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臣子李鴻章是幾品官 李鴻章官職是什麼?

晚清臣子李鴻章是幾品官

李鴻章是清代有名的外交大臣之一,他曾與張之洞,曾國藩和左宗棠四個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雖然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李鴻章曾經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極為不公平的條約—《馬關條約》,還有《越南條約》等等,但這些決定也並不是李鴻章這種大臣所能夠改變的。清朝後期,作為洋務運動的創始者,李鴻章開辦學堂,修煉水軍,受到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重視。但要說到李鴻章是幾品官這個問題,具體還需要根據時間分開來談。

李鴻章照

李鴻章是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在1847年,李鴻章考中了進士,並在曾國藩的門下求學。這時候的李鴻章論幾品官還談不上,他只是翰林院的一名小小的編修。後來,在平定太平軍戰亂的時候,李鴻章雖然是書生,卻也得益於父親的關係,能夠帶兵打戰。透過這一時期立下的戰功,李鴻章被升為按察使銜。這在當時也稱不上是什麼大官,沒有品級。後來,在恩師曾國藩的推薦下,李鴻章開始嶄露頭角,對於李鴻章是幾品官這個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

隨著李鴻章才能的顯露,不管是鎮壓太平軍的叛亂,還是應對清朝的各種不公平外交待遇,以及後來的操練軍隊,開展洋務運動等等,他都能處理的遊刃有餘,在朝廷的地位也逐漸上升,他同時擔任直隸總督和北洋通商大臣這兩個職位,這都是朝廷正一品的大官,後來又被授予文華殿大學士,同樣也是正一品的官職。

李鴻章官職是什麼

李鴻章是清朝末年的肱股之臣,他在曾國藩去世以後成為清朝最為有名的大臣,也是清朝和列強溝通的最有效渠道。那麼李鴻章到底做過哪些官,他的官位是怎樣變化的呢?

李鴻章劇照

這樣從李鴻章第一次任職開始,1847年,李鴻章參加科舉開始,一舉考中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於是清政府授予他翰林院庶吉士。在這個職位上一個幹了七年,1853年,升任翰林院編修。

到了1855年的時候李鴻章被加按察使銜,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地方大員了,這時候的李鴻章開始步入高官的行列。到了1862年,李鴻章官位再進一步成為江蘇巡撫,次年二月又兼任了通商大臣。

1865年李鴻章開始任兩江總督,這是真正的地方大員,封疆大吏,能夠管理兩個省的事物。而到了1867年,為了表彰其功勞,特加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

到1870年,李鴻章被清廷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是當時最大的官員,也是最為重要的官員。直隸總督是保證北京安全的,所以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而北洋大臣就是和洋人打交道,幾乎囊括了當時清廷最重要的兩個職務。

而李鴻章是沒有當過宰相的,很多人稱他為李中堂,是因為李鴻章有協辦大學士的稱號,有這個稱號的人當時就被人尊稱為中堂。李鴻章一直在升官,晚年雖然因為某些原因罷官,但後來還是被啟用,直到病死。

李鴻章原籍在哪

李鴻章是清朝晚期重臣,出生在1823年,1901年去世,原名是李章桐,字漸甫,號少荃,去世後清政府諡文忠。李鴻章是安徽合肥東鄉磨店人,也就是現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人。

李鴻章府邸照

李鴻章晚年因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而被人唾棄,李鴻章也因此病倒,最終不治身亡。李鴻章故居就在現在的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現存最大的名人故居,在這裡能全面瞭解李鴻章的一生,如果對李鴻章比較感興趣,不妨到這裡來看一看。

李鴻章的父親在京城做官,所以他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他很早就進入私塾學習,因此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而他的聰明好學也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早年的李鴻章主要是求學和拜訪名人,以此來增長自己的見識。後來李鴻章中舉後投到曾國藩門下,深得他的器重,曾國藩有益栽培李鴻章,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會讓他參與其中,使李鴻章在很早的時候就得到了鍛鍊。

後來由於安徽巡撫壞事,安徽省通省混亂,李鴻章回鄉利用自己的關係,組建了自己的淮軍,這支軍隊以李鴻章為統帥,在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李鴻章晚年時期主要進行實業,參與到洋務運動中去,創辦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工業,其中很多都是首創,比如輪船招商局、第一支艦隊、第一個電報局、外派第一支留學生隊伍等等。


清朝末期的李鴻章是好人還是壞人

毫不誇張的講,很多人不知道咸豐帝,但是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李鴻章。不管是不是因為他代表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他都被世人記住了。李鴻章,清政府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人們喜歡叫他李中堂,關於他的爭議從清政府以來就沒有斷過,對於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的爭議也沒有斷過。

李鴻章本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更稱他為“再造玄黃之人”。

說李鴻章是好人的,認為他雖然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這不是他的錯,相反正是因為他據理力爭,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使得大清以最小代價來維護自身的和平與穩定,大清的衰弱和沒落都不是他一個人可以避免的,明明知道代表大清簽訂不平等條約會遺臭萬年,但是還是隻身前往,他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在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為人民爭取最大的條件,開辦洋務運動力圖使國家富強,這些都體現了他的愛國之心與為保護這個國家所做的努力。

說李鴻章是壞人,一是因為他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做出的錯誤戰爭舉措。為了避免戰爭加強海防,他放棄了整個新疆的疆防,在甲午戰爭中指揮失誤導致失敗,在與法國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些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鴻章的談判

李鴻章作為中國晚清時期外交第一人,多次代表清政府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李鴻章與日本的談判,當時甲午中日戰爭剛剛結束,中國作為戰敗國的身份前往日本談判商議《馬關條約》的相關內容。

李鴻章的劇照

在赴日本談判時,李鴻章作為戰敗國代表的身份,這個身份讓他在談判初期處於劣勢,但李鴻章因為是軍人出身,所以他有著一股子不服輸不妥協的氣節。談判還未開始李鴻章就遭到了日本民眾的襲擊導致他面部受傷,李鴻章很好的把握了日本民眾挑起事端的這件事,向日方提出條件要求減少賠銀數目,日本方面由於擔心中國民眾發難,所以同意了李鴻章的這個要求。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李鴻章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誘下堅持不妥協,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將中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後來李鴻章回憶起這次談判感慨道“和日本的談判等於是城下之盟,你已經敗給人家了還有什麼好談的,我去談判的時候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國家的損失減到最小,我希望能透過我的努力讓國家的銀子能少一兩是一兩,土地能留一方是一方”。李鴻章雖然沒有改變《馬關條約》的實質,但是他的這次談判在晚清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

李鴻章只是一名臣子,縱然他再有抱負再擅長於談判,也改變不了清政府的命運。

李鴻章外交的功績

李鴻章是清朝中興時期的重要大臣,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他的後半生,幾乎參與了清朝各方面的事物,但凡有重大事件發生,必然會有李鴻章的身影出現。

李鴻章照

李鴻章不但在國內有巨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他也是頻頻亮相,是當時清政府最重要的外交大臣之一。李鴻章認為,當時的清政府比較落後,所以必須要利用列強之間的關係,為政府得到更多的和平時間,這樣就能充分發展,達到強國的目的。

所以李鴻章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很多外國人也非常喜歡和李鴻章打交道。雖然李鴻章的形象很好,能給外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在外交上李鴻章還是多數失敗的,這是因為當時的國家不富強,列強處於優勢地位,清政府只能退讓。

李鴻章一生中和外國人打交道很多,主要是和列強談判,而這些談判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在李鴻章的一生中,簽訂了三十多個條約,這其中多數還是不平等條約。

在這些條約中,除了有大量的賠款外,還有大量的割地,可以說當時的東南沿海地區多數重要港口幾乎都被割讓出去了。這些絕大多數都和李鴻章有關係。

李鴻章的外交是失敗的,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太弱,沒有強大力量的支撐,外交就是任人宰割。再加上李鴻章也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外交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26 字。

轉載請註明: 晚清臣子李鴻章是幾品官 李鴻章官職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