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伏天未至,已經有茶友未雨綢繆上了。
買了三斤的白毫銀針,在儲存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才好?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最悶的時間段。對於白茶來說,極端的溫度和高溼的環境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部分茶友在酷暑來臨之際,已經行動起來,將白茶的包裝層層加固。
從實際行動上,十分注重白茶儲存的外包裝,這是正確的!
但在注重茶葉外包裝的同時,還需要同時顧及茶葉內裡是否出現含水量過高的情況。
就像是一個國家,內憂外患都需要防禦,顧此失彼,同樣可能導致滅亡。
所以,對於想要將白茶存好的茶友們來說,茶葉的包裝誠然是個重點,但白茶自身的含水量是否達標也需要引起重視。
專業的茶廠中,有專門檢測茶葉含水量的機器,但絕大多數茶友家中並不會有如此專業的機器。
於是,今天便來和茶友們說一說,如何透過眼觀、聞香、手觸、沖泡等簡單的方式,辨別出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超標。
《2》
眼觀
透過眼睛來辨別白茶的含水量是否達標,是最直觀的方式。
含水量不達標的白茶,往往有著極為迷惑性的外表——幹茶的表面極其完整。
一般情況下,正常達到含水量標準的白茶,在運輸的過程中多多少少產生一定的磕碰。
在茶葉極為乾燥的情況之下,有磕碰自然會令一些茶葉產生碎裂。
尤其是白牡丹或者是壽眉一樣的散茶,不僅幹茶帶有芽頭、葉片、茶梗。並且,它的形態還是自然的,沒有經過揉捻的自由狀態。
在極為乾燥的情況之下,茶葉之間相互產生摩擦,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碎裂,對茶葉的完整性造成一定影響。
茶友們在收到茶葉之後,如果發現有一定的碎茶,實屬正常情況。
含水量達標的白茶,經過包裝、快遞運輸、儲存搬動之後,不可能毫髮無損。
如果出現白茶散茶品相極為完整,隨便取出一枚幹茶,從芽頭、葉片、茶梗都極完美的情況,反而要引起重視,茶葉品質必然有異!
為何,想想薯片和馬鈴薯片之間的區別就明白了。
正常的薯片含水量極低,即使充氮包裝已經保護其不受運輸中的擠壓,但是因為包裝內仍舊留有大量空間的緣故,物體相互碰撞也會產生碎裂。
白茶散茶也是如此,在茶葉之間還留有一定的空隙,在搬動的過程中茶葉會產生晃動。
在含水量達標的情況下,茶葉葉片薄而乾脆,在搬運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正常範疇內的碎裂,不需要太過擔心。
什麼樣的白茶會在運輸之後依舊保持完美的樣子呢?
一定是含水量超標的白茶,茶葉中含有過多的水分,枝和葉都帶有一定的韌性,就像是新鮮的樹葉枝條一般,即使被反覆拗折也不會有損傷。
《3》
聞香
香氣,是好茶身上一種極為明顯的身份標識。
或許白茶當中的香氣不同,但值得肯定的是好白茶的氣味一定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香氣。
白茶本身的工藝就較為簡樸,茶葉所散發的香氣也都來源於自身。
如果在白茶當中聞見帶有酸的氣味,那就一定要謹慎!
畢竟在白茶並不像檸檬、青梅、楊梅一類的果實一般,自身便帶有檸檬酸、果酸、蘋果酸等酸類物質。
在工藝正常且儲存良好的情況下,白茶中是不會出現酸味的。
白茶出現酸味的其中一種情況就是在儲存的過程中,自身的含水量過高,在一定溫度之下白茶發酵,產生出本不該出現的酸味。
在白茶發酵還不是特別明顯的情況之下,變質產生的酸味帶有些類似酸水果的氣味,像是青梅、楊梅、酸腐的梨一般。
當白茶出現這樣的酸味之後,便可將它“拉黑”。
發酸的白茶不僅消耗了內質,會令湯水滋味變得格外淺薄,最重要的是茶葉變質可能產生了不好的物質。
任何的食物在變質之後,都不能夠食用,茶葉又憑什麼能夠例外?
除了酸味之外,含水量超標的白茶在儲存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現黴味、悶味、巧克力味等氣味。
若是出現,則說明白茶品質受到影響。
《4》
手觸
使用“手觸法”來進行辨別白茶的含水量時,首先要保持自身手部的乾燥和潔淨,然後再用乾淨的手來感受茶葉。
否則在手本身不潔淨的情況下,不僅會影響對含水量的判斷,而且會對白茶造成汙染。
品質好且含水量達標的白茶,在用手接觸的過程中感覺是乾燥的、舒爽的。
如果是白毫銀針,用指腹去感受芽頭的最尖端,那是極為扎手的,像是小銀針一般。
相反,如果白毫銀針的尖端,摸起來是軟乎乎的,沒有什麼力道的存在,那算得上什麼銀針?
在稱茶的過程中,也能夠感覺到含水量達標的茶葉,其幹茶手感極為蓬鬆乾燥。
用手抓取白茶散茶的時候,不能太過用力,畢竟乾燥的茶葉是很脆弱的。
就像是手裡抓著一個生雞蛋,不由自主的就會放輕力度。
舒朗的白茶散茶,或者是被撬成薄片的餅茶,在沖泡的過程中都呈現出明朗的狀態。
好似秋天的上海街道邊上的梧桐樹葉發出清脆的聲響,無邊落木蕭蕭下。
唯有含水量超標的白茶才會拖泥帶水。
投茶的時候,茶葉和蓋碗接觸竟然不會發出悅耳的聲音,甚至發出悶悶的,不甚明朗的聲響。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格外的引起重視,白茶的含水量已經超標,品質遭到損害。
《5》
沖泡
沖泡是飲茶前需要進行的最後一步,白茶的含水量是否超標,一泡便知。
對於含水量超標的茶葉來說,往往在沖泡一兩次之後,茶湯的滋味就變得尤其淡薄。
沒沖泡兩三次,茶葉中的物質累積幾乎被消耗殆盡。
甚至因為含水量超標,內質物匱乏的緣故,茶湯滋味呈現出分層的狀態。
茶湯入口,用舌頭感受,茶是茶,水是水,兩者涇渭分明,完全就沒有相互交織在一塊兒,彼此之間滋味融洽的樣子。
就像是不入味的拍黃瓜,瓜是瓜,醬料是醬料,吃起來沒甚意思。
而對於好茶來說,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品質好的白茶,在沒有遭受任何損失的情況之下,其內質相當紮實豐厚。
如此茶湯在沖泡得當的情況之下,湯水中所容納的內質豐厚,滋味自然也就要飽滿富足。
用舌頭去掂一掂茶湯,湯水是有重量的。
柔軟細膩的湯水在舌面上如同絲緞一般滑過,湯感極好,飲用體驗更是隨著內質的豐厚水漲船高。
含水量超標的白茶則不然,同樣稱取5克的幹茶,含水量多的白茶當中的水分佔比更多,那麼相應的茶葉內質就更少一些。
透過品嚐茶湯滋味的飽滿與否,也能夠對白茶的含水量做出一定的判斷。
《6》
蔡恆公因為諱疾忌醫,從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對於白茶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
由於早期在製作的時候沒有將含水量控制好,嚴格守住底線,又或者是在儲存的過程中疏忽大意,讓茶葉受潮。
不論是哪一種疏忽,無疑都是造成茶葉品質下降的罪魁禍首。
含水量超標的白茶,要是屬於前一種製作時便沒有控制得當的情況。
那就可以使用文章當中提到的眼觀、聞香、手觸等方式進行鑑別。一旦出現端倪,一定不要購買。
可要是後一種,自身儲存不當,導致茶葉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後含水量超標,那就怪不得別人,只能夠在日常存茶的過程中多多注意些。
真正的好茶得來不易,千萬不要得到之後反而將它耽誤。