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一考定終身”的日本, 有著怎樣的高考制度!
文|殷九洲
當中國的高中生正等待著寒假和春節到來之際,日本的高三學生卻正迎接人生轉折點的重要時刻——大學入學中心考試,也可稱為日本的“高考”。
沒錯,不僅日本的考試時間與中國不同,考試製度也與中國有很大的差別。那麼日本的“高考”制度究竟是怎樣設定和安排的呢?
日本現行的考試製度是二戰後,在經過多次改革試點後於1979年確定並沿襲至今的。
與中國“一考定終生”的“一次試”不同的是,日本“高考”實行兩次考試,第一次為一月份舉行的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為二月中旬到三月底各大學舉行的自主招生考試。
第一次的全國統一考試是由日本獨立的行政機構“大學入試中心”組織舉行的,是日本全國大學共同的入學考試,試卷內容全國各地一致,對於以日本公立大學為目標的學生來說,中心考試是必須參加的。日本“高考”的科目種類繁多,正如下圖所示,共有6科31門。除國語外,其餘5個大類中都會分一些小的科目供學生選擇。考生可以根據自身報考學校的要求,選擇4到5個大類考試即可,無需考所有大類。
拿東京大學舉例:
報考東京大學文科的考生需要考試的科目為(見下圖):國語、地理歷史/公民(4選2)、數學A數學B(一般考生的選擇)、理科(4選2)、外語(5選1)。
報考東京大學理科考生需要考試的科目為(見下圖):國語、地理歷史/公民(4選1)、數學A數學B(一般考生的選擇)、理科(4選2)、外語(5選1)。
在今年剛結束的第一階段考試中,報考東京大學理科一類的考生中竟出現最高分滿分900分的神人,引發了日本網民們的驚呼和熱議。
全國大學入學中心考試是日本“高考”的第一關,一般情況下,考生在中心統考成績達到所報考學校的合格線後,才能夠有資格參加由各個學校組織舉行的第二次自主命題考試,也就是2月中下旬到3月底的自主招生考試。
由於考試為各大學自主主持,考試型別和內容也多有迥異,主要方式有兩大類:“一般入學選拔”:以考試成績為側重點,主要是國立大學錄取新生的方式;“推薦入學”則是私立大學招生的主要形式,以調查書、推薦書等資料為錄取新生的依據,部分學校則根據面試或小論文的成績等綜合評判擇優錄取,有些私立學校則免除對學生的學力考試,以第一次考試為標準。
但大多針對考生的志願和特長,主要測定考生的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最後,學校將會根據考生兩次考試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擇優錄取。與此同時,無論私立大學還是公立大學,只要二次考試的日期不相沖突的話,都可以複數報考,最後也可以被複數錄取,考生可以根據自身來選擇想去的學校。
雖然日本現行“高考”制度下仍然存在著諸如學費過高、選拔方式不透明、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公正等諸多問題,但相較於中國“一考定終生”的高考模式,日本“兩次”的考試形式更具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