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寶,是上天派來安撫父母的小天使。不過凡事也總有例外,有些父母在心累的時候,不僅感覺不到孩子的可愛,反而覺得他是上天派來懲罰自己的小惡魔。

媛媛就常常被自家孩子氣哭,曾不止一次感慨自己命不好,上天要派這麼個“小惡魔”來折磨自己。

倒也不是說孩子太頑皮,愛闖禍。恰恰相反,今年已經五歲的兒子實在是太不活潑好動,太不會主動闖禍了。但每當孩子遇上點什麼事時,就哇哇哭個不停,怎麼安慰都不見好,媛媛為此是傷透了腦筋。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尤其是今年秋季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起來。老師曾不止一次的反映說孩子太會哭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課堂秩序,希望媛媛能帶他回家教導好再送來。

媛媛為這事沒少給幼兒園的老師們賠禮道歉,畢竟接孩子回家又怕啟蒙教育不能盡全功,影響到孩子的終生髮展。而自己只要一和孩子說這事,想讓他不哭的時候,就又只能看見他淚汪汪的眼睛,說的什麼事都不能被他記在腦海裡。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媛媛心裡的窩火可想而知,對孩子的耐心也是漸漸的差了起來。一次週末孩子在家的時候,又因為在沙發上玩的時候磕了一下在那不停的大哭起來。媛媛實在是心煩不已,火氣上來衝上去就拉著孩子一頓胖揍,對於他的玻璃心實在是厭煩到了極點。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不過事實上,孩子動不動就哭跟家長也是有著密切聯絡的。玻璃心也並非與生俱來,更多的還是受到後天培養的影響。

1.跟父母給予的安全感有關

孩子出生的時候會哭是本能,但往後的哭聲卻都是事出有因了。因為沒辦法言語或肢體表達,當孩子餓了或者受傷了的時候,就只能透過哭聲來傳達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如果父母能及時的給予他們回應,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自然就能使他們不再哭泣了。除此之外,留守兒童也是安全感缺乏的一個重要群體。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好些家長因為常年在外,雖然讓孩子的物質富裕了,但是精神卻很難照顧到。這樣一來就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關愛,安全感是很低的,從而遇事也只會哭,沒有大膽面對的勇氣。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應試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時候孩子明明在興趣特長上發揮得很好,但是成績卻並不理想,部分家長也是蠻橫的將孩子一頓呵斥。從而造成孩子封閉內心,缺乏陽光,常常哭泣也就不足為奇了。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2.不注重“成長型思維”的培養

“成長型思維”即是指孩子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在成長過程中願意去努力進取,面對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時願意花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後再來解決問題,迎接新的挑戰。

相比較起我們傳統上講的“固定型思維”,即只會用固有的想法去看待問題,面對新問題時選擇逃避的這一思維,成長型思維顯然更能讓孩子獨立面對成長的坎坷,能更加勇敢自信、積極樂觀的去面對人生的難題。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信樂觀,陽光快樂的成長,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過成長路漫漫,這一路肯定是少不了荊棘攔路、山海阻隔的。但只要方法用對了,認真培養了,也必能披荊斬棘,翻越山海,讓孩子成為祖國的棟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3 字。

轉載請註明: “哭的頻繁”的孩子,並不是玻璃心,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這2方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