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規範能力更強的驚人秘訣!

孩子自我規範能力更強的驚人秘訣!

今日媽媽吐槽

跳繩500個,20分鐘;

拼音寫20遍,10分鐘;

舒爾特10個,20分鐘;

數學20以內加減法2頁,30分鐘;

我明明就給孩子安排了這幾項學習內容,認真做一會就能做完。

可每天都各種磨嘰,不拖到晚上睡覺,我倆跟打一仗似的就做不完。

9月就要上小學了,學習一點自我要求、時間觀念都沒有怎麼辦?!!

孩子對自己沒有要求、不自律,沒有自我規範這樣的孩子有很多類似的表現:

無法自覺按時完成作業;無法堅持練習一項興趣學習;無法履行自己對父母的承諾;有的甚至連洗臉刷牙都要多番催促。

那麼孩子“缺乏自我規範能力”的問題又將如何解決呢?

要解決問題,我們先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01

被照顧太周全的孩子,易缺乏自我規範能力

00、10後到如今20後,享有更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便利,很容易被照顧得“極其周全”。

孩子餓了,只要喊一聲:“媽媽!我餓了,我要吃......”;孩子玩好玩具,攤了一地,就跑開了。不管是奶奶還是媽媽,無怨言地在後面收拾好“爛攤子”,這看似是給孩子創造出溫暖溫馨的家庭環境,實則是一種教養方式不當的體現。

家長們給到了孩子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無上限地寵溺,恨不得所有瑣事都代替孩子完成。

但在學習上,家長們又表現出高要求、高標準,各種框架規定孩子:古詩要背多少首,單詞要認多少個,字要寫多少頁……

孩子自我規範能力更強的驚人秘訣!

那麼問題來了:

家長在生活上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養成了“生活上的無能”;而在學習上卻又對孩子高要求、高標準,希望孩子“學習上樣樣能”,這種自相矛盾,教育內驅力不一致,自然是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規範能力”。

因此,我們希望每位家長能夠了解這一點:

“自我規範能力”並不是天生特質,而是需要在平時培養的!

02

父母自己缺乏自律,形成不良“模仿效應”

在4-6歲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模仿力正是最旺盛的階段,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直接影響。

很多家長是採用說教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但是孩子在面對家長的說教時其實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敷衍、甚至厭煩,要知道孩子對父母以高姿態的說教是最抵抗的了,長期下來就漸漸對父母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我們一直在要求孩子要怎麼樣,要學會自我規範,要自律。但是如果家長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拖拖拉拉的,那孩子相應的也會有樣學樣。

所以,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最直接的標準。當發現孩子有“不自律”傾向的時候,一定要先審視自己,從自身著手,改正缺點,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自我規範能力更強的驚人秘訣!

03

多方面環境干擾

心理學家達克沃斯說:眾所周知,即使成年人一看到甜甜圈也會失去意志力。因此,保持自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改變環境。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最大的干擾無非就是電子裝置。我們作為成年人想要專注地去做一件事,也會盡量避免手機對自己思緒的干擾,何況是孩子呢。

那為何要在孩子年齡這麼小談自我規範、自律、自我控制呢?意義不大吧?

研究表明,考試成績與學生行為的自我規範能力緊密相關。除了天賦異稟的人,大部分的人其實智商差別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除了擁有必要時改變認知的能力,自我規範所表達的自我剋制、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恐怕是最重要的特質了。

那麼,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規範能力呢?

一、家長要學會放手,把孩子的權力還給他自己,更多協助和提醒而非替代和責備;

二、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前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自我規範;

三、家長要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干擾,儘量把電子裝置遠離孩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2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自我規範能力更強的驚人秘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