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資料介紹 屈原屬什麼生肖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屈原的資料
屈原出生於戰國末期的楚國,名平,字原。他被稱為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都說“亂世出英雄”,身處亂世,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
屈原畫像
在大浪起伏的人世紅塵裡,有的人成功了,實現人生抱負;有的人卻鬱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敗參半,全看個人造化。說到這裡,我看向屈原的眼神裡不禁多了幾分憐憫和惋惜。世人都知道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很少注意到他在政治方面的建樹。
出身貴族的屈原,從小就同情窮苦百姓,他體恤民間疾苦,博得了鄰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公元前321年,秦國入侵,屈原積極領導樂平裡的健兒們奮力抗擊,從此嶄露頭角,踏上仕途之路。不過他的仕途之路走的並不順暢,甚至可以說是崎嶇坎坷的。他一心致力於改革,卻因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而遭排擠;因小人之讒言被楚王疏遠;先後兩次被流放,最後一腔憤懣投入汨羅江而死。
以文人身份示人的屈原完成了詩歌從集體合唱到個人創作的跳躍。著名作品《離騷》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仍被大家所傳頌。
有人說,他是開創浪漫主義先河的詩人;有人說,他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有人說,他是致力於改革卻壯志未酬的政治家;而我說,他是縱橫捭闔的遊說家,一心要楚齊結好的和平愛好者。
屈原屬什麼生肖
屈原因為是戰國時的人,距今過於遙遠,所以關於的資料屈指可數。僅僅在《史記》等典籍中略有記載。目前可知的是屈原出生於公元前340年,但具體生辰是哪一日,屬相是什麼這還要細細推敲。
屈原名言圖
屈原不僅僅是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優秀的愛國者。他的愛國精神幾千年後還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戰國七雄相爭的年代,每個國家都要枕戈待旦,如果有一絲鬆懈,輕則割地賠款,重則亡國滅種。楚國正是有了屈原額精心輔佐,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和秦國成為當時最強悍的兩個國家。
所謂槍打出頭鳥,楚國的蒸蒸日上自然招來了秦國虎視眈眈。秦王派出能言巧辯的張儀來攪亂秦國。張儀不愧是當時著名的陰謀家,不足半年,楚王身邊的親信大部分已經被收買。
唯有屈原耿直不屈,不被錢色所動搖。張儀就發動被收買的人隔三差五的到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久而久之,楚王對屈原不再信任並且將其流放到南方。
來到南方的屈原傷心欲絕,空有大志卻報國無門。他終日披頭散髮,衣衫襤褸,寄情于山水之間。政治上的不得意讓他的文學靈感空前充沛,他將自己的抱負,憤慨,愁思,絕望通通寫進詩裡,於是作出了文學史上的絕唱——《離騷》。
而屈原的生肖就可以從《離騷》中推算出來。詩中有云: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孟陬者,寅月也;庚寅者,寅日也,寅年寅月寅日,於是可得知屈原屬虎。
屈原列傳
屈原,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作為政治家,他主張律法嚴格公正,任人不拘舊套;作為詩人,他想象力大膽奔放,辭藻華麗優美,留下數量眾多的傳世名篇,開創了不少新型詩歌體裁。戰國末年,秦國勢如破竹,輕取楚國,國破家亡之後,流放在外的屈原心知報國無望,鬱郁之下投江自盡。
屈原畫像
名門出身的屈原,自幼博覽群書,胸懷大志。因其才華出眾、出身顯赫,所以深得楚懷王的信任,常受楚懷王召見商議國事。在屈原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楚國國力蒸蒸日上。屈原自知楚國國力不抵秦國,於是向楚懷王建言與齊國聯合,形成楚齊聯盟,抗衡秦國。奈何屈原性格耿直且楚懷王受小人矇蔽,幾年後屈原逐漸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他極力反對楚國與秦國成為盟友,說秦國不可信任,因此受到楚懷王的驅逐,從此開始流放生涯。
楚襄王在楚懷王去世後接替王位,加大了對屈原的迫害程度,並將他流放到江南地帶。公元前278年,秦國攻擊楚國,不久後楚國滅亡,屈原得知後,淚滿衣襟。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瞬間成為一個亡國無家之人。百般痛苦之下,他選擇投汨羅江來表明自己的愛國之志,一代偉人從此與他熱愛的故土永別。
屈原的偉大詩篇至今仍廣為流傳,影響了歷朝歷代的後人。
屈原漁父辭
公元前299年,屈原接二連三地勸說楚王不要去秦國赴會,稱秦國兇如猛虎,狡似豺狼,與這樣的國家結盟,無異於玩火自焚。
篆書漁父辭
屈原的直言不諱加上朝廷上小人的讒言,讓楚王對屈原忍無可忍,他罕見地對屈原大發雷霆:我去意已決,再有喋喋不休者,斬立決。這樣一意孤行的楚王讓屈原覺得十分陌生,這完全不是記憶裡宅心仁厚的楚王了。
屈原哪裡知道,楚王周邊的親信全都被秦國張儀買通了,這些親信終日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此時的屈原在楚王心裡已經完全沒有地位。楚王到了秦國後,果然如屈原所料,剛入國境,就被扣了起來。
楚王再後悔也為時已晚,他身邊的護衛全被繳械,自己則被押送到秦國都城咸陽。有人質在手後,秦國立刻獅子大張口,楚不肯。秦國大軍進犯,丟掉國君的楚國已經毫無招架之力
三年之後,楚王在秦國鬱郁而死。同時,屈原也再次被流放。這是屈原第二次流浪,也是最後一次。他每日無所事事,形單影隻,披頭散髮,不修邊幅。汨羅江是他最常去的地方,那裡江水浩瀚,碧波千里,烈烈的江風或許能吹散他的愁思。一天一個漁夫問屈原:您是一國大夫,怎麼成天在江邊無所事事?屈原嘆道:世界如斯之渾濁,我還有何留戀?漁夫說:先生滿腹經綸,何不盪滌汙垢,重整河山?屈原滿臉無奈:你願意讓汙穢之物沾到自己衣服之上嗎?漁夫無語,轉身划槳而去。
不久之後,屈原根據這件事作出漁父辭。漁父辭成之後,屈原再也無心留戀塵世,縱身一躍,投入江中。
屈原披髮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優渥,但是仕途不順,兩次被髮配流放,最後殉國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經披髮散步江邊,然而細細想來,他這一舉動卻也是對當時楚國朝政的不滿。
屈原畫像
在古時,只有少數地方的人會披髮。真正有文化發達的地方男子都是束髮戴冠,這也是當時的一種文明人的表現。《左傳》中都有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內亂的時候,被人砍斷了固定帽子的纓,當即停下來,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終命喪他人之手。這麼看來,古代文明人對自己的著裝打扮真實注意到一種極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關頭,竟然還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還端正。這份勇氣,真實讓在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來說回我們的屈原,出身貴族又潔身自好,同時性子裡還有文人的那份氣節。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應該是一個相當注重自己儀表的一個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髮的舉動,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的絕望。
還有一說,屈原披髮的行為是對當時楚國腐朽的朝廷權貴的一種輕蔑不滿與反抗。因為那些權貴上朝時,紛紛都是束髮戴冠,一副人模狗樣的正經模樣。而真正心懷天下的自己卻被流放,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其實,在我看來,屈原的這種結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裡的那份“直”讓他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才得以在歷史上留名。
紀念屈原的詩
屈原生於“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戰國末期,七國割據,正是門客和賢人的用武之地。最初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屈原,最後卻以文人的身份聞名於世。無論是耳熟能詳的《離騷》,還是初次拜讀的《九歌》都能讓我感受到他那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屈原畫像
“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九歌·雲中君》裡有他深深的嘆息和無奈。一生經歷三代君王,兩次被流放,每每不得志,偶被重用也因小人讒言而被疏遠。就是這樣一個滿腔熱血的賢良之人,在被貶後寫下一篇篇不朽著作。
《九歌·雲中君》是他在被流放江南時所寫。被小人誣陷,被楚王疏遠,被流放江南遠離故鄉親人,屈原顛沛流離輾轉於沅湘水之間,比起身體上的苦,心裡更苦。想他當時是何等的淒涼,滿臉愁容,孑孓一人走在江邊,耳畔卻是歡快的祭神樂歌,身後是曼妙的祭典舞姿。他聽得到那其中飽含的喜悅和希望,卻沒有辦法全心沉浸其中。閉上眼,腦海裡滿是廟堂之高的社稷大事;睜開眼,面前是濤濤的江水和自己浮萍般沉浮的命運。
屈原擅長運用豐富的想象寫詩,既然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那就付諸於想象吧。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的完美全寫進詩裡,借神仙之手書寫奇蹟。神話看上去都是美好的,合乎理想的,成全所有的天馬行空。在這首祭祀雲神的歌舞辭裡,他肆意馳騁的想象得到了滿足,雲神衣裳華麗,千姿萬化,讓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