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普及
為了讓國內學生都能有上學的機會,國家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其中受益最大的群體便是貧困山區,邊遠鄉村的孩子們。在實行義務教育之前,他們家境貧寒,難以支援一個或幾個孩子正常上學,於是輟學成了當時該部分學生的常態。然而,沒有接受更多的教育,對於孩子們的將來而言,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更是難上加難。於是,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義務教育也越來越普及。
部分家庭教育成本反而增加
目前而言,輟學率降低了很多。不過有一個奇怪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按理說實行義務教育之後,家長們的教育支出應該大幅減少才對,為什麼反而部分家庭教學支出卻反向增加呢?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到兩個詞:課外輔導班和興趣班。
當然,對於家裡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而言,實行義務教育後他們整體在孩子上投入的學習支出是減少的。但是對於一般家庭或者說家裡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而言,實行義務教育之後他們在孩子學習上的投入確實增加了不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真實心理。畢竟誰不想自己的後代有出息?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心理讓部分家長產生了焦慮感。如何才能讓孩子笑到最後?幾經琢磨,得出了一個結論,送孩子上輔導班、興趣班。
對於家境較差的家庭而言,如果自家孩子學習成績較差,除了口頭上的責備外,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順其自然,他們也少有願意花錢給孩子補課。但是對於家境尚可的家庭而言,他們就不願意接受眼前的現狀,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願意選擇放棄。於是孩子的假期被輔導班安排得滿滿當當。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輪流上。當然,這對應的就是學習成本的增加。一次輔導課,按兩小時計算,普遍在200至500之間,一週如果多上幾次,那麼一個月將花多少錢?一年將花多少錢?這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而除了常規的輔導班之外,興趣班也是一個“燒錢”的地方。站在家長的角度,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多才多藝,這樣將來在與其他孩子競爭時才能脫穎而出。於是各種興趣班也排得滿滿當當。鋼琴、奧數、圍棋、書法、畫畫、跆拳道等等,一次課下來,幾百塊又沒了。所以這樣來看,這個教育成本能不增加嗎?
部分家長們為何非要送孩子參加這些輔導班和興趣班呢?
這其實與當下的人才篩選機制密不可分。當唯分數論成為中考或者高考的標準時,那麼課外輔導班就會經久不衰。因為肯定會有成績差的學生,也肯定會有家長願意為孩子的成績買單。同樣當特長、競賽獎牌等能夠為中考、高考加分時,那麼興趣班也會長期存在,畢竟總有人想實現彎道超車。
家長們的猜忌——有些老師故意課上不講重點知識
而在課外輔導班流行的背後,有一種說法在家長人群中比較盛行,那就是部分家長認為有些任課教師故意不在課堂上講授重點知識,誘導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並以此牟利。不可否認,在眾多教師人群中可能真有個別這種教師的存在,為了個人私利而幹出違反師德的事。但是請大家相信大部分教師不會這樣。而之所以會產生某些重點知識沒在課堂講授的錯覺,是因為教師們要照顧整個班級的學生,而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
班級裡學生的基礎不一,有人悟性很高,基礎知識很紮實,但是有人基礎薄弱,講幾遍才能聽懂。但是課堂時間就那麼多,為了照顧更多的人,所以上課時在知識點的選擇以及例題的難度選擇上就不會選擇特別難,而是一般難度或者中等偏上難度的題型。這樣大家才能都理解並有所提升。如果只講難度較大的題型,那麼班級裡將會有部分同學完全聽不懂,對於他們而言就極不公平。
如何才能降低教育成本?
從表面上來看,教育成本的增加似乎是家長們自己導致。但是總的來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還是與當前的人才篩選機制有關。如果高考不再是唯分數論,那麼我相信課外學科培訓的輔導班會少一些。如果特長或獎牌不再成為高考加分的依據,那麼興趣班也會少一些。
希望以後興趣班真的是因為孩子感興趣而自願報名,而輔導班也能變得更加規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