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帝國的標配,宋朝推行了100年馬政,為何會徹底崩壞?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凡是一個強大的王朝,肯定擁有一支數量龐大而且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這是因為中原王朝需要面對北方遊牧政權的威脅,自身必須擁有強大的騎兵軍團。例如漢朝、唐朝、明朝的騎兵軍團,都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與西夏、遼國抗衡,宋朝推行了100餘年的馬政。但是,馬政並沒有改變宋朝的頹勢,反而加劇了宋朝的積貧積弱。那麼,宋朝曾經給予厚望的馬政,為何會徹底崩壞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古代騎兵的作用。在古代歷史上,與步兵相比,騎兵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依靠戰馬出色的奔跑能力,騎兵擁有很強的機動性,無論是追擊、偵查還是撤退,騎兵都能做到遊刃有餘。隨著騎兵科技的發展,逐步出現了重騎兵和輕騎兵。在唐朝建立之初,便非常注重騎兵部隊的建設。按照《新唐書》記載:“武德二年,全唐總計有戰馬三萬六千七百匹。”
由此可見,在唐朝建立的初期,唐朝軍隊也是以步兵為主。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馬上皇帝,看到國內的戰馬越來越多,。李世民特意寫詩祝賀:“駿骨飲長涇,奔流灑絡纓。細紋連噴聚,亂荇繞蹄縈。水光鞍上側,馬影溜中橫。翻似天池裡,騰波龍種生。”到了唐高宗在位時期,唐朝擁有的戰馬數量超過了70萬匹,比唐朝軍隊的總兵力還高。即使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仍擁有40多萬匹戰馬。
由此可見,數量充足的戰馬是鞏固大唐地位的重要保障。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哪些地區屬於戰馬主產區呢?按照唐朝的記載:“西起隴右、金城、平涼、天水,外洎河曲之野,內則岐、豳、涇、寧,東接銀、夏,又東至於樓煩。”與之前的唐朝相比,宋朝喪失了東北、西北等大片地區,偏偏這些地區都屬於戰馬的主產區。因此,出現了“冀北、燕、代,馬之所生,胡戎之所恃也”的尷尬情況。
這些戰馬主產區,基本上被遼國和西夏國所控制。在北宋統治時期,遼國的鐵林軍、西夏的鐵鷂子都是重騎兵部隊,讓宋朝軍隊疲於應付。面對“諸州監牧多廢,國馬無復蕃息”的情況,宋朝名臣陳堯叟提出了著名的馬政。在陳堯叟的主持下,宋朝全國總計建立了22個監牧區,在宋真宗在位時期,宋朝的馬政達到了鼎盛階段。根據《宋史》記載:“凡內外坊、監及諸軍馬凡二十餘萬匹,飼馬兵校一萬六千三十八人。”
此時,宋朝擁有20多萬匹戰馬。但是,在陳堯叟去世以後,宋朝的馬政開始日益衰敗。由於西北和東北的產馬區,都不在自己的手裡,宋朝只能在西北、河北、山東,甚至淮南、江南地區飼養戰馬,結果可想而知。首先放棄了江南地區,因為“喜高寒,非炎方所利。”
江南地區在各方面都不適合飼養戰馬,宋朝曾經在江西饒州建立了監牧區,結果“所蓄牝牡馬五百六十二,而斃者三百十有五,駒之成者二十有七。”饒州飼養的500多匹種馬,由於氣候炎熱,前後死亡了300多匹。剩餘200多匹種馬生育的小馬,存活率只有十分之一。其次,可以放棄兩淮地區。按照記載:“兩淮之地,承平之際,畜馬成群。”兩淮地區的馬匹只能用來運輸,根本無法投入作戰。至於西南、山東、河北等地,飼養的戰馬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