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諸葛亮共同點 韓信用兵經典戰役有哪些?

韓信諸葛亮

韓信與諸葛亮兩個人都是封建時代的名人,他們兩個身上有點很多的共同點:

老版《三國》裡的諸葛亮

1、他們兩個之間跨越了整個一個漢朝,韓信助劉邦建立西漢,成就四百多年的基業,諸葛亮的出現,正值東漢的滅亡衰敗之期,相差就是一整個漢朝。

2、他們兩個既是謀士,也是主將,都曾經為自己的君主開闢了大片土地,功勞甚高。劉邦沒了韓信,很難擊敗楚霸王,成就霸業,劉備沒了諸葛亮,很難有稱霸於蜀地的局面。

3、他們兩個跟君主的關係都比較貼近,既可以說是君臣,也能是朋友,韓信原本只是一個小官,被蕭何薦舉之後,得到劉邦的重用,直接成為大將軍。諸葛亮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出山之後就了軍師。他們兩個晉升的速度之快,讓人驚歎。

4、兩者都被追封為候,韓信是淮陰侯,諸葛亮是武侯,都是自治一方的人才,韓信是漢朝的開始,諸葛亮是漢朝的結束,但他們都會整個漢朝塗上濃重的一筆。

雖然他們兩個有著很多的共同點,但是兩者的差距也有很多,至少從晚年的遭遇大不相同,而且看出兩個人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韓信雖然官至大將軍,權力非常的大,但是總有劉邦一直注視著,猜忌他。甚至於漢朝建立之後,劉邦聽說韓信有謀反的意象,就大軍將至,想要擒拿他。他的晚年遭遇是極其悽慘的,讓人憐惜他的才華就這麼去世了。

與他不同的是,諸葛亮可謂是春風得意,他與劉備保持著良好的君臣關係,雖然其中劉備也有不信任他的時候,但是最終他還是蜀國的掌權者,替劉嬋處理好蜀國。雖然晚年鞠躬盡瘁,累死在公務上,但至少他晚年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是韓信所缺少的。

他們兩個一生都是效忠於君主,都只是為人臣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兩個都不是真正的大贏家。

韓信用兵

雖然每個人都說韓信用兵如神,少有敗績,那都是因為他有著胸懷全域性的大局觀。在劉邦還待在蜀地的時候,韓信就根據自身的條件,比較了一下敵我各方面的實力,分析了敵我軍事力量的優劣,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戰略,其目的就是勝利。至少從整個楚漢爭霸中,都能證明韓信是一個從大局觀著想的一位傑出軍事家。

身懷全域性的韓信

他的戰略很明確,先讓劉邦重用賢將,改善軍紀,做到有功必賞,對周邊的黎民百姓有所救濟,收復天下的民心。再出蜀地,滅掉三秦,連續攻打其餘諸侯國,最後在與楚霸王一決雌雄。

韓信用兵的特點,很多人認為是在區域性方面用兵,其實他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在劉邦出蜀地之後,連破三秦,取得了碩碩戰果之後,開始驕傲自滿,最終被項羽的三萬兵馬,打的諸侯聯軍節節敗退,很多之前歸漢的諸侯們都投奔到項羽帳下。此時,漢軍已經退回滎陽駐守,可以整個戰場形勢對於漢軍來說,那是非常的不力。韓信為了改變局面,先是攻取魏地,卻發現整個戰局依舊處於下風。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韓信估摸了一下我方勢力,再跟楚軍對比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跟劉邦提議:“臣願領三萬兵馬,可以攻取趙、齊等地,替大王收復各諸侯國,並且可以從後方切斷楚軍糧道。”

由於這一戰略的實施,使處於下風的漢軍有了轉機,至少可以跟楚軍的對峙不處於劣勢方。使漢軍得到了緩衝的餘地,而楚軍卻不知道這個道理,依舊跟漢軍呈對峙局面,卻不知自己的後方被韓信切斷。致使自己形成被三方勢力夾擊的局面,最終兵敗垓下。

韓信經典戰役

誰都知道韓信會打仗,並且打過很多的勝仗,在楚漢爭霸中綻放光輝。他最初的暗度陳倉,以及之後的背水一戰,這些都是我們所眾知的,知道就是這些一系列戰爭,改變了漢軍的地位,使劉邦建朝奠定基礎。

垓下之戰作戰圖

直到最後一場戰爭,那就是垓下之戰,使楚軍最後的戰鬥力煙消雲散。公元前202年,灌嬰率兵攻打彭城,順便侵佔了很多楚地,同時進行的英布率眾攻打九江地區,而劉邦從固陵出發,三面攻打,使楚軍被迫向東南方向撤退。直到退到垓下,此時楚軍的剩餘兵力還有10萬餘,依舊可以跟漢軍一決雌雄。直到漢軍的多方兵力匯合之後,達到了60多萬的兵力,並且包圍了垓下。

漢軍為了改變局面,派韓信率領30多萬為主力,試著去攻打楚軍,初戰不順,項羽甚至帶兵出城迎戰,幸好有左右大軍保護,不然韓信的軍隊必將潰敗。三面夾擊,逼迫項羽回到了垓下城。

局面依舊陷入膠著的局面,正在此時,漢軍唱起了楚歌,關於這個楚歌,有兩個疑惑,有些人說這是張良提議,用來瓦解楚軍計程車氣,而有的人認為是劉邦提議的,因為劉邦同樣是楚地出身,唱楚歌,是用來慶祝將要到來的勝利。

項羽知曉自己已無辦法翻盤這個結局,無奈率幾百騎兵,突圍而逃。卻遭到漢軍的追捕,最終在烏江那個地方自刎。

就是這場戰爭結束了爭霸的局面,也許有的人認為這是以多欺少,何以看出韓信用兵入神呢。但你得知道,如果沒有韓信之前的努力,哪會來這麼多的漢軍,這是連鎖反應。


韓信兒子

韓信作為漢朝的開國大將,最終卻被劉邦滅族除宗。由於韓信本身的軍事能力出色和他滅七國中從無敗績的生平,讓很多人對韓信十分欣賞和惋惜。因為韓信被滅了三族,所以有關於韓信兒子是否逃過一劫的討論一直存在。

韓信劇照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那裡,以姓韋的人居多。而這個韋姓是韓信兒子流傳下來的。據說,韓信被呂雉和蕭何所殺,而劉邦則更狠要斬草除根,就決定滅了韓信的三族親人。蕭何因殺了韓信心中有愧,就讓蒯徹將韓信的兒子帶走。之後韓信兒子就一直在南粵這個地方,也就是如今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這裡存活下來。為了不被官府發現,他將韓姓的一半作為自己的姓氏,所以就有了韋這個姓氏。

這只是關於韓信兒子的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應該是喜歡韓信的人不忍心韓信斷子絕孫而編造出來的,畢竟發生這種事的機率極小。

劉邦是什麼人,他的心胸極其狹小,生性多疑。就連一直扶持他的蕭何都被劉邦懷疑。這樣的劉邦怎麼可能坐視蕭何送韓信的兒子離開呢?他對韓信可不會懷有什麼愧疚之心。除此之外,他也不可能放過這個最有可能向自己報復的人。而蕭何自己本身就已經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怎麼可能還會冒著被劉邦懷疑的風險去幫助已經死去的韓信呢?況且韓信還是死在自己的計謀之中,難道會不怕韓信兒子長大之後來報仇嗎?

所以說,有關於韓信兒子最靠譜的應該就是和史書記載的一樣,在劉邦滅韓信三族時,被劉邦的手下殺死。

韓信列傳

司馬遷對之前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納入自己的《史記》,其中就有淮陰侯列傳,簡述了韓信從幼年到出名,甚至是晚年的遭遇全都歸納進去,並配上自己對韓信的評價。

歷史上的韓信

韓信是淮陰人,當時的老百姓都吃不起飯,物質的缺乏,品性也不怎麼樣,就無法被推薦去當官,又不能做點小生意養活自己。經常寄居到別人籬下吃點飯,很多人都很討厭他。韓信曾多次到南昌亭亭長那裡去蹭飯,惹得亭長夫人的不滿,於是就做了早飯帶到內室去吃,韓信來了,卻發現沒有自己的份,明白其用意後,憤然離去。

韓信落魄到被一個老大娘所施捨,老大娘看到韓信如此的捱餓,就連續準備了幾十天的飯給韓信吃,韓信很感激她,說:“等我哪天出名了,我肯定會好好報答你。”

韓信在淮陰這塊地方得不到施展才華,甚至受到了多次的侮辱,他就去了楚地,受到了楚霸王對他的忽視,於是憤然到漢王賬下。

韓信到了劉邦賬下,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用,之後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韓信才得到劉邦的重要,他建議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楚霸王的眼皮子底下,不斷的發展自己。連年的戰爭,壯大了漢國,削弱了楚國,韓信功成名就,回到故居的時候,他大大的賞賜了那位收養過他的老大娘。甚至提升了那位羞辱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年輕人。

韓信深知漢王對自己才能的畏忌,常常託病在家,不參與朝政,但是功高蓋主,他的低調掩蓋不了他過去的輝煌。朝廷之下百官對此的議論,以至於讓他的信心的高度膨脹,晚年做錯了事,結束了一生。

韓信北伐

同樣是北伐,並且同樣身處在蜀地,為何韓信就能出去,而我們的智者諸葛亮就無法出去呢?其實歸根到底是他們的路線具有差異性,以及目的性也是不一樣的,才決定北伐的成功與否。

韓信北伐的線路

韓信北伐前,曾使用了一個計謀,這也是他為何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了迷惑楚軍,把之前燒壞的棧道,明面上命人去大張聲勢地修復,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但是暗地裡卻親帥軍隊,爬出了蜀地,翻越了秦嶺,之間襲擊陳倉。陳倉是什麼地方呢?那就是楚王分封給章邯的屬地,逼迫章邯從廢丘,急急忙忙地率軍去救援,但是依舊漢軍所攻敗,直接逃回廢丘。之後漢軍一分為二,一路擊敗雍軍,另一路繼續攻打章邯。連續的掠地,使關中大部盡數被漢軍所佔領,之後平定了三秦,這就是楚漢爭霸前期,韓信所取得的巨大勝利。

而諸葛亮的六次北伐,首先的原因是蜀國自身內部發生了矛盾,如果不北伐,來使蜀國團結一致,那麼其中的矛盾就足以使蜀國滅亡。而且可以從另外方面想,魏國就根本沒有主動攻打過蜀國,而是拼命地攻打吳國,放任蜀國的小打小鬧。諸葛亮北伐,選擇的線路就是翻越秦嶺,我們都知道秦嶺的險,這就意味著糧食的難運輸,而打戰必須要有糧食。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諸葛亮北伐是解決內部矛盾,導致最後伐也不是,不伐也不是,才會有七出岐山的故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25 字。

轉載請註明: 韓信諸葛亮共同點 韓信用兵經典戰役有哪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