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蘑菇 通州8名老師變身菜農種出綠色菌菇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7月7日早上5點多,劉傑和同事們早早地到達農莊,換好工作服後便前往大棚去探望她的“小可愛們”了。蘑菇長勢如何、棚內溫度是否合適,經過幾個月的實操,大家儼然已經有了專業菜農的模樣。
劉傑是通州區一家校外培訓學校的執行校長,和她一起種蘑菇的7位同事也都是學校的老師。疫情期間,學校的課程從線下轉戰到線上,老師們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利用這些時間做些什麼好呢?老師們用實際行動上演了一段“宅”出蘑菇的勵志故事。
幾位老師一頭扎進了田間地頭
往年的7月,學生們都放暑假了,也是校外培訓學校老師們最忙的時候,可今年因為疫情,線下課程遲遲沒能恢復,通州區新潞學校8位老師就繼續利用線上教學的空餘時間到農莊種蘑菇。
大棚內的菌棒。受訪者供圖
老師們種蘑菇的故事還得從今年3月份說起。因為老師們所在的培訓學校在通州區潞城鎮大東各莊村西有座農莊,平日裡除了給學校食堂供應各種蔬菜之外,也會對外銷售農產品。外加有的老師又在學生時代跟著家裡種過蘑菇,既有耕作的場地,又有現成的技術員,蘑菇種植收效快,市場價格也穩定,而且3月份又正是種蘑菇的好時節,這也是大夥毅然決然種起蘑菇的原因。
學校幾位老師商量過後,便換上運動鞋、穿上工作服,一頭扎進了田間地頭。
講臺上滔滔不絕 菜市場裡卻難張開嘴
“因為老師們大都是90後年輕人,本以為大家很難堅持下來或是身體會吃不消,沒想到老師們不但堅持下來了,而且做得還挺不錯的。”農莊一位王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老師們的勞動成果。受訪者供圖
事實證明,老師們果真是上得了講臺,也下得了田地。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栽培,蘑菇長勢喜人,很快就以每天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速度成熟,老師們真切體會到了農民豐收時的那種喜悅,但也迎來了他們種植外的又一個關口——銷售。
大家第一次拉著一車蘑菇到市場去賣,張不開嘴、抹不開面兒,平時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老師們突然間拘謹起來,有些緊張,不知所措。一旁攤位的“資深菜農”實在看不下去了,便熱心地向他們傳授賣菜技巧。
其實,種蘑菇和教學生的道理是一樣的,都需要用心教、精心呵護。
老師們的勞動成果。受訪者供圖
老師們種的蘑菇惠及周邊多個村子和社群
不泡水、不施化肥……憑藉實力和親民的價格,老師們種植的平菇、香菇很快就打開了市場。大家的銷售能力當然也在穩步提升。“現在再次出攤,我們個個兒輕車熟路。”一位老師稱,蘑菇種植、銷售如此順利,除了老師們的辛苦付出,也離不開當地政府和鎮裡農業部門給予的支援和幫助。
轉眼種蘑菇已經近5個月的時間了,老師們種的蘑菇已經惠及了農莊周邊不少社群、村子,回頭客也越來越多。疫情期間,網上訂單佔比高達80%左右。老師們稱,雖然已經和棚裡蘑菇們有了特別的感情,但依然盼望著疫情早早過去迴歸講臺。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穆祥桐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