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說:“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對普通人來講,學習何止是求知,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正因為如此,千千萬萬家庭,都希望孩子勤奮學習,透過學習取得不凡成就。父母們渴望孩子能出人頭地,然而,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不僅要個體付出汗水和努力,還需要個體受得住寂寞和孤獨,很多孩子做不到。他們做不到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理解為何要為學習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所以,如果孩子不想學習了,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走走,會有大的改變。
第一個地方:圖書館
推開圖書館的大門,我們會發現,座無虛席的這裡,靜悄悄的,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有些人臉上滿是疲憊,他們或許是剛剛從單位下班歸來,又或許是已經在這裡閱讀了很久很久,但仍不知疲倦地繼續閱讀。
這裡除了充電的上班族,還有考研生、公考生、中小學生,他們都認真地看著自己手裡的書,累了,就合起書本,閉上眼睛小憩一會,他們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會一直學習到閉館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任何人,只要對學習有一點點慾望,都會被圖書館的氛圍所感染,他們會為自己墮落荒廢而自慚形穢,他們內心深處會產生一些改變現狀的動力。
我們所處的世界,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默默努力著。他們無論多忙、多累,都會帶著對求知的萬分熱忱,到圖書館學習,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兩個小時,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就帶他去圖書館看看,他應該可以從哪些努力的背影裡找到奮進的力量。
第二個地方:復讀學校
前段時間趕上一個機會去了一所復讀學校,滿教室的學生,全神貫注地盯著講臺上的老師。唰唰的寫字聲和老師抑揚頓挫的話語,構成了一曲美妙的音樂,振奮人心。
復讀學校裡的學生都經歷過高考,他們中的大多數在高考中失利了。或許別人會為他們曾經的失利而感到可惜,不過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讓自己的人生多了一次磨練。
因為有過失利,所以在復讀學校裡上學的孩子們非常勤奮,也非常現實,他們不會給自己設計一個不接地氣的宏大目標;他們就坐在那裡踏踏實實地學;他們明白,現在的努力,是為了讓自己能過上好的生活,如果不學習,不努力,那麼以後就有大把時間過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當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習好比是無硝煙的戰爭,誰更努力,誰掌握的知識多,誰的彈藥就豐富,誰就更有可能成為戰爭的勝利者。帶孩子到復讀學校走走,讓他看看復讀生身上的堅韌不拔和鍥而不捨。
第三個地方:凌晨的街頭
凌晨的街頭,到處充滿著“生機”,晨跑的年輕人、中年人,以及散步的老年人;在公園裡大聲朗讀的學生或成年人;正準備趕往學校上早讀課的老師們;早早來到崗亭站崗的警察;為繁忙的人們準備早餐的師傅們……大家都在為生活打拼,雖然很辛苦,但人們臉上掛著“陽光和希望”,因為大家相信,憑自己的雙手、憑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孩子不想學習了,就帶他到凌晨的街頭走走,讓他體會到,不是隻有學生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老師有老師的苦;工人有工人的苦;農民有農民的苦;商人有商人的苦,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人生不容易,我們沒有資格早早享受,我們必須要吃下學習的苦,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社會有安身立命之本。
第四個地方:臨時勞工市場
在城市的臨時勞工市場,我們總會看到三五成群的人站在那裡,有四五十歲的,也有二三十歲的。當他們看到僱主走過來,會立刻蜂擁上去詢問老闆有沒有活幹。
這些人大多沒有高校文憑,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技能,他們靠賣力氣賺錢生活。他們是城市裡活得最艱難的群體之一。
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帶孩子到臨時勞工市場走走,讓他明白,如果不能透過學習強大到可以自由選擇,就要接受過自己不喜歡的日子,且沒有資格抱怨,只能埋頭苦幹。
人們可以為“必須要學習”找出無數個理由:幫助獨立生存;看待問題不片面、不武斷;讓人有謙卑之心、敬畏之心;開拓眼界、提升格局……但這些理由太過虛無縹緲,無法觸動孩子的內心。
其實,我們完全不需要給孩子講大道理,當他不願意學習時,帶他到提到的四個地方走走,他就能體會到,不學習,未來就是一片黑暗,自己也將失去所有,唯有學習,人生才會變得有意義。
學習的確很苦,可沒有現在的苦,哪有將來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