民族的,漢族也好,鮮卑族也罷,於謹在南北朝時期,都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年輕時候,於謹在戰場上保家衛國,晚年的於謹,受到宇文護的囑託,依舊沒有離開朝堂,兢兢業業,輔佐皇帝,因此,他受到了皇帝的信任,也受到了百姓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