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對雪原文剖析 杜甫律詩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對雪 杜甫

杜甫在寫《對雪》這首五律詩的時候身陷困境,時處“安史之亂”,戰火連天,國家和家人的命運都危在旦夕,心繫祖國和家人的杜甫連自身都難保,實在無奈和憤恨。

杜甫對雪原文剖析 杜甫律詩

杜甫畫像

《對雪》原詩引用: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訊息斷,愁坐正書空。

賞析:這首詩主要講述的是在戰場上聽到的哭訴聲,多數是那些剛被奪去生命計程車兵鬼魂的哭喊,而現如今正在憂愁哀嘆吟詩的只有一個老翁。而現在黃昏來臨黑雲低壓,急下的雪花在風中飛舞飄旋。葫蘆丟了,酒杯中也沒有酒,只剩爐中的火花將一切照的通紅。前線的戰況和家中的訊息都無從可知,憂愁的老翁只能對著空中用手書寫信件。

當時戰亂,前線敗戰,杜甫沒有逃出來被叛軍抓回長安,自身難保,眼看收復長安無望,又沒有家人的訊息甚是憂愁麼,此苦又無人能述,便以詩代表自己的境況。一個“多”字和“獨”字表現了傷亡的嚴重和自己境況的險惡。

第二、三句描寫了環境,表現詩人對溫暖的渴望,也突出他對希望的渴求,虛實結合很好的體現詩人內心的渴望和真實寫照。最後一句將自己拉回現實,表現自己對國家和家人安危的擔憂和愁苦之心,還有無奈的愁緒。

杜甫律詩

律詩在杜詩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杜甫在律詩上的成就頗高,在詩壇上的影響較大,而且杜甫的五言七言律詩創作數量達到杜詩的一半,也為後世詩人留下借鑑,其影響至今。

杜甫對雪原文剖析 杜甫律詩

杜甫雕像

杜甫的律詩在詩歌藝術上的成就也很輝煌,首先杜甫的律詩不拘泥於原有的表現形式,而是利用自己的創作風格,將律詩的表現形式擴充套件到更多方面,也運用的更為實際,如杜甫會將律詩應用於以應酬、山水、詠懷、且多用律詩進行抒情和議論。

且杜甫對律詩的應用能夠運用自如,不受其他外在條件所限制,如《征夫》、《秋笛》等,而且為了能夠更好的擴大律詩的表現力,杜甫還為此將律詩以組詩的形式來展現其情緒,如《詠懷古蹟五首》其中所表現的均是較3難以表現和內容較寬的題材。

杜甫律詩的結構很是完整,能夠如此隨意瀟灑的將世間變化之事寫下,又能將其中韻律悄無聲息的蘊含其中甚是高超,使得詩歌工整又能讓人捉摸不透其中痕跡,把這種詩體運用的甚是融合和無跡可尋,使其詩歌文體實為律詩但卻難尋律詩蹤跡。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將此成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後杜甫在律詩上的另一成就便是他精於用字、所煉字句精簡且有深意,因而其律詩字句均頗有韻味。

春夜喜雨 杜甫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著名的一篇五言律詩,是詩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草屋居住時期所作,當時杜甫來成都定居已有一兩年時間,躬耕于田,種花栽樹,自給自足,與農民交往甚深,因此同農民一樣對春雨很是期待和喜愛,遂寫下此詩。

杜甫對雪原文剖析 杜甫律詩

杜甫《春夜喜雨 》課文圖片

引《春夜喜雨》原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賞析: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夜降春雨有著格外的喜愛,因為春雨滋潤萬物,萬物復甦,代表著新希望,也抒發了詩人杜甫喜悅之情。詩人從一開始就讚歎春雨為“好雨”,因為春天萬物需要雨水的滋潤,於是春雨格外珍貴,而詩人以“知”、“乃”兩字表明瞭春雨的及時,極為傳神。

而後又以“潛”、“細”來描寫了春雨的動態,春雨常在春夜來臨,白天又依舊陽光明媚,因此表明它悄悄的來又無聲的走,這默默奉獻的精神正是春雨的可貴之處。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正表明了雨夜的一個生動夜景圖,雨意正濃,黑雲壓空,唯見江邊燈火通明的船隻,一幅美景由此誕生,也表現了詩人的驚喜之感。

最後兩句則是雨後的早晨之景,使詩人對春雨的喜愛達到頂端,被細雨滋潤過後繁花似錦的景色猶如重生,甚是迷人,一股春天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


 

 

杜甫三別

“三別三吏”是杜甫的經典詩作,其創作背景是杜甫因受朝廷新貴和舊臣的鬥爭影響被唐肅宗外調至華州,於是杜甫在前去赴命的間隙回舊居探望,遂在路途中見到深受官吏剝削的百姓正在忍受痛苦,遂作這組詩歌,那麼接下來進來看看“三別”的賞析吧。

杜甫雕像

“三別”包括《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這三首詩歌,其中表現了百姓生活疾苦的現狀和對他們的同情。

《新婚別》所寫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次日便要分別,丈夫前去前線打戰,新婦的贈別勸勉之詞,塑造了一個國難當頭,國事為重的情況下,要承受命運之苦的堅毅婦女形象,也揭示了戰爭帶給百姓的巨大悲痛。

《無家別》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徵去當兵的男子,前去前線家中卻無人能告別,孤身一人的蕭條之況。在這戰亂之下,描繪著自己前去當兵的前後情形,感傷這戰亂中漸少的村莊,也感傷可憐的老母未能好好下葬,在這世上終變得無家可歸,體現了受戰亂困擾的一派荒涼之感,也表現詩人對遭受戰爭之苦人民的同情。

《垂老別》全篇詩由一位老翁來自訴自嘆,也如自我安慰一樣來展現人物的內心變化,在這兵荒馬亂之下,生離便是死別,無限的傷感哭訴不完,詩人塑造的是一個愛國又豁達的老翁形象,難捨難分終得離開,其中蘊含著豐厚深長的意境,令人撕心裂肺。此詩真實的重現戰亂之下人民所受的無窮災難和悲傷。

杜甫的兒子

杜甫為唐朝著名詩人,但在其生前和死後一些年內並沒有很大的影響,而關於杜甫的孩子們記載也不多,只能從杜甫的詩歌中得出一二,關於他孩子的名字有些都沒有流傳下來。關於杜甫的兒子我們可以從資料中有所瞭解。

杜甫雕像

且說杜甫有一個還未長大便夭折的幼子,這是從杜甫所寫之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一句“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得知,這首詩作於其幼子病逝之後。當時杜甫從長安回鄉探親,路途中所見使其深受撼動,百姓苦於戰亂,民不聊生,死病纏身,苦不堪言;相反當他路過驪山時,感受到清宮內夜夜笙歌,深感統治者的腐朽與悲哀。

不料當他心懷悲痛回家的時候便看到幼子已餓死在床上,家中嚎啕聲不斷,使其甚是自責。杜甫一向自命清高,雖家貧卻不願受嗟來之食,一句“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表明了杜甫的自責之心,和對現狀的無聲控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的長子為宗文,雖為長子卻鮮為杜甫提及,可能是宗文讀書不好,不得杜甫喜愛,而其次子宗武與長子相反,深得杜甫疼愛,而在歷史資料中可得知,杜甫次子宗武在湖、湘一帶流浪的時候便去世了,原文為:“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65 字。

轉載請註明: 杜甫對雪原文剖析 杜甫律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