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華佗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陳登的評價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陳登華佗
陳登華佗都是東漢時期的人。華佗字元化,沛過譙縣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與張仲景、董奉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因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切在外科診治上成就非凡,所以後世稱他是“外科聖手”。陳登字元龍,是下邳淮浦人,為曹操效力,曾幫助曹操消滅呂布,擊敗孫策。
陳登本人
陳登和華佗之所以聯絡起來,是因為華佗曾經為陳登治過病。在《三國志·陳登傳》上記載,陳登在擔任廣陵太守的時候,忽然有一陣子面色赤紅,而且心情極其煩躁。他的屬下見了,便告訴陳登說這個地方有個叫華佗的人,醫術非常高明。於是陳登就派人去請華佗來給自己診治。華佗來了之後便讓人準備了十幾個臉盆,弄的陳登很是迷糊。後來陳登在華佗的醫治下吐出了許多盆紅頭的蟲子,然後給陳登開了藥方。華佗說陳登是因為吃了魚才會得這種病,而這種病暫時還無法完全治癒,三年後還會復發。華佗臨走前囑咐陳登三年後一定要去找自己,還將自己的居住地址留給了陳登。
三年後,陳登果然病發,於是陳登趕緊派人去找華佗,可是華佗的藥童說華佗採藥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陳登最終沒有等到華佗歸來便去世了。陳登去世的時候年僅39歲,他一生為曹操立下不少悍馬功勞,可惜英年早逝,這也是十分令人嘆惋的,而華佗的醫術也因為這件事再次得到世人的肯定。
陳登和劉備
陳登劉備都是東漢末年有名的人物,陳登是一個以智謀著稱的謀士,一生成就也非常多,如助曹操滅呂布、擊孫策,曾官至廣陵太守,在其任職期間,他大興水利、抗稻豐積,造福了不少百姓。劉備是三國時期的蜀漢的開國皇帝,在群雄紛爭的三國時期,劉備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劉備畫像
陳登和劉備之間也有過不少的交際,主要的有兩個事件,一是陳登支援劉備,這件事是發生在徐州的陶謙死後,陶謙將徐州交給劉備,但是劉備擔心徐州的眾位將士心中不服氣,所以不願意領取徐州的指揮權,這時候陳登勸劉備,現在是拿下徐州的最好時機,機不可失。劉備卻依然猶豫不決,雖然陳登一直在勸說劉備,但是劉備就是不做決定,於是陳登便去請袁紹,讓袁紹去勸說劉備,劉備看到袁紹給他的回信後,見袁紹也大力支援自己,劉備這才統領徐州,在這件事上,陳登可以說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因為徐州是個戰略要地,而且對劉備來說,徐州也是個開創事業的一個基地,對劉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件事就是元龍豪氣,這件事說的是劉備、劉表、許汜在討論天下的人士,談到陳登的時候,許汜很看不起陳登,許汜覺得陳登太狂傲。但是劉備卻不這麼認為,劉備便問許汜這樣說陳登的依據,劉備還為陳登辯駁,他認為陳登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俊傑,很少有人能和陳登相提並論。
陳登的故事
陳登戲曲形象
陳登初在徐州牧陶謙提拔下擔任典農校尉,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謙死後,陳登勸劉備領徐州牧,劉備擔心各諸侯不服,陳登再三勸說,又修書一封給河北袁紹,說服袁紹支援劉備領徐州牧,劉備因此脫離公孫瓚陣營,投向袁紹派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陳登因向曹操面呈破呂布之計,受曹操嘉許任命廣陵太守,陳登上任後,整頓吏治,明賞罰,重威治,安撫民眾,興修水利,秔稻豐積,不到一年光景,廣陵氣象為之一新,陳登同時為了策應曹操攻打呂布,還籌建了一支精兵。次年,曹操出兵攻打呂布,陳登親自率軍圍呂布於下邳城中,呂布挾持了陳登的三個弟弟作為人質向陳登求和,陳登斷然拒絕,並夾緊圍城,刺史張弘怕被連累,連夜將陳登三個弟弟偷偷送出城外,呂布兵敗被殺後,陳登因功進封伏波將軍,又廣得江、淮民心,開始有了吞滅江南的志向。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派孫權主動進攻陳登,當時孫權軍隊十倍於陳登守軍,陳登先示弱於敵,趁敵軍鬆懈大開城門衝殺,孫權所部猝不及防,被殺的潰不成軍,不久孫權捲土重來,陳登使用疑兵之計,讓孫權以為曹操援兵已到,陳登率軍出擊,再次擊潰孫權軍,後轉任東郡太守。
陳登嗜好食用生魚片,致使後來“胃中有蟲數升”,即肝吸蟲病,雖早期經神醫華佗治療,但陳登對生魚片的愛好仍然不減,後舊病復發逝世,年僅三十九歲。
陳登的評價
陳登戲曲形象
有一次劉備跟荊州牧劉表、襄陽名士許汜一起評價天下名士,許汜說:“陳元龍乃湖海之士,驕狂之氣至今猶在。”說自己有一次去拜訪陳登的時候,見陳登自顧自的上床高臥,而讓客人都跪坐在下床。劉表說:“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如果說你不對,但你卻是個實誠人,不會說假話的;要說你說的對,但陳元龍又盛名滿天下。劉備反駁了許汜,說道:“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像陳登這樣文武雙全、膽大志高的俊傑,只能從歷史上尋找,在如今恐怕沒有什麼人能比得上他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陳登說:“陳登、臧洪並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惜哉!”陳登、臧洪都是具有雄心壯志,英雄氣節的人物,可惜陳登年紀輕輕就隕落了,還沒來得及建功立業……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